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拳功与养气

 winriman 2017-08-30

 ()

  “清静为基,圆柔为形,养气为宗,内外双修……”在武当拳功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养气为宗”,它说明养气与武当拳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说明养气在武当拳术的重要位置。




  在早期道教著作中,“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认为“气”既是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又是支配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

  道家认为混元之气,是万物变化之始由。“夫物始于元气”,“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为生阴之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又说:“三气共一,为神根本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灵气……其细无内,其大无外。”不仅人的身体是由“气”构成。“气者,身之充也”,而且精神也是由“气”构成的。“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物之精,化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故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等等。这就是说,“气”中有一种叫“精气”,凡是能够得到它的似乎就有生命,这种“精气”如果到人的身体中就有聪明智慧,使人成为洞察万物的圣人。




  《太平经》说:“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人也是这样,“神明精气,不得去离其身,则不知老,不知死矣。”所以,“养生之道,要在养气”,“三气共一,为神根本也”。既然神、形、精都是由“气”组成的,那么神形不离就是能办得到的,“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老子想尔注》也说:“道气在间,清微不见,含血之类,莫不欲养”。




  道家不独以养气修炼为主,同时辅以守一、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守一”即集中精神守持身中魂神,使之不受外界干扰,与形魄相抱为一。“守一”一词出于《道德经》,“早期道教将“守一”视为“古今要道”,行之可长存而不老。魏晋六朝时,守一术盛行,后与服气术相结合,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主要修炼方术。




  战国时期,行气、房中和导引同时当时方术之三大流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就绘有导引四十余式、行气辅以肢体运动,俯仰屈伸。魏晋六朝时,各种行气和导引书大量出现,道教的主要服气著作有《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等,葛洪《抱朴子内篇》认为“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无论是早期道家或后来的道教创立,就以尊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信仰多神,而修炼目的主要是为了成仙得道,长生久视。修炼手段和途经主要是服食丹药和养气。在中国古代炼丹史,竟出现十分特殊的现象,就是炼丹不仅指炼外丹、炼金石成丹;同时也用以指炼内丹,这所谓炼内丹,实际就是指炼气或养气了,都是炼丹,但具体内容却不同。炼外丹所用原材料为金、银、汞、雄黄等贵重药物,而炼内丹别无所取,唯一是“气”。说明修炼自身的精气神,即通过一定程序的特殊锻炼、体验和掌握身体内部气流的产生、变化、运行和归宿,达到健康长寿目的。




  养气、行气、服气、食气、炼气、调息等,表示道人们呼吸的修炼方式方法。但究其实质,都是运用人体呼吸器官,吸收大自然新鲜空气,经过肺细胞的交换作用,留下空气中的氧,同时,将由新陈代谢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达到吐故纳新。呼吸,本是人的生命的自然活动,但对道人练功来讲,无论从时间和环境选择上,还是在进行中的时间长短、频率、大小、口齿开闭,与身体其他部位活动相配合,呼气吸气的方式方法,则各有各自的独立的创施和运行,这与人们一般常态的自然呼吸不同了,这种有意识指导的调整呼吸方法,称之为调息或为养、为行、为服、为食、为炼。




  道教的内炼或曰养气,尽管显得神秘,但它不是迷信,它是历代道人和武当拳功先辈们,一代又一代的刻意追求,终生苦练,汲取日月之精华,采集大自然的浩然正气,实践“道法自然”的准则,不断攀登留下的宝贵财富。

 



 

()

  武当拳对于“养气”的认识和运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地、人“三一为宗”。天、地、人三者都是由不同性质的“气”构成的。而且“一气化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又指三位天尊所居住的三清天,即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都是“气”变化而成的。所以“道以气为宗”“道即元气”《云笈七鉴》。道家还认为,“保气则保道,得道者长存”。“养生之道,要在养气”,“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炼拳就是为了吸收外气,补充内气,培育真气,降其浊气。人欲成仙得道,长生久视,就要养气为宗,炼拳养气。




  第二:精、气、形“三者混一”,因为精、气、形三者都是由不同性质的“气”构成的,所以能混而为一。因此,练拳时要强调以意导气,以气固形,即“意气君来骨肉臣”。形体的运动在于利于“气”在体内流动,利于“吐故纳新”。炼气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神形凝聚而不散。所以要注重“守气”、“守一”。“一”指“气”、“道”。通过“守气”,不泄不露,使神、气、形三者混一,神形不散离。“精神安于形,而年寿得长”,“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



  第三:拳功练养,顺应自然。武当拳功千余种,功法也形式多样,以静为基的静功、桩功,以柔为形的拳功,动静相兼的动功等,在练功的场地、方向、时间的选择上,阴阳合顺、自然和谐。使身体内部阴阳平衡,脏腑经络与五行相合,使人体与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尤其食气、服气、行气、养气等养生术“效法自然”。养气与导引结合,与拳功结合,调心、调身、调息,意在求人体与天体自然平衡,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第四:清静、圆柔,利于养气。武当拳功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远取诸生,像其形,取其意,学其长,利其用,“效法自然”;在行拳用劲上,强调中正、放松、安适、慢柔、轻匀、心静、用意、贯注丹田;在部位上,顶悬、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在精神上“内宜沉稳,精神内敛;在动作特点上,不尚拙力,顺其自然,行圆取象,炼气凝神,尚柔文静,不躁不僵。这些独到的要求和要领,都是以“气”作为能动的“中介”环节,也是对个体生命和创造力之气的修炼,进而体认宇宙的生命生生不息的运动,正是武当拳与大自然合拍同韵的表现。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练气”是习练武当拳功臻于化境的基本条件。从而调整人体功能,改变生理状态,促进机能发展。



  第五:意、气、劲、形,内外兼修。内功外拳是武当拳功结合的形式,它在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密切结合下,练身、练意、炼气同时进行。“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每个动作都要求“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外动”,“里边不动,外边不发”,动作一开一合,一虚一实,一刚一柔,更重要的是要求腰脊带动四肢,内劲节节贯通,达到导引经络,通畅气血的效果。在结合呼吸的情况下,由内及外运用螺旋劲的弧形动作,做到一动内外俱动、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观念运用指导武当拳功的全过程,既练拳,又炼气,从而达到养生、长生,即“与天地同其元”这是练拳养气的关键所在。是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升华。

本文发表于《武当》2017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