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部编一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设计|名校语文组老师集体备课精选

 ly云尔 2017-08-19
教案预览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更加生动一些。
  师:对,这样写会使原来的句子显得更加生动,那你们能举一反三吗?
  师: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让学生做手势)
  生:做动作
  师:你们看这个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甩)
  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 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恩!你们学得可真好!你们看,(多媒体)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生:一只
  师:现在呢?
  生:十二只!
  对,这里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真能干!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大家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与第一自然段,并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小蝌蚪。我们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结合你们昨天学到的知识,可以告诉我我们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它的妈妈是谁吗?
  生:青蛙。
  师:对,看来你们的课外知识积累的很好,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小蝌蚪与青蛙,青蛙长着大大的脑袋吗?
  生:没有。
  师:青蛙长着黑灰色的身子吗?
  生:没有。
  师:青蛙甩着长长的尾巴吗?
  生:没有。
  师:他们俩长得可真不像,难怪小蝌蚪不认识他的妈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他的妈妈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对,长出了两条后腿(多媒体出示)
  1.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2.对,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遇见了鲤鱼妈妈。它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3.对,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这时小蝌蚪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吗?(生:思念、难过)
  4.那,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那种思念难过的心情表达出来?(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5.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6.现在我来当鲤鱼妈妈,再请两个小朋友做小蝌蚪,你们来向我打听你们的妈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表演的时注意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迎)
  7.同学们觉得他们表演得好吗?(同学们,你们刚刚看了两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我们课文的插图,你觉得“迎”是什么意思?(引出“迎”的意思:面对面的走到一起)
  师: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青蛙长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哦,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了它妈妈原来有四条腿,宽嘴巴,于是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哦,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多媒体出示)
  (2)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游哇游,他们遇见了谁呀?(生:乌龟)
  (3)这时小蝌蚪与乌龟发生了什么事啊?用课本上的语言告诉我。(生: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指导朗读。
  (5)这一段了的“追”是什么意思啊?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里的插图理解。“追”和“迎”有什么区别?
  (6)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
  (7)那乌龟是他们的妈妈吗?为什么呢?
  (8)师总结: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所以乌龟并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9)那乌龟说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10)那同学们再把这两段齐读一遍。
  2.学习第三部分。
  (1)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的第三部分,他们对应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啊?
  (2) 那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它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出示)
  (3)小蝌蚪遇见了一只大青蛙,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生:因为它有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4)同学们,你们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5)你们说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青蛙的话。谁来试一试?(生: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你们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告诉我青蛙的样子吗?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板书)
  (6)这个句子可真美啊!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生: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7)这些是写青蛙身上颜色的词,你们再看,写青蛙的动作也是很有讲究的,同学们找找用了哪些词?(生:蹲  披  露   鼓)
  (板书:蹲  披  露   鼓 )
  (8)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但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生: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对,意思就和之前的句子不一样了。我们课文可把青蛙写得真美真可爱啊,你们喜欢这样的青蛙吗?(生:喜欢)
  (9)那你们带着对青蛙喜欢的心情再齐读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10)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 它发生了什怎么的变化呢?(多媒体)
  (11)你们可以把小蝌蚪尾巴不见了的这一段读一遍吗?
  (12)已经是什么意思?自己结合课文想一想。
  (13)小蝌蚪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三、收尾,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可算是学完了。你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全文。
  2.同学们看看我们黑板上描写青蛙的语句,把我们的青蛙写得可真美!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媒体)
  3.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又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我捡到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在课堂中周老师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学。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梁老师巧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是这样设计的:上课开始,梁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我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课件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字词教学扎实
  字词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梁老师在字词教学的设计中,一步步非常扎实。如:[出示: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让孩子们先自己认读这些词组,再指名读、领读。然后结合练习让孩子们连一连来进行巩固。又如:[游来游去] 先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这个词的特点,再告诉孩子们老师也找了几个这样的词“飞来飞去、跳来跳去、说来说去”,请他们读读,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说。最后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写一写。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一自然段时,孩子们就抓住了“一群”、“甩”、“快活”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小蝌蚪的快乐、自由。更从这里感受到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梁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的。
  2.《我是什么》教案人教版
  目标预设:
  1、 识字13个,写字9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 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 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 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 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 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 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 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 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 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 出示生字,齐读
  2)、 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六、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放课件)
  2、谈话:多美的景色呀!春去秋来,植物在我们自然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装点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我们就会有所启发。(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配动画)
  2、请你和同桌一起认真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要求:(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儿歌共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3、检查认读字词:
  (1)个别读,师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
  (2)请小老师带读,师问:你教同学学会了哪些字?
