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子百家最精华73句,每一句都应该背诵下来

 爱雅阁 2017-08-22
 诸子百家最精华73句,每一句都应该背诵下来
 


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


【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


【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


【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


【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


【注释】喜欢别人的人,别人也喜欢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同样厌恶他。


【鉴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是孔子“恕”的观念的发挥,要懂得推己及人,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


【鉴赏】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能豁达地去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正如国君荒淫误国而不自知,有随声附和者,有忠言直谏者,而庸君总是喜欢听那些阿谀奉承之言,但这却于事无补,甚至有大害处。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


8. 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


【注释】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出游一定要选择方向,做官一定要选择国君。


【鉴赏】“君子择善而从之”。孔子告诉我们选择环境,选择朋友,还有选择事业的重要性。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注释】预:事先准备。废:失败。大凡事前充分准备都能成功,不去准备则常常失败。


【鉴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必须先做个安排和打算,制定详尽的计划,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办成一件事。


10. 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


【注释】有了过错能够改正,是有了进步的表现。


【鉴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过错的人在世间根本找不到。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四大不觉,或者明明察觉了错误而惰于改正。在孔子看来,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


【注释】学习不能停止。


【鉴赏】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我们都应该努力前行,在宇宙之原野,把拓荒的边界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1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


【鉴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是人尽皆知的名言,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注释】跬:半步。


【鉴赏】千里之途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汪洋大海是汇聚了成千上万的涓涓细流才形成的。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愚公带领子子孙孙移山的故事,同样也是对毅力的颂扬。


1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篇》


【注释】自然界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则,不因为尧的治世而产生,也不因为桀纣的乱世而消亡。


【鉴赏】荀子哲学思想带有朴素的唯物色彩,自然界的运行与人类社会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所以不伦社会处于尧的盛世,还是处于桀纣暴虐的乱世,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客观规律,自然界依然循着自身的规律运行。


15.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篇》


【注释】蔽:蒙蔽。一曲:局部,指认识上的片面性。大理:全面的根本的道理。大凡人的弊端,在于被局部的东西所蒙蔽而不通于全面的根本道理。


【鉴赏】囿于片面性,人就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以至于造成决策的失误。人应当全面把握事物,否则容易心胸狭窄,爱钻牛角尖,于事无补。著名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意在用形象的寓言暗示人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全局。



16.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荀子∙正论篇》


【注释】坎井:废井。浅的东西不能用来测量深的东西,愚蠢的人不足以参与智谋活动,废井里的青蛙是不足于谈论东海的乐趣。


【鉴赏】鸿门宴中曾有“竖子不足与谋”的责骂,其意相仿。现实中,有的人鼠目寸光,心胸狭隘,对待这种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7. 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新书∙过秦论》


【鉴赏】经验教训像老师一样,指导人们在行为过程中少犯错误。“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18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孔子集语∙论人》


【注释】昭昭:明亮的样子。不若:不如。曀曀:阴暗貌。这两句大意是: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


【鉴赏】由于本身质的规定性,星的光亮远不如月,即使月处于昏暗的状态,也比星星明亮。它一方面说明了事物的限度,即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星与月是不可比拟的。可用于说明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异。


19. 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

——《新语∙道德篇》


【注释】德行多的人,他的威信就会传播的很广;骄横的人则是通过强力高压使人屈服。


【鉴赏】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倘若以武力来治理天下,虽一时可见功效,然而并不是长久之计。甘为孺子牛,人民便会把他举得高高的;而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民会把他摔的粉碎。


20.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而慎于言。

——《新语∙本行篇》


【鉴赏】孔子云:“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后世儒士一直重义而轻利。作为君子,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既要符合道义,又要讲求策略。



21. 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


【注释】文:外表的装饰。质:实质,本质,内容。


【鉴赏】孔子曾说过:“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要求达到内容与文饰的平衡。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22. 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盐铁论∙刺复》


【鉴赏】办理大事的人不可以繁杂,繁杂就会造成混乱;做小事的人不可以懒惰,懒惰就会荒废。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23.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盐铁论∙优边》


【鉴赏】聪明的人随着时间、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制定策略。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着的,墨守成规,死守祖宗之法,是不会成就事业的。


