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天衡|书法为什么能成为独立的艺术

 文山书院 2017-08-29





书法,是我国独特而又为人们所普遍喜爱和欣赏的艺术。相传,晋朝书法家王献之遣兴写在一位少年所穿的白纱袍子上的书法,竟被一批“字迷”你争我夺,把袍子拉扯成片,争相珍藏起来,最后这件袍子只剩下一只袖口了。如今,随着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的频繁,外国友人也往往不惜重金,把我国的书法作品携归故里,悬之白壁,揣摩品赏。



世界之大,国家之众,文字之多,同是传达思想的工具,为啥都不能成为高级的艺术品,唯独只有我国的汉字,能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呢?这是有其许多特定因素的。这些因素主要是:象形的文字,柔软的毛笔,字体的多相貌和书体的多风格。


象形的文字


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我国汉字的造字原则不同于英、法文的拼音,而是象形。在古代汉字里,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图画——一幅维妙维肖、高度概括、寓情寓理的图画。故历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比如“人”字,古代写作“1”,是一个很概括的直立着的人的侧影。“2”是人的手的侧影。“3”是对眼睛的正面写生。



“象”字,在古代文字里,就有好多种写法如“4”、“5”、“6”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去描绘的形象。



又如“水”字,在古代文字里写作“7”是对荡漾的流水取其一截的忠实刻划。以上例举的是对物的记录。此外还有把事与物结合起来,描绘成文字的。如在古代,象是重要的运输工具,用手去牵制大象,为人们做事的“为”(8)字,就是由一只手牵着象的图案组合起来的。又如,我们通常把水中央的土地称为“州”,古代的“9”,就是流水环绕着一块土地的鸟瞰画法。



再如,把“目”、“人”组合成 “10”,这就是看见的“见”字。综上所述,“11”、“12”字,是全身的白描,“13”、“14”、“15”等字是局部的特写,“16”是地形图,“17”是驯兽图,“18”则略去面庞,突出眼睛,是夸张而又合理的眺望图。



中国古老的汉字,对事对物,以至于抒发情感,都以概括而又传神的“画面”来表达。写字似作画,富有形象,发人遐想。所以说,形象的文字,是汉字能发展为书法艺术的首要因素。


柔软的毛笔


独特的富有形象的汉字,是跟书写它的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工具——毛笔分不开的。

古往今来,毛笔的用料,有猪、豹、狼、羊等毫毛和植物纤维的不同;毛笔的制作,也有长、短、粗、细等形制的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特点是相同的,即柔软而富有一定的弹性。对于柔软毛笔的妙用,前人早有公论。汉代的大书法家蔡邕说过:“笔软则奇怪生焉。”这就是说,软而有一定弹性的毛笔,足以产生出千奇百怪意想不到的书写效能。我们祖先所别出心裁发明的这类“魔笔”,它的表现力是国外任何笔种,如鹅毛笔、圆珠笔、钢笔、铅笔都无法比拟的。毛笔,吸墨量大,吃墨快,出墨量可多可少,可快可慢,任意调度。它在书写时,还可以或分或合地使用尖梢部位的八面锋芒、锋芒上方的笔肚、以至于笔根。这般的运用,足以心手合一地在一瞬间表现点划的巨微、粗细、方圆、曲直、光毛、正侧、长短,还能表现点划的枯、湿、浓、淡,使书写的汉字点划技巧变幻莫测,既有立体感,又有层次感。所以,写汉字配以毛笔,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字体的多相貌


字体的多相貌  中国汉字,在它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应用过程中,先后有过几次大的改头换面。诸如,距今三千年前的殷王朝,当时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因这类字多书刻在龟甲、牛骨上,故名),其字体的基本相貌是方折劲挺的,之后,周王朝变革甲骨文为金文(因这类字多镌在金属器皿上,故名),金文的相貌就偏重于圆浑凝结。秦王朝统一了六国文字,又整理演进为小篆。这类通用文字的基本相貌是婉转修长的。汉代的通用文字是隶体,其相貌是扁平开张的。魏晋时期,社会的需要促进了把书写不够简捷流畅的隶书变革为楷书。这是隶书的规整化,相貌显得方正谨严。草书是隶书的手写化,相貌简括奔放。

同一个字,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字体的相貌也不同,或方或圆,或繁或简,或长或短,一字多面,仪态多方,宛如一位优伶能兼扮生、旦、净、丑多种相貌,这怎能不给人以丰富有趣的艺术享受呢!


书体的多风格


字体的相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又束缚着书写艺术的自由驰骋。可是,在定了型的文字体态里,无论是篆、隶、楷、草,历来有才华的书家,仍能把禁锢手笔的圈套化为抒发个人性灵的花环,自在地在共性中发挥个性,以强烈的情感追求自我的风格,开拓出新鲜的意境,创造出

争妍斗奇、生机勃勃的灿烂局面。以楷体为例,《谷朗碑》抒发的是稚拙的气格,《石门铭》透露的是宽博的情调,《始平公造像记》展现的是方峻的意趣。此外,如钟繇《宣示表》的淳穆飘逸,王羲之的洒脱多姿,虞世南的圆融纯正,欧阳询的紧严险厉,颜真卿的雄阔爽迈,苏轼的朴茂跌宕,赵佶的瘦硬清腴……风标各别,面目自立,在大同小异中,塑造了小同大异的一家书风,令人叹服。


纵观书史,刻意求新的书家何止万千,而真正得以开创新风的书家至多百十。换言之,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比比皆是,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却寥寥无几。正是由于这些少数出人头地的开创者,成功地驾驭着汉字的奥秘,巧妙地挥舞着神奇的毛笔,出色地变幻着多相貌的字体,主宰书坛,成为书法艺术的潮头,不断地推动着这门古老艺术濯古来新,滚滚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