  (3)师随意点击学生个别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
  (4)抢读赛。
  4、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5、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学生边听边画出末。
  6、汇报学习情况。
  (三)学习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课文中第一小节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你们找到了吗?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第一小节)
  1、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1)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过渡:是呀!植物没有手脚,靠的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呢?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他们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那么你喜欢哪种植物的方法?
  (四)阅读感悟第2、3、4、5小节。
  1、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感悟、指导朗读2、3、4小节。
  (1)蒲公英
  师:既然你喜欢这一小节,那么你能不能带着对它的喜爱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A、理解“降落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降落伞吗?谁能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出示降落伞的图片)谁能说一说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也就是说降低了危险,可以让人安全着陆。可见蒲公英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娃娃呀!
  B、理解“纷纷”“四海为家”读后两句。
  师:那你们见过蒲公英以及它的果实吗?它是什么样的?(生回答)(评价:你可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有些小朋友还没有看到过蒲公英,所以我带来了一组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看课件教师边引导:看它的果实还真是毛茸茸、圆乎乎、轻飘飘的,多可爱呀!他们的种子就藏在这毛毛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怎么样?(生答:飞走了)是怎么样飞走的?(生答:一个接着一个)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是——纷纷。还有见过哪些景物是纷纷落下的?(落叶、雪花)分别用“纷纷”说一句话。(评价:同学们我们平时就应该象这两位同学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大家想一想:风儿会把它们带到哪里?还会走到哪?(森林、小河边、田野、菜园)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四海为家。
  C、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看,小蒲公英撑着妈妈为他们准备的降落伞在蓝蓝的天空里自由的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就让我们把自己当做小蒲公英,读出他欢快自豪的心情。注意“微风”与“纷纷”读的要轻一些,柔一些体现种子轻柔,自豪、愉快的感觉。(评价一下或再指点一下)
  (2)苍耳。
  过渡:还有谁喜欢其它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那么就请你带着喜爱之情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其它同学可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相机交流“全身武装”、“凯甲”以及“山洼”)
  A、理解“铠甲”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文中的含义,老师也找来了苍耳的图片,大家看一看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样子。(生回答)对!壳很硬.{课文中的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它的外壳很硬?(铠甲)以前指的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苍耳穿上这样一件凯甲,对它有什么帮助呢?小刺有什么作用呀?
  B、指导朗读。
  苍耳妈妈真了不起,多么巧妙的方法呀,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还能使孩子们挂在动物的身上四处安家。谁还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第3小节。
  C、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
  (3)豌豆
  过渡:谁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你读一读。
  A、理解“啪的一声”:
  孩子们你们觉得豌豆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很有趣)太阳晒后就会——炸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快从文中找出来,指一指。“啪”是个拟声词,表示当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干脆,快速一些,把这句话读读试试。
  B、指导朗读:豌豆宝宝们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蹦着跳着)那就请你读出豌豆宝宝那种欢快的心情?(评价)
  C、齐读:我也很喜欢这位妈妈,因为他让自己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跟我有同样感受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同学们,文中向我们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提问个别同学)不知道的同学你为什么不知道呀?答案就在书中第5小节,谁愿意把它读出来?
  (1)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引导:找到答案了吗?为什么不知道?(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做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得到许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
  (3)指导朗读:谁都想做仔细观察的好孩子,那就请小朋友们大声的把这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读吧。
  (4)背诵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喜爱,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着无声动画试一试吧。(放无声动画,结合板书与动画辅助背诵)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细心观察是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源泉,平时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得到很多惊喜,有很大的收获。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留的作业是把你观察或从书籍、网络里查阅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编成小诗歌,写下来并说给小伙伴们听,有可能你将来就是一名植物学家哟!
  (七)板书设计: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图) ──风儿吹
  苍 耳(图) ──动物带    仔细观察
  豌 豆(图)`──太阳晒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 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快乐读书吧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 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