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16526升降散【2】

 AB向往神鹰 2017-08-15
微信16526升降散【2】1、温病表证阶段用大黄问题 温病初起,表证未解,何以遽用大黄,不虑其引邪入里乎?答曰:温病初起之表证,实乃里之郁热使然,与伤寒邪客肌表不同,虽有表证,实无表邪,只有里热清,表证始解。其邪本不在表而在里,也就不存在什么引邪入里的问题。
或问:到气才可清气,何以初起即用气分药?曰:大黄为治阳明热结之要药,毫无疑问,应属气分药。但温病初起并不忌用,恰恰说明温病初起就是郁热在里,而且是以气分热盛为主要病变。卫分证只不过是个里热之标象而已,不存在什么卫分阶段,也就不存在清气法的上限问题。所以,初起即用大黄清泄其在里之热,叶氏治风温,屡用栀子豉汤,亦不拘于自己所说的上限,而是全力清透里热。2、邪犯上焦用大黄问题 吴氏三焦治则,强调治上勿犯中下,何以温病初起邪犯上焦即用大黄?曰:吴氏三焦治则,貌似法度森严,实则胶柱刻板,脱离实际。里热炽盛,燔灼三焦,充斥内外,何以局限于上焦,而中下二焦毫无干系?温病始终以热郁气分为主要病变环节,故有的医家强调,阳明为病温之渊薮,主以白虎、承气二法,正是此理,何以能画地为牢,把治上勿犯中下当成戒律。总缘对温病之郁热在里这一本质认识不真、不切、不敢始即率尔撤其里热,故尔层层设防,步步退却,仍未脱却先表后里之禁锢,惟恐引邪深陷。还是杨栗山认识得透彻,曰:“伤寒以发表为先,温病以清里为主,此一着最为紧要关隘。”若囿于“先解其表,乃攻其里,此大谬也。”热与糟粕相结,“开导其里热,里热除而表证自解矣。”何其透彻,快哉。3、温病下利用大黄问题 大黄为治疗热结阳明之主药,有燥屎而大便鞕,或热结旁流,大黄为必用之品。若温病尚无热结,或伴有下利,升降散中之大黄还用否?曰:仍当用之。大黄非专为燥屎而设,有以泄热而用者,有以解毒而用者,有以祛瘀逐痰而用者,有以疏泄结气而用者。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卷三·大便自利》项下云:“若温病怫热内盛,发热烦渴,小便色赤,大便自利,升降散主之。”“内热甚而利不止,燥闷狂乱者,增损三黄石膏汤加酒大黄,腹满痛更加之。”温病下利,乃里热下迫所致。其利,色当深褐,味当臭秽,或如酱,或如藕泥,或脓血杂下,或如烂肉,可日下数行、数十行,乃至百余行。撤其里热,下利自止,非必下证悉具方下之。故有“温病下不嫌早”之说。至于大黄用量,可据症情而斟酌,总以热邪下泄之路通畅为宜(五)升降散加减 温病由于郁热程度、兼夹邪气、邪袭病位、正气强弱等诸多不同,因而应用升降散时,尚须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温邪袭肺者,加豆豉、栀子、连翘、薄荷、牛蒡子等;情志怫逆致热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瘀血致郁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痰浊蕴阻而热郁者,加瓜蒌、川贝、黛蛤散、杏仁、竹沥等;食积中阻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阳明腑实热瘀者,加芒硝、枳实;郁热重者,加石膏、知母、黄芩等;热郁津伤者,加芦根、花粉、石斛等;气血两燔者,加石膏、知母、黄芩、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等;热郁兼气虚者,加西洋参、生芪、山药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茶、胆草、栀子、石决明等。总之,加减颇多,应用甚广(六)新加升降散 余用升降散,恒加豆豉10克,栀子7克,连翘15克,薄荷4克,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1、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上焦心肺所居,包括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栀子豉汤,辛开苦降,宣泄胸膈郁热之主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心中结痛,乃气机窒塞不通,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2、重用连翘者,受张锡纯之启发。张氏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张氏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余取其清热解毒,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3、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凡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余皆以此方化裁,颇觉得心应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