24. 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

——《盐铁论∙结和》


【注释】迩:近。


【鉴赏】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必自取灭亡。南唐后主李煜凭借其地理优势和先祖励精图治所创立的基业,整天狎妓饮酒,吟诗作画,使“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丰饶之国很快走向灭亡,自己也成为阶下囚。这正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训诫。


25. 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

——《新序∙杂事篇》


【注释】推荐族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族里人,不回避自己的亲属,可称得上真正的公正。


【鉴赏】讲的是祁奚举贤的故事。祁奚唯贤是举,只要有才能,不管是族外仇人,还是族内自己的儿子,都加以举荐。一般人举荐人才是不会举荐自己的仇人的,相对的,属于自己的亲人的,则会不加思索的加以推崇。这是人性狭隘的反映。



26. 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


【鉴赏】集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


【鉴赏】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8. 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说苑∙立节篇》


【鉴赏】这个意思类似于“食人之禄事人以忠”。在当下,为官的人需心系百姓,纳税人的钱需要用在合理的地方,最终需还利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是这个道理。


29.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


【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30.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注释】审:明察。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而明君则会保持头脑清醒,察审是非之实,以求治理好国家。这对我们现代人也是一种启示,做事情应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错事和蠢事。



31.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观行》


【注释】势:形势。道:方法。凭借已有的形势,寻求易行的方法,就可以用力少而功名成。


【鉴赏】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考虑诸多因素,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2.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韩非子∙安危》


【注释】奔车、覆舟:指危乱之国。仲尼:孔子。伯夷:历史上的贤者。


【鉴赏】在狂奔的车上,即使圣人孔子也不会从容安闲;在倾翻的船下,即使隐士伯夷也不会恬然宁静。维持安定、防止危亡,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国家动荡,民心自然好利轻义,“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只有国家稳定,才会世风和谐。


33. 明主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


【鉴赏】法家主张要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这一道理在礼崩乐坏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有一定的市场。在当前语境下,依法治国必须坚定执行下去,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益,威吓的是违法乱纪者,而非百姓。


34.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五蠹》


【鉴赏】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社会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


35.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注释】仓:谷仓。廪:米仓。 另一种解释是:方的叫仓,圆的叫廪。实:充实;礼节: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衣食足:丰衣足食;知荣辱:知晓荣誉和耻辱。


【鉴赏】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普遍的注重礼节、崇尚礼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体现了法家管子的思想理念。



36. 圣人裁物,不为物使。

——《管子·心术下》


【鉴赏】治身之要妙在于心,圣人便是个善于自治的人,能安己心,推己及人,方可安他人之心。人应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不为外物所役使。


3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注释】第一个“道”表示人世间的道理;第二个“道”表示口述、说明、传达;第三个“道”不可拆开,词语“常道”表示真理。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可以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句中第一、三两个“名”是“名称、概念”的意思;第二个“名”是“称呼、命名”的意思。


【鉴赏】这句话是老子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各种事物的名称都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3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鉴赏】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39.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鉴赏】水,避高趋下有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4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注释】一是无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配合;万物是万事万物。


【鉴赏】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41.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注释】拙:笨拙。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鉴赏】老子的美学观点。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4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鉴赏】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43.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


【注释】小鸟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


【鉴赏】这句话是尧让天下给许由时,许由说说。许由不愿意接受尧的馈赠,是由于许由认为一个人只要得到自己所需的就足矣,不需要多余的东西。正如小鸟筑巢只须占有一枝树枝,偃鼠只须一腹水就能饱足。我们人类,却欲壑难填,未来占有不尽的财富而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你死我活,为什么不学学鹪鹩和偃鼠的洒脱呢?


