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有上千万人假装懂康复评估!

 解脊厄 2017-08-18

全文共1782字丨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左右

记得以前在跟师父学习的时候,师父总是跟我说:“用90%的时间来诊断,治疗只需要留10%的时间就够了”,其实很多难治病的问题都出在了错误的诊断上。

而在慢性疼痛与运动损伤的康复方面,这些年来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评估,但是很多的健身教练、康复治疗师以及医师其实还没有真正把这个“评估”给搞清楚,而只是假装很懂康复评估。比如像笔者经常会遇到很多从业者在观察患者做下蹲动作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喊出“这位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受限”。其实当你喊出“踝背屈受限”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判断可能已经错了因为有很多人在下蹲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踝背屈受限都会在你让患者躺在床上去孤立的测量她的踝背屈能力的时候神奇的消失(踝背屈能力完全正常)。其实这说明了这位患者在下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踝背屈受限问题的根源并不在脚踝,而在于控制下蹲动作的躯干核心和下肢肌肉开始“慌张”的胡乱的拉扯,进而毁掉了关节的准确对位,然后引起了关节的僵硬,从而导致整个下蹲动作中出现类似踝背屈受限的假象。而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肌肉拮抗关系的分析会显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个时候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的拮抗肌可能早已不再是大腿后侧的腘绳肌,而是胸腰筋膜这个事实给了我们一个警告,这个警告就是不要依着某个孤立的肌肉去推演整个动作模式的问题,比如像通过臀中肌的无力来分析下蹲模式的问题,因为在一个被整个歪斜的系统那张力给拽的摇摇晃晃的模式当中的臀中肌可能是被一个远端的“临时拮抗肌”给被迫放松了(交互抑制),所谓的“临时拮抗肌”就是在一个错误的动作模式下身体的整个骨关节系统的“临时对位”出现问题之后,进而诱发的肌肉功能位置发生的改变,但这个改变只是暂时的。

系统评估的目的是帮我们挽救身体基本的结构应该表现出来的功能在一直向具有专门目的且不真实的动作不断让步的过程中将毁于一旦的事实

在我们要做一个动作之前,潜意识里面已经预先设计好了一个完美的动作模式,但是当我们在执行这个动作的时候可能会由于肌肉张力的异常和关节对位的问题而诱发代偿模式的出现,因为这个代偿模式是一种古老而又原始的“生存模式”,所以所有的动作都要臣服于这个古老的生存模式很多从业者在做一个评估的时候喜欢给这个评估下的结论要么是功能问题,如肌肉的抑制、肌张力的异常,要么就是结构的问题,如关节的错误对位、肌肉的排列异常(中医讲的筋出槽)。这种观点源自于这些从业者总是持有“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这样的错误观点。因为事实上结构和功能几乎永远都是在同时刻发生着变化的,就像如果肌肉的收缩模式是错误的话,那么在执行这个肌肉收缩模式下的关节不可能有一个精准的对位,而这个关节的微错位是在动态当中展现的,所以在静态情况下我们什么都摸出来的,当然照X光片就更加看不出来了

系统的评估要从一个患者最常见的姿势模式或者动作模式开始,而不是孤立的变紧或者无力的肌肉,就像我们在常见的弓背久坐的人们身体上经常能够看到她们胸腰段脊柱的过度后凸,而这个后凸会影响膈肌的吸气功能,后凸的节段对应的肋骨在吸气的时候肋骨的间隙将不会增大,这主要是因为脊柱在没有了伸展的功能之后产生的“自锁”。这个“自锁”会导致整个胸廓在每次吸气的时候整体被“端起来”,这个时候吸气的过程被迫开始由呼吸的辅助肌来主导完成。这种情况下整个肋廓是僵住的,像一个环一样把上段脊柱给“箍住”。所以治疗应该首先是把后凸的脊柱推回去,再把掉下来的肋廓给抬起了,而不是总喜欢习惯性的套着Janda的“下交叉综合征”的理论去逮着肌肉就是一顿的松解和激活。

系统评估的原则应该是越简单越好,正如著名哲学家奥卡姆说的一样:“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原则)。但是这个原则是个有底线的“剃刀”,而不是什么都切的菜刀。也就是说这个“简单”不是按照任何孤立的肌肉分析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事实证明这些孤立的分析都是很不真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