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汉字,人的大脑可以无限量的认识、记忆各种不同的词汇(转)

 会吃会喝 2017-08-20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一个小学毕业生,基本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不仅可以阅读一般书籍报纸杂志,还可以阅读各种文学名著原著,并且可以少用或不用字典、词书等工具。这种情况,在中国人眼里看来,是一件最普通的事,因而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使用拼音文字的人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寻常的事。使用拼音文字的人,无论文化层次多高,在阅读文学名著原著的时候,基本上离不开工具。
     我们的小学毕业生是怎样去阅读一般书籍报刊及文学名著的?我们的小学毕业生是边阅读,边直接认识生词,边直接认识生词边阅读的。这一点又会令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汉语词汇总共有多少?我们还没有见过正式公布的统计数字,只能从一个侧面去了解一些情况。据《汉语大词典》后记称,该书从一万多种古今书籍报刊中搜集到词目卡800万张,从中精选出词目200万条备用,最后成书时得词目375000条。从这里,我们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汉语词汇总数约为800万个,第二个问题是中国最大型的词书,《汉语大词典》所收录的词汇,还不到汉语词汇总数的5%。这里出现了一个800万向何处去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事业象其他事业一样,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从诸子百家到二十四史,从古典名著到世界名著,举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浩如烟海的图籍,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全部投放市场,这意味着800万个词汇也已进入了市场。反过来说,如果没有800万的市场,也就没有包罗万象浩如烟海的出版物的市场。
     我们的小学毕业生在阅读各种书籍各种文学名著中遇到的生词,95%以上的生词,词书上是没有的,只能靠自己解决,这叫“逼上梁山”。小学毕业生在阅读中直接认识生词,有其客观的必然性。800万词汇是由一万多一点汉字组成的。而其中绝大部分则是由3900个汉字组成的。3900这个数字,正是国家公布的常用字字数。对于一个已经掌握3000个左右汉字的小学毕业生,去直接认识那些由已经认识的汉字组成的生词,自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就叫可能性。
     本文就是研究为什么使用汉字,人的大脑可以无限量的认识,记忆各种不同词汇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二、汉字的特点
        1、汉字是一种有序的文字
     汉字是一种有序的文字,这一点很重要,也很不容易。请看下面的字。
     “蜂、蝶、蚊、蚁,松、柏、樟、楠,鲢、鲤、鳙、鲫,金、银、铜、铁,江、河、湖、海。”
     以上每一组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之间,都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逻辑性,条理性,这就叫“序”。
      再看下面的字:
     “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手、足、口、耳、目、木、禾、米、竹、刀、弓、车、舟。”
       以上的字,字与字之间,无论在字形,字音,字义诸方面,均互不联系,相互孤立,缺乏规律,好象一盘散沙。这就叫“无序”。
     汉字也并不是生下来就有序的,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以独体字为主的象形文字,独体字是无序的文字。上面举出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字,都因其为独体字而成为无序文字。这就是说,汉字发展到甲骨文时代,还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但甲骨文中出现了少量的形声字,形声字的创造,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汉字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步。从甲骨文到《说文解字》,汉字就全面实现了有序化,全部9000个汉字,分别编入540个部中,并将原来无序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手、足、口、耳、目”等独体字,变成了部首和声符,部首就是“头羊”,“头羊”也是羊,独体字加入了有序的行列,不再是一盘散沙。《康熙字典》将《说文解字》的540部,精简合并为240部,使汉字的“序”进一步科学化,简单化和实用化。
       “序”是什么?就汉字而言,独体字是无序的,只有合体字有序。合体字为什么有序?汉字中的合体字,主要是形声字,形声字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字,它将语素和音素两种不同成份集于一身。语素即“形”,即部首,同一部首的字,具有大致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字义,这样,形声字的字义具有了一种规律性和“序”。音素即形声字的声部,凡声部相同或音近的字,其读音也大致相同或相近。这样,形声字的字音也具有了一种规律性和“序”。汉字的字形是一个个外形大致相同的方块,但并不如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堆杂乱无序的笔划,恰恰相反,每一个形声字的方块下面,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两个三个或四个更小的方块字。是字,是完整的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汉字在字形上也是有序的和受控的。
     汉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都是有序的一种文字。
    拼音文字将全部词汇按字母顺序排列,这也是一种序。但这完全是一种形式上的序,和内容没有丝毫联系。对认识、记忆词汇基本上没有帮助。
     《康熙字典》将全部汉字按部首编入240部,这种序是根据字形排列的。但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形式与内容统一的一种序,外国人也懂得,凡是带“鸟”的字就是鸟,带“兽”的字就是兽,带“虫”的字就是虫,带“鱼”的字就是鱼。我国的小学毕业生也会根根据这一规律,在阅读的时候,一边阅读,一边直接认识生字,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有点取巧。有时,中学生、大学生,成年人也会这样做。其实,字典、词典也不是对每个字都能讲出个所以然来的。
    汉字造字也是有序进行的,例如“钾、钠、钙、镁、氟、氯、溴、碘、氦、氖、氩、氪、”这些字就不带任何盲目性,随意性和或然性,而是严格按照形声字的规律,自觉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造出一批新字,这些字可以直接与已有的字接轨。
     “序”是什么?“序”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本质属性。大到无垠的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电子,莫不处于某种“序”中,有些已经发现,有些还没有发现,文字也是这样。
