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穴位位置标准定位: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足少阳胆经的原穴。 丘墟穴位于足背外侧,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图 丘墟穴怎么找正坐垂足着地或侧卧位,在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伸足取之。 穴位解剖丘墟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趾短伸肌。皮肤由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足背深筋膜较薄弱,两筋膜之间有丰富的足背静脉网,分别汇入小隐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深进骰骨表面的趾短伸肌。外踝前动脉在踝关节附近发自胫前动脉,该血管向外在趾长伸肌腱的下方至外踝,与跗外侧动脉和腓动脉的穿支吻合。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距跟外侧韧带→跗骨窦。 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外踝前动脉分支通过。 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丘墟穴的作用附注:胆经原穴。 丘墟穴意义: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 丘墟穴的功效:生发风气。丘墟穴有清湿热、通经脉、利关节,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的作用。 主治疾病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 丘墟穴主治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下肢痿痹,疟疾,脚气,足跟痛;以及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丘墟穴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等。 现代又多用丘墟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胸膜炎、胆囊炎、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肠疝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运动系统疾病: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腓肠肌痉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其它:胆囊炎,胆绞痛,腋下淋巴结炎。 穴位配伍丘墟穴配昆仑穴、绝骨治踝跟足痛; 丘墟穴配中渎穴治胁痛; 丘墟穴配大敦穴、阴市穴、照海穴治卒疝; 丘墟穴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黄疸、胆道疾患。 丘墟穴配风池穴、太冲穴,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丘墟穴配昆仑穴、申脉穴,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 丘墟穴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刺灸法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向外斜刺0.8~1.2寸透申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踝部。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丘墟穴解析丘墟为经穴名(Qiūxū GB4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丘墟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方,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 丘墟穴意义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研究进展针刺丘墟等穴,可显著提高头面与腰部的皮肤痛阈。 针刺丘墟穴可使胆汁分泌显著增加,针刺治疗胆石症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痛如刺。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跗筋脚挛。 《针灸大成》:胁痛,针丘墟、中渎。 《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