4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鉴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表明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45.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


【鉴赏】全世界的人都称赞,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世界的人都责难,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46. 以众小不胜而为大胜也。

——《庄子∙秋水》


虽然很多小处不能取胜,但能取得大的胜利。


【鉴赏】这也就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的意思。小胜小败无关大局,虽多次小败,亦不会大伤元气;大胜大败则生死攸关,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可不慎。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指虽然受伤,过一段时间休养好了,又和没受伤时一样;而削去他的一个指头,他就永远不会有十个指头了。


47.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庄子∙山木》


【注释】伐:砍伐。 竭:枯干,干涸。 笔直的树先遭砍伐,甘甜的井水先被汲尽。


【鉴赏】长得很直的树木成了材,有用,所以总是先被伐取;甘井的水甜,人们争先汲取,所以先干枯。想要不被“先伐”,不致“先竭”,那就要不成为“直木”,不成为“甘井”,也就是“虚己”“无为”。才能外现,而遭世俗之忌!最后反受其害的现象,在现实中又的确存在。


48.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注释】好:喜好。面誉:当面阿谀。背:背后。毁:诋毁。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这是庄子对世态人情透彻了解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有一类人,他们好当面阿谀奉承他人,然后,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49.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


【鉴赏】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因为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


50.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


【注释】苍:青色。洁白的丝放在青色的染缸里就成青色,放在黄色染缸力就成黄色。


【注释】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51.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


【注释】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


【鉴赏】钓鱼的人那样谦卑地弯着腰,只是在没有钓到鱼儿之前,当钓到鱼的时刻,钓鱼者那种仰视而笑的神态才是本意,假若你想消灭它,捕获它,你一定会给老鼠最喜欢吃的东西作饵,精心地为它做,貌似爱它的样子为它作,你最终捕获了它,其实原本你是讨厌它的。可惜我们中的许多人,往往为谦卑的躬腰而感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生活的,爱情的,事业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52.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


【注释】自难:严以律己,难为自己。易彼:宽以待人,放宽别人。众人:普通人,庸人。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鉴赏】君子常常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标准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从难从严;而对待别人却比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是故为其难者,必得其所欲焉”;而那些修养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所以自己老是止步不前,“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53.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


【鉴赏】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54.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


【注释】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也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就是君子,要身体力行地得到名副其实的荣誉。


【鉴赏】从古至今,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乃立人之本,处事之基。名誉不会凭空而来,亦无捷径可走,更不能弄虚作假,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去取得。名誉的累积不易,故俯仰天地间,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不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名誉之重,由此略见一斑。


5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


【鉴赏】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也不会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也不值得和他交游。



56.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


【鉴赏】小人目光短浅只知道谋取自身的利益,只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而君子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行动处事。大丈夫则是为了天下的利益处事行动,不拘于自己的小小利益,目光远大。


57. 天下时势。

——《鬼谷子》


【鉴赏】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58. 谋定而后动。

——《鬼谷子》


【鉴赏】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59. 审时度势。

——《鬼谷子》


【鉴赏】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60.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季春纪∙诚廉》


【注释】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鉴赏】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61.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孝行览∙义赏》


【注释】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鉴赏】人们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6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季春纪∙尽数》


【注释】户枢:门轴;蠹:这里是蛀蚀的意思。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鉴赏】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一个“动”字,运动起来才能求得发展,运动才能带来生机与活力。也就是说,在思想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的思想不断地进行批判和反思,不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不保守,保持活力和先进。


63.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离俗览∙聚难》


【注释】暇瓋:玉的斑点,瑕疵。一尺长的树木一定会有节结,一寸长的玉一定会有小的瑕疵。


【鉴赏】树高了不能无节,玉大了不能无斑,才再大的人也不能无缺点。人无完人,选贤举能应该求其大善,而不应该责其小过。人们要认识到不足,不要吹毛求疵。


64.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注释】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


【鉴赏】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做其他事情同样适合这个道理,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65.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


【鉴赏】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66.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注释】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鉴赏】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


67.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


【鉴赏】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常言道:“兵不厌诈”。


68.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实:敌人力量充实。备:防备。


【鉴赏】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69.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计篇》


【注释】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鉴赏】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


70.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注释】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


【鉴赏】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71.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


【鉴赏】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保存下来,取得胜利。这也是出奇致胜的一种方法。遇到情况危急,已无退路的险要关头,可把军队投道死亡线上,士兵如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须背水一战,拼死搏斗,这样反而能转败为胜。


72.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


【鉴赏】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作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73.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


【鉴赏】天下虽已安定,但若忘记战争的可能,必酿成巨大的危险。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人们自然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看不到在相对稳定之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以致放松守备,文恬武嬉。那时,敌人可能会乘虚而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居安思危,要时刻有危机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