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拳理最强总结分析:三节,四梢,五圈,六合(附视频)

 tjboyue 2017-08-20

人体分“根、中、梢”三节手脚为梢节,肘膝为中节,胯肩为根节一身中又分为三节腿为根节,胯为中节,头为梢节。分别对应两种发劲模式,一种是“身备五弓”,整体如弹簧的“崩弹劲”,一种是起于腿蓄于胯,转于背,出于手的“梢节劲”,无论哪种劲力,最后都要通过“梢节”所表现出来,当然,这个“梢节”也可以是身体的任何部位。


“梢为前锋,身是帅”,梢节要硬,更要快,硬可以通过钢珠包的练习来实现,快可以盘练直接支配“梢节”的小关节来实现!比如“肘”是直接支配手的,那么,我们就要单独强化“肘关节”,通过训练,使其“大筋”能够崩弹,产生快速打击的能力!


所谓“起、随、追”,关键在于“梢的起,根的追”上面,“起”则要依靠梢节自身的崩弹,劲力来源于“肘、膝”等关节的弹,“追”则来自于由“胯脊”所主宰的身劲。所以,我们不但要练好躯干,注重“胯、脊”的崩弹,同时也要注重肢节大筋的弹,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打法中强调“起、随、追”之法,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由此可见,手、脚等直接打击的部位的速度是很快的,跟现代搏击的击打如出一辙,都是速度为王!“根节追”,指身体躯干的动,用“追”来形容,说明了是急中急,火中火,躯干的速度更快,要达到这种快,唯一的方法就是“颤”,只有练就了身体的“弹簧”,才可能“根追梢”,才可以实现一次完整的打击,所以对传统拳的打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传统拳大多不能打,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梢”,一个“根”没有做好。根本就是身体的弹簧没有形成,再追根溯源的话,就是练拳的第一步“撑筋拔骨”没有扎实。所以我们要狠抓开开关节,这一步做到位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拳谱曰:“四梢齐,内劲出”,何谓“四梢”,牙、甲、发、舌,对应“骨梢、筋梢、血梢、肉梢”。四梢齐时,牙咬金断,甲欲透骨,毛发如戬,舌欲催齿。简单的理解可以是,当我们竭尽全力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出吃奶的力气的那一刻,四梢自然就“齐”了“齐”是一瞬间的事情,切忌一直惦记着,或者说,在击打对方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坚硬如铁,整体如球,主要目的就是将身体的颤劲尽数击打到对方身上,避免因关节未能撑实或者其它因素而产生缓冲,降低打击效果。“四梢”自身不具备发劲的能力,主要的劲力还是来自与于“筋骨、关节、内脏”,学者如不明其中要意,大呼小叫,则会变得哗众取宠!




练拳把握好五个圈:“肩圈、肘圈、胯圈、膝圈、踝圈”,即可单独成圈,又可相叠成林。前面所讲的“翻浪劲”从技术上来分析,也是由五圈所组成的,如自行车的踏脚轮轴,大圈小圈,圈圈交合而进。明了五圈加一“鬼”就是神仙也防。“鬼”是什么,是“惊”是“吓”,“五圈加一鬼”好似弓箭崩断弦!拳谱中有“蹲、刷、摇、拧、插”,“踩、扑、裹、束、决”,也是在“五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前者为练法,后者为用法。一个练于内,一个用于外,两者相互依存




拳谱中有关于“六合”的说法,所谓六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要做到外三合,首先要做到“身备五张弓”,这五张弓即两臂、两腿和身弓。要做到合,应该追根求源,从发劲的部位寻找起,如果动力放在肢节上,通过练习,可以合,但是这样的合只是表面的,不能够产生实质的效果,这效果指的是“劲力与速度”。


我们看猫运动时的状态可知,它的前后肢由脊柱带动,体现出来的快在肢节,而根本的劲力发放在脊,所以我们看到的功夫大成者,发劲是不分左右的,因为都是“身弓”发动,区分就变得非常小了。所以要做到外三合得先盘开身体各关节以胯脊为核心,延伸到四肢


“内三合”始终提到意与气,但又有说法是“在气则滞,在意则灵”似乎矛盾,实际上无论怎么做,最后就是要实现意识跟筋骨的统一。从“意”而言,这里所要的意,并非是完全想象,练拳之初可以是用想象的方式寻找阻力点,到后期需要做到的是神经反射,比如说人在受惊吓情况下,横隔膜会惊起,由此带动了内脏的上行,从而使身体重心快速腾起,将身体的重量传递至梢节,这样就将神经反射与筋骨连成一体,形成战斗力。


讲到这里,大家要问气在哪儿,这时候的气,只需要做到自然就可以了,不能过于偏重。所以“六合”

要合得自然,贴近人的生理本能,才能为大众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