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与猪苓汤的辨证

 xcaq 2017-08-09

金匮要略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中有两个经方脉证相似: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由此看出,五苓散与猪苓汤均有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的脉证。那么,在实际运用中又如何辨证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脉浮,五苓散之脉浮是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即病在表,因此脉浮;猪苓汤之脉浮是病在手太阴肺经,应肺主皮毛之义,因此脉浮。

再看看发热,五苓散之发热是以足太阳膀胱之气不得出于皮毛,因此发热无汗;猪苓汤之发热是以肺有热也,因此发热汗出。

再看看渴欲饮水,五苓散之渴欲饮水,虽渴却喝不多或饮水即吐,为水停引起的渴欲饮水;猪苓汤之渴欲饮水,渴且喝水多或喝水也不解渴,为水少引起的渴欲饮水。

最后看看小便不利,五苓散之小便不利,足太阳膀胱之寒水不气化,小便清;猪苓汤之小便不利,肺热不能通调水道,因而水道不利,小便黄。

总之,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发作之脏腑不同,故寒热亦不同。

五苓散证,发于膀胱,膀胱之阳不能化水,故先小便不利,次乃随太阳经,而见于表为热,水既停则津不升,故最后乃见消渴之证,是先病膀胱之水而后见热渴,但当温膀胱之寒水为主,故用桂枝也。

猪苓汤证,是证发于肺经,肺主皮毛而先见发热,是肺有热也。肺热津不布,故渴欲饮也。外热上渴,肺既受伤,不能通调水道,因而水道不利,是先病肺之虚热也。但当滋肺经之虚热为主,故用阿胶与滑石。

二证之发见先后不同,脏腑遂异,脉虽同而见证有先后,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大不相同,希望大家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