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道“凝神守窍”的关键:先存后忘

 李老师老忏感恩 2017-08-11

    

按:本篇大概是2003-2004年间与一位网友论道的帖子,今再次转贴,以供同好玩赏!《庄子》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20108月)

 

一、山水问:


先存后忘,应该是后世的提法,与上古的方法好象不同。


在实际的修炼中,我觉得似乎有两条路子,一是“忘”,一是“存”。比如,庄子里有“坐忘”的描述,这是“忘”的路子;而黄庭经里有“存神”的一系列描述,这是“存”的路子。


这一忘一存,使我想到很多东西,但是还没时间整理出个头绪来,姑且先提出来请教诸位大哥。(11.14 14:04)

 

答:“忘形与存神”是一致的,“先存后忘”可以贯穿起来!

 

山水问:


先存后忘,应该是后世的提法,与上古的方法好象不同。先存后忘,应该是后世的提法,与上古的方法好象不同。古老的法子,要么存,要么忘,很少搞什么先存后忘的。


比如太极拳与少林拳,是两条路子,硬要把它们综合起来,会不会弄得有点四不象的?俱失其本意?或许首先要约定“存”与“忘”二字所指范围,不然,讨论会流于概念的笼统与紊乱。 (11.21 00:35)

 

答:“先存后忘”是古法。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是庄子所谓的“坐忘”。“坐忘”可以说是一个终极目标,或称称“究竟境界”,“同于大通”基本就是后世丹家所谓之“体真合道”,庄子谓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坐忘”的境界。


怎样才能进入到“坐忘”呢?请看《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的境界是“唯道集虚”,与“坐忘”之“同于大通”可以说是一样的,“集虚”岂非“忘”境?“心斋”给出了进入“坐忘”的一条渐进之路。而“若一志”也可以说就是“存神”,“志”是心志,也就是“神”,“若一志”就是:使心志(神)集中于一,此又谓之“凝神”。《达生》篇有“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听之以心”可以说是“凝神”的法度。再看“心止于符”,“符”是什么意思?多不好说明,我就用字面解,“符”,是“符合”。“符合”什么呢?是符合“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结合“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则谓:凝神(听之以心)要进入“听之以气”的境界,心志要与“气”的属性相符合,也就是要“虚而待物”(忘),以“虚”而“待”“物”--道,“道”因为“虚”而凝集(“唯道集虚”)。“心斋”,就是“虚”,也可以说就是后世丹家所谓的“鼎器”。《参同契》有:“器用者空(虚),故推消息”。因此“心斋”是“先存后忘”的法门,不能“忘”安能得“虚”?怎能成就“心斋”?

 

再看:《参同契》谓:“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庄子》有“混沌”凿七窍而死。“混沌相交接”,就是將七窍交并在一起,“离形去知”,进入混沌境界“若一志”,才能得到“凝神”之效。这是“存神”“凝神”。《参同契》又有:“内以养己,安静虚无”,也是要求进入“忘”境。“原始要终,存亡之绪”,则阐明了“存亡(忘)”要相承接续,也就是“先存后忘”,再申明则是:存-亡-存-亡-存-亡,是个“颠倒颠”的过程。


再看“先存后忘”一词的记载:题名《金碧古文龙虎上经》“火炼中宫土章第二十三”有“自然之要,先存后忘”。此文当是宋朝以前的作品。因此,分析起来,“先存后忘”的功夫上古是有的!再者,下手就是“忘”,没有凭借,不设“假幻钩玄”之法,“忘”境是不可能做到的。“存神”是权法,但很重要,是木匠吊线的方法,死抱着“线”不放,也是愚蠢!

 

山水复问:


感谢搜集整理原始资料。


兄说,'存神'是权法,我还有些问题,或许,换个说法,说'观想'是权法会好一些?


看庄子里所描述的坐忘与心斋,忘的是形体,黜的是聪明(表层的感知),神是要存的(或说是要凝的,神便是汞?),存于何处?是存于道中,'心止于符''体真合道'


庄子的忘,应该不会连神都忘掉的吧,这个神,不是后天情欲,躁动的神(所谓识神),而是天然的,未有后天扰动的神(合于道的,所谓元神)。所以,我想庄子忘的是形,存的是神,忘中有存,存中有忘,二者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一个次序的问题。


对于参同契中'原始要终,存亡之绪'一语的理解,直接理解为'先存后忘',似乎尚嫌有些牵强。


对于后世设的“假幻钩玄”之法,观虚空,观眉窍,我想与庄子的古法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观想之法,还是落于有为,有扰于自然清正之神,虽然标榜的最终目的是'''无为',但我怀疑,这种方法,是不是有点'以暴易暴''用战争来制止战争'的味道?最终能合战争停止,达到无争的目的吗?


所以我感觉黄庭经一系的观想法子,是所谓'历藏'有为之法,开启了后世观想法子的先河。效果应该也是有的,但它并不是'虚无自然'的无为之法(也是'虚无自然本起经'里所不加描述的方法)

 

复答:


“存神”不能执著于“神”上。


 “存神”不能执著于“神”上。如果执著于“神”,是得不到“神”的,不是先天境界。仔细体会《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处”。死死地执著抓住“神”可以吗?汪东亭有“铜人身上钻血”之喻,就是让人不要执著。“神”是先天境界,无形无象,如果可以“存”住,已经不是先天“元神”。李道纯《中和集》:“身外有身未为奇,粉碎虚空方露全真”,是什么意思?“身外有身”,终是形象化的,是不究竟的,所以说“未为奇”。“粉碎虚空”,是虚无境界,汪东亭作“○”,才是“神”的究竟境界,所以为“方露全真”,也就是“真”之全体,故叫“全真”。


如果抓住“神”不放,可能会有“入魔”的危险,所谓“斗境”。闵一得《二懒开关心话》;“一经着相,便入魔道,小则成魔,大则立死”。你可以找《古书隐楼藏书》看看,会有好处,其中有“降魔秘诀”等,与西派法诀是一样的。《古书隐楼藏书》,很好,很多地方披露了法诀,要注意不起眼的枯燥地方,《修真辩难参证》大宜注意,还有《二懒开关心话》《琐言续》等。


 “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碍自在。正合《龙虎经》云:至妙之要,先存后忘。此又口诀中之口诀也”。


 “有为”和“无为”的关系,张三丰《道言浅近说》:“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