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 来自美晶老师 00:00 10:2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一、说课流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导入、初读、析读、品读、小结、拓展延伸) 说板书设计 每 日 一 练 二、《桃花源记》主要内容: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人平等、自食其力、和平自由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 日 一 练 三、《桃花源记》行文思路 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 每日一练 四、具体分析 1、第一段描写桃林的作用是: 2、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写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3、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4、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看看课文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语文教师的... ...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三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都是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古典文学的极致魅力。《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二、说学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他们已经能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意思。但是本篇文章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在分析文章深层次内涵,尤其是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方面,学生可能体会不到。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设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简介;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会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①通过反复诵读去理解文章大意。②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情感。③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感悟意境,重新焕发古文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促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达成,我会采用谈话导入、初读梳疑、品读意境、表演体悟、总结全文五个步骤来设计本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通过成语“世外桃源”,引发学生想象,谈谈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进而开启本课的学习,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 孩子们,我想你们一定听过一个成语“世外桃源”,意思就是与世隔绝的美丽的地方,那孩子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地方才算得上是世外桃源呢?你说,哦,你觉得有山有水,四季如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你呢,哦,你觉得一个没有世俗干扰的,只有亲人、朋友的地方就算是世外桃源。看来,你们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今天呀,咱们就来学习一下”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出处,也就是《桃花源记》这篇文章。 二、初读梳疑,知情入境 初读主要是为析读奠定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文章内容,我的初读主要设计为如下环节: 环节一:我会结合优美的桃花源图片,并播放名家范读,一方面是为了扫清文字障碍,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学生断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形成初步印象。 环节二: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自读时间,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画出生字词,会读、会写、并理解;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环节三:检查反馈,强化认识。 首先,我会在PPT上出示本课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读毕学生共同点评读错的地方,重点强调“缤纷”、“豁然”“平旷”“俨然”“阡陌”“垂髫”“邑人”“叹惋”等字词的读写。 其次,学生自由发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最终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下,明确:本篇文章主要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顺序,描绘了一个人人平等、自食其力、和平自由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环节四:畅所欲言,疏通大意 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段的大意,对于重点字、词、句的翻译进行讲解,字的强调如“缘”、“异”、“属”、“悉”、“具”等。词的强调如“鲜美”、“豁然”、“交通”、“绝境”“无论”等。句的强调如“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三、品读意境,赏词析句。 我会按照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出而复寻桃源的顺序依次进行讲解。 一、发现桃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找出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找出武陵人发现桃源的原因。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在原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可以锻炼学生在原文中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再次对“鲜美”、“缤纷”进行强调,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起示范作用,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提供条件。 二、进入桃源,这部分我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在描写桃花源时,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我预设学生会找出如下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该句主要是从景色角度展现桃花源的风景美,我会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该句的翻译。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该句主要是从人们的精神状态角度展现出桃源的社会环境和乐安宁。我会顺势引导学生想象,他们会穿着什么衣服?说着什么样的话?进而深入体会他们与世隔绝的久远。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等是从风俗角度展现出桃源的人情美,即热情好客。我顺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家中来客人时,你的父母是如何款待他们的?进而深入体会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三、出而复寻桃源,这部分我采用同桌间互相交流的方式,主要解决最后两个自然段哪些地方体现出,桃花源是虚构的? 四、表演体悟,联想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发挥想象力,将武陵人进入桃花源以及和桃源人的交往的场景再现出来,同时在表演中思考,桃源人为何“皆叹惋”?又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由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所学,可以是字词积累,可以是句子翻译,可以是内容理解。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完成——《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寄托了作者什么社会理想? 六、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桃花源,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