分享

【病例分享】乙状结肠癌伴多发肝转移转化治疗病例

 zhaozhaozhao3 2019-12-17


病例分享单位

中山肿瘤结直肠MDT团队


病史及初诊情况

  • 患者吴某某,女,55岁,2017年8月初诊;患者主诉体检发现CEA升高2月;

  •  入院评估:CEA 113 ng/ml,CA199 800 u/ml。外院肠镜(2017-8-8):距肛门约20cm可见肿物,肠镜不能通过。活检病理:中分化腺癌 。

  • 外院检查:腹盆CT:降乙交界肠癌(T3),肝脏多发转移瘤,左肾上腺结节考虑腺瘤,不除外转移,子宫多发肌瘤。胸部CT(2017-8-21):右肺门区稍肿大淋巴结,反应性淋巴结?。肝脏MRI (2017-8-19) :肝内多发结节,考虑肝转移瘤。

  • 既往病史:1989年剖宫产,其他无特殊;治疗史:入我院前未经治疗;个人史、婚育月经史无特殊;家族史:母亲80岁患卵巢癌;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 2017年8月19日肝脏MR平扫及三期增强,影像学可见:肝脏形态正常,各叶比例在正常范围以内,其外形轮廓光整,信号不均匀。肝内见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灶,边界淸,大者约4mmX3mm〜25mmX22mm,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髙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另肝内见多个囊性灶,边界淸,大者约37mmX36mm,增强后未见强化。影像学诊断:1.肝内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2.多发肝囊肿;3.副脾;4.双肾囊肿。


初步诊断以及第一次MDT讨论

  • 初步诊断:乙状结肠癌肝转移 cT3NxM1a。

  • 原发瘤情况:2017年8月原发瘤无症状,暂不行原发瘤切除。

MDT讨论意见

  • 1、治疗目标:不可治愈

  • 2、治疗策略:肝脏多发转移不可切除,原发瘤无症状,一般情况好,适合全身化疗,完善RAS、BRAF 检测,有条件可加用靶向药物。



第一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治疗经过

  • i.  基因检测结果:RAS野生,BRAF野生

  • ii. 化疗:2017/8/29— 2017/10/23

  • iii. mFOLFOX6+西妥昔单抗,4程

  • iv. 化疗过程顺利,无皮疹;

  • v. 第一阶段治疗后疗效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2017年10月23日,4程化疗后进行上腹部、下腹部 CT 平扫+增强,与2017年8月19日MR对比:肝脏形态正常,各叶比例在正常范围以内,其外形轮廓光整,密度不均匀。肝内见多发结节状低密灶,边界欠清,内见坏死液化,大者约16mm X 12mm。另肝内见多个囊性灶,边界清,大者约 37mmx36mm,增强后未见强化。

  • 2)影像学诊断提示:肝内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多发肝囊肿等。


第二次MDT讨论以及治疗

  • 第二次MDT讨论:第一阶段治疗后评估,化疗方案有效,继续使用原方案化疗。治疗目标调整为转化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争取手术机会。在ESMO指南推荐(转化治疗)中,RAS野生型左半结肠患者首选两药方案化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效益风险比最佳。

  • 方案选择:2017年10月24日至2018年1月9日继续使用mFOLFOX6+西妥昔单抗方案,共5程。治疗过程中出现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II度血小板减少,治疗后恢复。I度面部皮疹,持续一周好转。

  • 第二阶段治疗后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2018年1月8日患者胸部、下腹部、盆腔CT平扫+增强,影像学诊断提示:乙状结肠近降结肠处管壁增厚,考虑乙状结肠癌治疗后改变;右肺上叶前段和左肺下叶外基层段磨玻璃密度结节,较前无明显变化。

  • 2018年1月8日患者肝脏MR平扫+三期增强,与2017年10月23日对比,影像学诊断提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直径约2mm至12mm,边界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大者位于S5,考虑转移瘤,较前缩小、减少。


第三次MDT讨论以及手术治疗

  • 第三次MDT讨论:第二阶段治疗后评估结,自2017-08-29开始化疗,至2018年1月9日,患者使用mFOLFOX6+西妥昔单抗方案,已化疗9程。由于患者化疗效果尚可,目前肝脏转移瘤可见数目明显减少,但原肝脏肿瘤数目多,复发几率很高,可考虑手术(肝转移瘤切除+消融、原发灶切除),或继续化疗。

  • 第三阶段治疗经过:

  • 2018年1月31日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肝转移瘤切除+肝内病灶微波消融+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

  • 术中超声发现并处理肝脏结节36枚,其中切除13枚(S8-3、S7-2、S4/5/6-8),消融23枚

  • 术后病理提示:

  • 1)(乙状结肠大体)镜检为中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至肠壁浆膜下层,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束侵犯;肠壁组织中见纤维组织增生,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合病史,符合治疗后改变,肿瘤消退分级:Mandard TRG 4级。

  • 2)(近切缘)未见癌。

  • 3)(远切缘)未见癌。

  • 4)(中央组淋巴结)6枚,未见癌。

  • 5)(中间组淋巴结)3枚,未见癌。

  • 6)(肠旁组淋巴结)5枚,2/5见腺癌转移。

  • 7)(胆囊)镜下:胆囊粘膜慢性炎;另见淋巴结2枚,1/2见腺癌转移。

  • 8)(S8段转移瘤)镜下:肝组织中见中分化腺癌浸润,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肠腺癌转移。

  • 9)(S4、5、6段转移瘤)镜下:肝组织中见中分化腺癌浸润,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肠腺癌转移。

  • 10)(S7段转移瘤)镜下:肝组织中见中分化腺癌浸润,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肠腺癌转移。