2、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以独体字为主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自然是表意文字,不过独体字是一种无序文字。因此,甲骨文是一种无序的表意文字,一般人所称的表意文字,是从形声字算起,汉字从甲骨文结束到《说文解字》,大约用了1000年左右时间,汉字就实现了形声字化,表意化和有序化。形声字是一种有序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因其无序,虽属表意文字,人的大脑也无法承受大量的汉字。据我们推测,当时人的承受能力,很难达到2000个字,甲骨文中已出现了4000个不同的汉字。因此,有相当大一部分汉字,在当时已是无人能识,无人能记,无人能用的“死”字,所以今天考释困难。
     今天的汉字,不仅表意,而且有序,人的大脑对汉字的承受能力,可以达到6000个左右。有序的表意文字,比无序的表意文字,可以大大提高大脑对文字的承受能力。
     表意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但又不是特殊的文字。象任何事物一样,有特殊性就有普遍性,普遍性就是规律性。只有找到这种规律性,表意文字才具有普遍意义。
拼音文字的词头词尾词缀乃至词形 变化,都具有一种表意的性质,但为什么又不能称之为表意文字?拼音文字的这种表意,只表示了某种语法意义,而不表示实际意义,所以,不能算表意文字。在拼音文字中,词根和复合词可以表示实际意义。不过,词根和复合词在整个词汇中占的比例很小。
汉字之所以成为表意文字,是因为形声字占到了汉字总数的80%以上。形声字之所以能直接表意,是因为同一部首的字,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意义。学习者可以进行“类推”,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外国人也能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汉字的部首,基本上都是实词,由实词组成的汉字,便能表示一种实际意义。由此,人们可以得出表意文字的规律性。“凡使用表意元件作‘标准件’组成的词(字)便具有表意的性质”。这样,世界上就 不会只有汉字一家 是表意文 字,拼音文字也可以成为表意文字。
3、汉字可以直接输入人的大脑
     拼音文字的词,是按字母顺序排列,这种排列方式,简便易学,检索迅速准确,不留缺口,不留死角。可以直接输入电脑、词书。但不能输入人的大脑。也就是说,在人的大脑里不能形成一种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体系,词汇在人的大脑里,基本上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
     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可以直接输入人的大脑。这就是说,在人的大脑里面,可以形成一个按部首排列的汉字体系。《康熙字典》把汉字按部首编入240部,就是把汉字分为240类。汉字是代表客观事物的,给汉字分类,实质上也就是给客观事物分类。这种分类有很强的科学性,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将几万个各自独立的汉字,从形式上到内容上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文字体系。让认识的汉字在大脑里保持一种有序状态。这样才能使人的大脑,在数千个汉字面前处于一种清醒状态,这是任何别的检字法所不能代替的。
    今天,汉字已经不使用部首检字,改用音序或四角号码,音序可以直接输入电脑,成为输入电脑的重要手段,是一大优点。我们也不是说汉字要回到部首检字法去,我们的意思是说,部首在汉字学习中从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过去学文化的战士把部首亲密的称作“自带拐棍”。
   4、汉字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西方语言学著作对文字下的定义,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中国语言学家已经认识到用这个定义来定义汉字不十分妥当。但还是采用了这个说法。
     汉字是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自己能够发“光”,从来就没沾过语言的光,是记事不是记言何来记录语言之说。汉字从创造之日起,可以说就是脱离语言的,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套与语言脱节的语法体系和词汇体系,国家的法定文书也是脱离语言的,现代汉语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还不到一百年时间。从时间上看,汉字确实没有记录过语言。再从空间看,中国有广大的方言区,方言区和普通话地区,在语言上是不通的,而汉字却可通行无阻,不存在任何障碍。日本、南韩,今天还使用汉字。汉字可以和普通话紧密无间的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和方言紧密无间的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和日本语言,朝鲜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但人们已经不能从汉字了解方言是个什么样儿,日本语言,朝鲜语言是个什么样儿。甚至不能了解我国古代语言是个什么样儿。
     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将话变成文字,似乎可以一蹴而就。事情并不这样简单,汉字的同音字非常多,每个音都有几个到几十个同音字。要将语言变成文字,得根据语意,从几十个同音字中找出唯一的一个字来,才符合要求。每个音都要从几十个同音字中,找出唯一的一个来才行。凡涉及到语意,就超出了单纯的记录范围,而属于翻译范畴的问题了。要将语言变成文字,实质上不是记录,而是最严格的音译加意译,是最先进的电脑也无法翻译的翻译。
     真正意义上的记录,只有使用汉语拼音,不分大小写,不词儿连写,不加头母,不加标点符号,可以不折不扣的将语言的每一个音如实的记录下来,但那能叫文字吗?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语言,是和语言平起平坐,而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
     拼音文字也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要将语言变成文字,就要将一串连续不断的语音,根据语意分成一个一个独立的词,再根据语意划分大小写,加上标点符号及其他书面语言规则,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记录问题而是一个翻译问题了。人们还可以用电脑来说明这一点,电脑可以将语言转换成文字,但必须经过一道复杂的翻译工序,没有这道工序,电脑决不可能直接将语言转换成文字。
     不错,拼音文字在创造之初,确实借了一点语言的光,或者说语言赋予了文字以生命,象母亲赋予了儿子的生命一样,是否因此就永远离不开母体呢?拼音文字从创造之日起,就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象儿子离开母体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一样。正因为文字走的是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因此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文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文字可以紧密结合,但两者并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中国人学外语,在很大程度上只学会了书面语言,连思维也是使用书面语言,这说明文字并非一个简单的书写符号系统。
     如果说,语言孕育了文字,那么语言的母亲,永远只能生出语言的儿子,而不是其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