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尧舜禅让之谜:是真心让位还是无奈之举,为何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岐黄堂中醫 2017-08-13

史海争鸣07:尧舜禅让之谜

尧舜禅让之谜:是真心让位还是无奈之举,为何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尧舜

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政治的一个传说,尧在临终之前没有将天子之位交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兄弟,而是传给了和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舜。而后世之人对此提出了诸多的疑点,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让贤说。据传说,尧十六岁时开始治理天下,一直到八十六岁那年,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于是就叫大家举荐贤能之人,大家就推荐了舜。

为了对舜进行考察,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

舜是一个有着两个瞳孔的人,即所谓的“重瞳”。其母早死,父亲是个瞎子。后母是个悍妇,一心想害死舜,而在有了凶横顽劣的弟弟象之后,这样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甚至连舜的父亲也加入了害死舜的行动中来。

有一次,舜的父亲瞽叟叫他去盖粮仓顶,舜爬上去以后,就撤掉梯子,然后放了一把火,想要把他烧死。舜抓住两个斗笠,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从上面飘了下来。

另有一次,瞽叟叫舜去淘井。舜下去之后,他们三人就填土,想把舜埋死。哪知,舜早已在井壁上凿了个洞,从旁边的斜道里爬了出来。他们三人都以为舜死了,密谋如何处置舜的财产。得意忘形之下,象坐到了舜的床上得意的弹琴,当再次见到舜的时候,象以为活见鬼了,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对他们的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舜非但没有怪罪他们,反而对父亲和继母更加恭敬,对弟弟更加友爱。

舜到历山种地,那里的人本来为了争夺土地而闹得不可开交。舜一去,大家就谦让了起来;舜到雷泽去捕鱼,那里的人本来为争夺房屋而打得头破血流,舜一去,大家就和睦起来;舜去河滨去制陶,那里的陶器本来质量粗劣,舜一去,质量就精美异常。舜住在哪里,人们就跟到哪里,一年形成一个村落,两年形成一个集镇,三年就会形成一个城市。舜的品格和能力受到了考验。于是尧决定把治理天下的权柄交给他,自己则退居一旁养老。八年之后,尧去世了,舜就正式接替了天子之位。

这就是一般史书上所说的“禅让”。这种说法,以群众推荐或者领袖授予为基础,这即是尧舜权力交替的“举贤说”。

尧舜禅让之谜:是真心让位还是无奈之举,为何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舜帝陵

二是畏劳说。

许多学者认为,尧舜禅让,远没有那样的严肃和神圣,只不过是尧不想担当这份辛苦罢了。

《庄子》里也记载了禅让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于许由。许由坚决不受,尧又将天下让于州支父子,州支的父亲说他刚好得了忧郁症,实在没心情治理天下。后来,尧又将天下让于善卷,善卷也不受,躲进深山老林里,不知所终。

在《高士传》中,详细描述了尧是怎样让位给许由的。许由坚决不受,认为尧的话很脏,要去洗耳朵。洗着洗着,遇到了另一位高士巢父。巢父得知原委后很不高兴,指责许由洗耳朵的时候把水给搞脏了,牛都不能好好喝水了。

许由和州支等人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从天而落下来的馅饼呢?许多学者解释说,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作为天下人的首领,要率领大家生存下去,这实在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正如韩非子所说“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於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於此矣。”(《韩非子·五蠹》)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

尧舜禅让之谜:是真心让位还是无奈之举,为何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大禹治水

为此,韩非子得出结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既然如此,尧的让位不过是想摆脱痛苦罢了。舜因为是其女婿,摆脱不了,只得接受这样的不怀好意的“馈赠”。

三是拥戴说。儒家的两位大师孟子和荀子都不认为有禅让这一说法。因为天下太大了,天子之位权势太高了,没有人愿意轻易交出。

那么舜又是怎样从尧手里获得权位的呢?荀子认为是靠了自身的道德,孟子则认为是上天的赐予与民众的支持。《孟子·万章》中说,尧死后,舜避其子丹朱,但天下诸侯不愿意去朝见丹朱,只愿意来朝拜舜;人们打官司也不愿意找丹朱,只愿意找舜;编造的歌谣也对丹朱完全无感,只愿意歌颂舜。于是舜也就接收了大家的好意,勉为其难地登上了天子之位。

几十年以后,人们又同样拥戴了禹。

这样的所谓“拥戴”,笔者总觉得作秀的成分太多了,也委实太容易被人利用。几千年以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估计用的就是这一招吧?

四是篡夺说。

据《史记》记载,舜取得了权利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革,启用了尧在位期间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等人,史称“举十六相”,这显然是扶植亲信;另外舜还剪除尧的亲信,如浑沌、穷奇、饕餮等人,史称“去四凶”。既然尧那么贤明,为何还会任用“四凶”呢?这显然是舜的借口,剪除异己而已。这样一来,舜就将权利完全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为篡位做足了准备。

《括地书》引《竹书纪年》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说“舜囚尧,……使(其子)不与父相见。”

这也即是说舜将尧囚禁起来,使他不与儿子和亲友见面,然后逼其让位。最后,把他的儿子放逐到了丹水。因此,《韩非子·说疑》篇中感慨地说“古之所谓圣君明王,都不过是构党与,聚苍族,逼上弑君,以求其利也。”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明确指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都是人臣弑君的例子,一个“逼”字也许就是尧舜禅让的真相。

尧交出政权后,大概还是可以安享天年的,因为他毕竟是舜的岳父;而当禹逼舜交出政权后,估计就没有这样的优待政策了。

史载,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则跟到湖南一带,在君山抱着竹子,放声大哭,眼泪滴到了竹子上,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斑痕,后人称之为“斑竹”,或称“湘妃竹”。在听到舜的死讯之后,她们两姐妹也投湘水自杀了。

《三国演义》中,当曹丕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他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舜、禹之事,朕知之矣!”也许这一句正是透露出了所谓的“禅让”的真相吧!

尧舜禅让之谜:是真心让位还是无奈之举,为何后人对此提出质疑

曹丕也许道出了禅让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