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广水小楷艺术展2017年9月23日即将亮相北京荣宝斋

 溥泉老人wfql8c 2017-08-28

    我华书道之流行已久矣,当世益振而隆。量化“成就”,以为衡鉴之资,其法亦于今为烈。以数量之丰歉,校作者辛劳之多少可矣,以判作品之工拙则非也;盖艺术活动自有规律,所以水准裁判自有标准,孰优孰劣,讵可以量定乎!



 书艺盛行,大抵易于措手,朝野纷纷,十室之邑,三尺之童,莫不有称名称家者,自信自炫,盖时代风气使然也。




   《金城记》云:“卫济川养六鹤,日以粥饭啖之,三年识字,济川检书,皆使鹤衔取之,无差。”余粥饭生涯,天资驽钝,而专心学书四十载,未尝不上溯魏晋,下迄宋元明清诸贤,凡性之所好,碑帖兼收,小大悉备,行、草、楷、分书时时参习之。虽不敢自谓有得,然功夫心思,则于人亦不遑多让也。 



 作书精能之至,方期不衫不履。信笔而行,不修边幅,自欺欺人,徒废岁月耳!




 纪昌学射,历经磨炼,方能视虱如车轮,而后射击,无有不中。书法一道,何尝不亦如是焉?




  余之习小楷,初于《灵飞经》用功最深,笔力结构颇不让钟可大;继又于赵、祝、文讨生活,结字凡近,笔法单陋。固人之徜恍思远,情理也!犹饮食之有酸甜麻辣验之,钟、赵、文、祝尚属精绝一路,为力矫偏嗜,继于《季直》、《宣示》、《乐毅》、《曹娥》药其平易、单薄,遂尔少进。



 昔尝问艺林散之先生。林老教以小楷宜学《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余甚不解。嗣读何道州《跋文氏停云馆刻晋唐小楷》,知“曹娥”全是分书意度,化篆分入楷,遒厚精古,遂臻至妙。何氏自云:“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楷之绪。”又云:“楷则至唐贤而极,起源必出八分。取法乎上是也。”



 八分与隶书同种,王僧虔《名书录》曰:“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及至钟繇《贺捷表》,乃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张怀瓘曰:“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称幽深无迹,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贺捷》而外,其《宣示》、《荐季直》二表,亦传不朽。小楷渊源有自,不可不察。


余于王雅宜《送程子龄会诗三首》、赵撝叔《书扬州吴让之印稿》、《章安杂说》用功颇多。雅宜行楷得晋唐法,正书摹虞永兴、智永,行书法大令。惟《送程子龄会诗三首》寒俭微弱,如怨如慕,独擅转深,白璧无瑕。吾抚之、爱之、怜之、恻隐之,是亦性近寒微然耶?



 余于小楷,转益多师,又无常师。验之于滋味,酸甜麻辣各别,要以盐之入水,得其味而不见其有盐为胜。

 


 小楷若能放大作大字推敲,便可过结字关也。古人仿大字帖作小楷,故不苟且,《麻姑仙坛记》是也;仿小字帖作大书,方见力量,《东方朔画赞》是也。《麻姑》字小而八法俱在,小可以化大;《画赞》字大而用减笔,此大可以化小。凡书大字者,必作小字端楷,无偏促粘滞之痛,而后自小而渐至大也,小字辗转大字尤难。窃谓大字能促令其为小,故于颜字大楷孽乳浸多,由大到小,复由小到大。交替反复徜徉于巨细间,点画结撰各臻其妙。董玄宰缩《瘗鹤铭》为小楷,风神格调俱在;王觉斯以尺八屏临古帖,以小展大,锋芒精神毕现无疑也。



昔吴兴赵松雪云:古人作字多不用浓墨,墨浓则失笔意。然羲之书墨尝积三分,东坡真迹墨如漆,隐起楮素上,山谷谓其用墨丰,而韵有余。此用墨法验之于大字,未尝不可。然于小篆、小楷,窃以为用墨不宜浓。所书非强纸不可。作小楷细毫、浓墨、弱纸如人入泥淖中,步伐态度尽失矣!


 作小楷得线易而得面难。顺峰下笔不宜多,多则尖,尖则乱。赵得面,然点画过实过匀;文精到,然太密,去晋唐高韵稍远。倪云林萧散古淡,然尖锐过多,未免薄俗。刘石庵拙中藏巧,饱满醇厚,是其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