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方】五苓散在畜禽养殖当中的应用

 秦岭之尖 2017-08-26

     五苓散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方载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历代被视为经典名方之一.

组  成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功  用

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  治

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

方  解

     茯苓、泽泻、猪苓都为利水渗湿药,茯苓健脾利湿,猪苓与泽泻利水渗湿,且猪苓作用胜过茯苓,但无茯苓补益作用,有利尿作用。泽泻则有清利湿热的作用,善清下焦湿热。

     肉桂辛甘,大热之品,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临床适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而导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或脾阳不振而导致的食少便溏,脘腹冷痛等症。

     白术补脾益气,利湿和中,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可用于治疗水湿内停而导致的小便不利、水肿及脾虚湿盛而致的脘腹胀痛、食少便溏及痰饮等证。临床依次表现为,尿涨、水肿病、胀气病、秋冬季寒湿性腹泻、秋季咳嗽等比较典型病例。

     诸药合用,既可渗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临床用法:

     五苓散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效。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猪水肿病,畜禽秋冬季引起的寒湿腹泻,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引起猪呕吐,腹泻,脱水。主要危害产房刚生下来10天内仔猪,解剖发病小猪胃膨胀内充满未消化的奶,胆囊萎缩或肿胀;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系膜充血,幽门红肿,导致胃里面吃的初乳留在胃内下不去小肠,仔猪呕吐出未消化的奶出来。

2

家禽腹泻。夏末秋初,湿度增大,气温剧降,易寒湿困脾,寒湿内停,水储不行,家禽常见腹大胀满,形寒体冷,精神倦困,粪便稀如清水。寒邪直入中阳,脾阳被困,阳气不展,脾不运化,水液滞留。治则:温中散寒,化湿利水,五苓散治之。

3

青年鸡常见的一种病滑液囊支原体,中医认为季节交替,环境突变以及久处湿热坏境多为发病诱因。外因如风寒湿等为诱发条件,而体内肝肾阴阳气血不足才是根本原因。热,肿胀而屈伸不利。内因乃是肝肾亏虚,水湿入侵。临床常见症状:跛行、喜卧地,关节肿大变形。食欲差、消瘦,鸡冠苍白、发甘,生长停滞,严重的鸡冠萎缩。

4

产蛋鸡前期的高蛋白的饲料造成鸡脂肪肝出现,肝脏质地变脆,肝脏功能降低。体内毒素蓄积过多,造成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内脏功能减退。建议后期每两个月用一次五苓散以治之。

5

肾脏肿大症。临床上这一类病主要发生于肾传支后期以及一些病毒性病后期。此类病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水肿为患,治当用五苓散化气利水、健脾祛湿或兼以解表。临床主要治疗家禽由于外感病后期,病邪由表内传少阴肾经引起的肾脏水肿病。


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