  • 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D#:MLH1(+),MSH2(+),MSH6(+),PMS2(-),HER-2(1+),BRAF(-),Ki-67(30%+);8A#:CDX2(+),CK20(+)。

  • 2018年3月2日,患者肝脏MR平扫+三期增强,对比2018年1月8日诊断,术后影像学评估:肝右叶见多个不规则异常信号灶,考虑消融术后改变,较前范围缩小。肝内见多个小结节,大者位于S5,考虑转移瘤,较前变化不大。肝内多发囊肿,大致同前。胆囊术后缺如。副脾,较前相仿。双肾囊肿,大致同前。

  • 第三阶段治疗后评估:术后诊断患者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化疗后,yp T3N1bM1a dMMR”。患者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肝转移瘤切除+微波消融”术后,达到无病生存状态。


第四次MDT讨论以及治疗

  • 第四次MDT讨论意见:i.  疾病相关重要的讨论点及治疗目标确定,继续术前方案完成12程,后续可转入维持治疗。

  •  方案选择:2018年2月27日至2018年4月4日,行“mFOLFOX6+西妥昔单抗”方案3程后,于2018月4月24日开始维持化疗“FU+西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出现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II度血小板减少,治疗后恢复。I度面部皮疹,持续一周好转。

  •  第四阶段治疗后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2018年5月11日,患者肝脏MR平扫+三期增强,对比2018年3月2日诊断,影像学评估:肝右叶见多个不规则异常信号灶,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考虑消融术后改变,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较前范围缩小。肝内见多个小结节,大者位于S5,直径约3-7mm,边界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考虑转移瘤,较前变化不大。肝内多发囊肿,边界清,大者37mm X39mm,未见强化,大致同前。 


第五次MDT讨论以及治疗

  • 第五次MDT讨论:建议行ctDNA检测,如未见RAS突变,继续维持治疗,可考虑介入处理肝内残余病灶目前治疗情况。

  • ctDNA结果提示RAS野生,介入科意见肝内多发小病灶,CT引导下难以发现病灶,暂不考虑消融。下一步治疗选择方案:继续维持化疗

  • 2018/5/29-2018/7/24  FU/LV +C225 3程;

  • 2018/8/7-2018/10/29 希罗达维持。

  • 2018月11日11日我院MRI检查:肝内见多个小结节,最大者位于S5,大小约16mm×12mm,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考虑转移瘤,较前增多、增大。考虑肿瘤开始进展,建议重新引入化疗。

  • 2018年12月11日-2019年3月12日,进行全身治疗,FOLFIRI+Cetuximab, 共6个疗程。

  • 2019年3月13日上腹部MR平扫+增强中影像学诊断:肝内见多个小结节,大部分较前增大,小部分较前缩小。

  • 2019年3月18日在我院介入科行肝肿瘤射频消融术。

  • 2019年4月30日复查MRI提示肝内新增病灶,CEA升高至44。

  • 2019年 5月14日-2019年7月9日 FOLFIRI+CET 4程

  • 2019年8月5日上腹部MR平扫+增强中影像学诊断:肝内见多个小结节,大部分较前增大增多。

  • 2019/8/6-今 FOLFOXIRI+贝伐单抗。


治疗总结

      在这个乙状结肠癌伴多发性肝脏病灶转化治疗的病例中,患者初诊时肝内多发病灶较多,经过转化治疗后,成功手术,达到NED状态。维持治疗至2018年11月,考虑进展,再引入FORFIRI+C225,依然有效,总的OS大于24个月。

病例点评专家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邱兴烽教授

      首先,这个患者诊断比较明确,属于“左半结肠癌伴同期肝脏多发转移癌”。从外科角度考虑,肝脏超过2个肝叶,多于5个病灶,属于不可切除肝转移灶,治疗目标定为“不可治愈”准确。在基因检测基础上采用“mFOLFOX6+西妥昔单抗”等系统全身治疗,疗效显著,肝转移灶缩小、减少。

      其次,基于手术切除是CRLM患者获得根治性治疗和长期生存的最佳选择,该患者在肝脏转移灶持续缩小、减少,手术时间窗出现时,积极予原发灶+肝转移灶同期切除。同时团队也能清楚的认识到,CRLM切除术后仍有接近80%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肝内复发(再发)或肝外转移,预后相对较差的现实,没有盲目乐观。

      在该患者整个诊疗中,医疗团队时刻警惕肿瘤初始RAS野生,转移灶是否也是野生型以及治疗后是否发生突变等,采用多次cDNA检测并指导用药,保证用药的规范及疗效最大化。总的来看,该患者虽然病情比较复杂、反复,但整个治疗还是非常规范,体现了MDT团队为患者精准治疗所付出的努力,最终取得满意疗效的病例。

病例点评专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延磊教授

      这是一个在MDT团队指导下治疗比较成功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病例,肝转移灶多达数十枚,初始评估不可切除,经过两药+西妥昔单抗转化治疗后肝转移灶明显减少缩小,通过手术+术中射频消融将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一期处理,达到了NED状态,后续经过维持治疗以及肝转移瘤复发后的二线和三线治疗,目前OS已达到24m,效果大大超过预期。

      通过这个病例,我的体会如下:1 对于合适的患者,即使肝转移灶再多也有达到NED的机会,不能轻易放弃;2 CRLM患者治疗手段使用越多(手术、消融、SBRT等),三个细胞毒药物及靶向药物甚至免疫治疗充分合理应用,治疗线数越长,患者生存获益越好;3 MDT团队指导下精准评估、明确治疗目标、各种治疗手段合理布局,外科及时介入干预,从而使患者获得最大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