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连载】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孝悌传家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孝”、“悌”传家

开篇已经说过,孔子学说是一个辐射性的网络,以“我”为起点,分别向内、向外辐射。第一章我们讲了“内省”,主要是向内,这一章我们就重点讲向外辐射,即由“我”——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子女及家庭,构建起和谐美好的家园。

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情节比较重的民族。重人伦,讲道德,绵延不绝五千年。古代中国,四世同堂很平常,五世同堂也不鲜见,一个大家庭,动辄几百人,俨然一个小社会。因此,长幼有序,治家有方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孝悌之道”,是中华民族一颗闪烁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熠熠生辉。孔子承上启下,使其发扬光大。他在《论语-学而》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有能力,就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悌之道,这也说明孝悌之道在孔子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中说: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孔子说: 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得以实行的根源。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孔子接着在《孝经-纪孝行章》中对儿女孝养父母作了详细具体并极其深刻的阐述: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和颜悦色以愉快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病了,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去料理后事;对祖先的祭祀,要庄严而不违背礼仪。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

结合孔子在《孝经》、《论语》等著作中的论述,孝养父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孝养父母的“身”。要关心父母的饮食冷暖,不要让他们饿着、冻着,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是最低的要求。

二要孝养父母的“心”。在家要让父母开心,在外不要让父母担心。好好工作,事业有成。让父母为你感到荣耀。

三要孝养父母的“志”。《弟子规》上讲“亲所好,力为具”。就是父母有什么喜好、爱好,要尽可能的帮他办到,使他老有所长,老有所乐。

四要孝养父母的“慧”。《弟子规》上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就是父母有了过错,应小心劝导他改过向善,劝导时要柔声细语,和颜悦色。以此来提高父母为人处事的人生智慧。

对父母的敬爱是“孝”,对哥哥、姐姐的恭敬就是“悌”。《三字经》上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的就是“悌”了。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这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四岁的小孔融分梨,孔融给自己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朝野。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孝悌之道之所以重要,孔子在《孝经-三才章》进一步阐述道: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在《孝经-感应章》又说: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意思是对父母孝敬、对兄长恭敬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孔子的弟子有子也在《论语-学而》中说: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