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爱上了菊花,眼睛就亮了。山药爱上了灵芝,血糖就低了。三七爱上了山楂,血压就降了。我爱上了《伤寒》,百病会治了。 ——题记 一直以“上以辽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常全,以养其身”为学习中医之路上的座右铭。只知它来自仲景前辈原序《伤寒》。却不知学习《伤寒》真有此神奇之处。很有幸,假期利用闲暇之余,跟随鲍老师网络课程学习《伤寒》。 初建六经辨证思维,对于我们初入《伤寒》之门来说很重要。其次要懂“先辨六经,再辨方证。通过鲍老师整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些自己就诊的病例,似乎将我带入了一个六经辨证治病的新天地。只要你六经辨对,方证辨对。那就诊病人确实能达到覆杯而愈,效如桴鼓的效果。感觉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去治病,思路会比较清晰明了,更能抓住病的主要诱因。上学期学完方剂还是比较迷茫的,想试着给身边的人看病,却不敢轻易下手。但学习了六经辨证就不一样了。这对于我学习中医,树立了更坚定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习《伤寒》的热情。 通过,对治疗六经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的细致学习,发现有些病可能并没有那么“单纯”。它是很复杂的,有两经合病的,也有三经合病的。例如少阳与阳明合病,少阳与少阴合病,三阳合病等等。而我们在辨病中真的需要双慧眼,在注重整体观念的同时,能抓住主要的病证所在。再根据老师所讲的“走一步,看三步”的理论实践体系,把握病的动态规律,就能更准更稳更好的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病。当然在这之前,你作为医生要抓住病人的心,这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患者最痛苦的症状。此外,我们要拒绝教科书式看病,而是要活用经方,圆机活法。.寒热药物要灵活运用,患者出现错中复杂的寒热病症,所以开的药物寒热药物混用,我感觉还是要分清寒热轻重,比如患者内蕴湿热,卫表气虚,表现为怕冷,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等等热象偏重,我们就要以清热化湿为主,温阳固表为辅。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只有才高识妙,才能探其理致。鲍老师在精学《伤寒》的同时加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在授课中也让我们这些中医学子受益匪浅。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52.经方方证与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