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摄动态|柬埔寨考古发现与古滇人的消失有关?

 颐源书屋 2017-08-13

2007年,在柬埔寨东南部 Prey Veng 省内一个名叫波赫(Prohear)的村庄附近,一个埋有大量铜鼓和金银制品的古墓群被考古学家发现。学者们考察后竟然发现,这些古墓和里面埋藏的文物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早期,与越南东山文化代表的东南亚Iron Age古文化圈联系十分紧密。波赫的发掘有哪些秘密?它与古滇人又是否有联系呢?



东南亚大陆地区青铜、金银器发掘地分布图。(A.Reinecke绘制)



在哪里?


这次发现古墓的地方主要有两个:波赫和一个名为Bit Meas的小村庄,都以发现大量青铜、金银制品而闻名。两地距离仅仅只有八公里。





有哪些发现?


一个由德国和柬埔寨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团负责这次的发掘修复工作。当他们到达该地区时,发现大量墓地已被盗窃,里面的文物被当地村民挖走。Bit Meas古墓失窃情况尤为严重。一个当地人透露,共有33个青铜鼓挖出并进行了交易,其中包括25个黑格尔-I(Heger-I)型鼓及7到8个中型鼓(这些都是越南东山鼓的典型象征。)



2006年Bit Meas古墓被洗劫



这些古墓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150年至公元100年间


波赫的情况稍好些,但仍有许多青铜制品失窃。在2008年到2011年的发掘期间,共有76个墓葬地被发现,墓群面积达到168平方米。这些墓地都分布在通往村庄的要道上。



墓地里发掘出的各式器血


抢救期间人们发现了1个黑格尔-I型鼓,加上当地居民挖到的32个,使波赫地区发现的铜鼓数量为33个。这之中,只有三个铜鼓被保存的十分完好,并被一个商人以单件300美元的价格买走。其余铜鼓全被摧毁或只剩碎片。



通过对铜鼓碎片的研究,学者们发现波赫地区所有铜鼓都与越南东山鼓属同一类型。更重要的一点是,波赫发现的铜鼓并且在鼓内放置头骨的埋葬习俗,与中国贵州可乐文化发现的“套头葬”、“蒙面葬”基本一样。



4号坑发现的铜鼓和里面的头骨



考古现场 


Andreas Reinecke博士是这个考古队里经验丰富的学者。从他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在当地如何开展工作:



2006年在Bit Meas进行抢救挖掘



当科学家们到达波赫时,

到处可见村民为了挖宝弄出的土坑



2008年4月,波赫,发掘工作顺利展开




雨季来临,进展被阻断




考古团在被盗窃的墓坑顺势向下发掘



2008年5月




21号坑,2008年5月



22号坑,2008年5月



村民 Kong Sung 发掘出7面铜鼓碎片




3号坑



2008年团队合影,后排中为A.Reinecke博士




2009年春天



2009年3月,德国交流团访问


德国摄制组参观拍摄



文物修复


2010年秋天,就在离波赫北部17公里远的地方,一个位于Toul Kroch的同时期的古墓地被发现,考古团赶到时才发现,这里被洗劫一空。



这里发现有一个黑格尔-I型鼓(高47cm),

和一枚金制戒指(直径0.7cm)



铜鼓 


在波赫发现的墓地中,4号坑出土铜鼓最多,完整保存的很少。目前考古团只有其中两个铜鼓的照片。



4号坑局部


其中一面在2007年5月20号,由村民在几个考古专业学生的协助下挖出。因为土层的压力已经变形,底部也只有碎片保存下来。




据考证,这面鼓高约30.5cm,最大直径40.5cm。鼓面原先四个角装饰有青蛙造型,现已只剩下痕迹可见。这面鼓属于黑格尔-I型鼓。





它的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与同时期流行于中国广西、云南等地区的冷水冲型鼓相应。


第二面鼓的装饰则有所不同:鼓面的十角芒星清晰可见,周围环绕着几何图案。边缘是两条环形带,其中饰以放射型线条。目前还不太确定第二条环形圈中的装饰图案是否为飞鸟。另外它有可能也曾装饰有青蛙造型。




同样类型的鼓在Binh Duong省Phu Chanh和Binh Dinh省Vinh Phuc也都有发现。



在Kampong Cham省Prek Pouy发现的铜鼓碎片(30cm)



水牛形象 


此次还有一个发现可谓惊喜,那就是——水牛造型手镯,它出土于4号坑。比之更为精美的手镯则于波赫北部340公里的Phum Snay墓地发现。可惜这些手镯都已被盗窃并私藏。



4号坑发现的水牛造型手镯(小箭头所指处)



波赫4号坑出土,长13.2cm


这种形象的饰品在当时的中国南部、亚洲东南部分布很广。水牛可谓是中国云南古滇文化造型艺术的独特代表。



夜郎国、古滇国迁徙之谜 


中国贵州的可乐文化、云南的古滇文化都以其丰富的铜鼓文物而闻名,并且是东南亚铜鼓文化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波赫发现的“铜鼓藏头”埋葬习俗,仅有可乐文化与之相同。那么可以联想,汉武帝时夜郎国向东南亚的迁徙,的确与波赫发生了某种联系。这是否也能成为同一时期滇人南下的一种佐证?



可乐墓葬:死者头部套铜釜,足下垫铜洗的“套头葬”


当年汉武帝极力扩张他的权力和领土,西南地区战火连天,没有投降归顺的一部分夜郎人和古滇人不得不逃难。他们一路南下,到达今越南、泰国,乃至缅甸一带。我们可以猜想这次大迁徙留下了数代人的足迹,从各地南下的西南夷后人最终在东南亚安家落户。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这一地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都是公元前一至二世纪留下的。如波赫等的发掘,或许正是外来工艺与当地原始手工造艺的结合。



进一步猜想 


那么,是什么人在铁器时代最后于波赫安家?这些人是从汉朝军事扩张中避难来的滇人、夜郎人吗?为何选择在波赫?是因为这里更安全,更适宜居住吗?古越南Sa Huynh人是否热情接纳了他们?


正如那句话所说:“没有猜想,就没有新的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