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上海 人们第一感觉永远是 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 现代感十足! 老上海的过去逐渐被世人遗忘 但是它留下的印记却并没有完全磨灭 如果周末你无事可做 不如去看一眼正在消失的老街 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上海 从九号线小南门下车,往西走,就是小南门区域了,名字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而修筑的城墙。 而到了民国初年,一场“拆城墙运动”让上海的老城墙几乎被拆光了,后在原护城河处筑起了中华路和人民路,原来的城门只留下了熟悉的站名“老西门”、“小南门”。 老城墙拆了,老城厢的生活在继续,地道的上海市井文化在继续。街旁的老宅早已破旧不已,虽然再无昔日的辉煌,但是一砖一瓦,都充满了老上海的韵味。 东家爷叔,西家阿伯,讪胡噶噶,生活乐淘淘,一出太阳,头顶上悬挂着的衣服、被子,是弄堂里的一景。 趁这个区域还没有启动保护性修缮,还可以看到原汁原味街景。闲暇时不妨寻个午后,穿越高楼大厦到老街转转,逗逗街角处突然出现的小猫。 1 小南门“见面菜”-白斩鸡 第一个发现草堂鸡,好的,白斩鸡就是团长和小南门的“见面菜”啦。草堂鸡规模不大,路边小店,环境一般般,里面还可以抽烟,这里应该是周边居民的饭堂吧。 可要整只鸡,也可要半只甚至四分之一只。可根据个人偏好向斩鸡的师傅明确提出,“要腿的部分”,或是“要翅膀的部分”。店里的师傅手起刀落,整鸡瞬间“五马分尸”。 白斩鸡一看鸡的品质,二看酱汁调料。白斩鸡闪闪发亮,皮要脆滑,肉需细嫩,皮与肉之间还有一层薄而均匀的水晶冻隐隐闪烁。 酱汁一般,偏咸。就是因为有了它,白斩鸡吃起来才更加美味!说实话,现在很多老字号的白斩鸡渐渐味道都变得难吃了,草堂鸡依然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味道,还蛮不错的。 2 上海独一份-小笼馒头 草堂鸡的隔壁就是德兴馆啦!这家德兴馆的小笼馒头,在上海滩算得上是独一份的美味。因为这家德兴馆的地点,原先是“一家春酒楼”。 这里的小笼馒头做法,是苏锡帮的,和上海本帮风味迥然不同,传承来自“一家春”。这是小南门德兴馆和其他德兴馆的不同之处。 小笼大小正好,一口一个绝对没有问题。重点是价格便宜—10块一笼,怀旧气息满满的回忆杀。 很多人都说德兴馆的焖肉面地道,但团长还是忍不住要吐槽呀,肉硬汤寡,面非银丝而软扒,总不是那种味道 3 传统烤炉-南门烤鸭王 每个住在附近的居民对南门烤鸭王的最初记忆,就是一个白色外卖盒,配一包打结扎紧的卤水。 快到饭点时,附近的居民就不约而同地来了,站在队伍里,前后都是街坊邻居,一边耐心等待炉内的鸭子翻转上色,一边讪胡噶噶。 你会发现这家店的烤炉似乎长得和外面常见的不太一样,这是因为它的烤炉是不多见的传统烤炉。 烤制过程中滴到铁炉槽中的鸭油,会随着气流不断地循环,烤出来的鸭子就会特别特别香。 南门烤鸭王虽不用正襟危坐地吃,但也有它的讲究与坚持:卤汁绝对不能不要,也绝对不能过度浸泡,圆鼓鼓的卤汁包通常还是有点微烫,回到家现浇在烤鸭上,配上啤酒,美! 4 百年老字号-大富贵 你问团长烤鸭在哪拍的?实在不好意思,借了百年老字号大富贵酒楼的桌子 炸猪排不用团长多说了哈,这可是代表了上海的一众美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黄牌辣酱油配炸猪排,最好再弄碗罗宋汤,美好的一塌糊涂了有木有! 不要质疑面筋汤这个名字,虽然团长要的是双档,但打的单子是面筋汤就叫面筋汤好了,除了百叶包和油面筋,还有粉丝,加点辣更好吃哦! 不纠结名字了,排骨年糕要凉了,这里的调料是特别调制的,排骨很大块,年糕也特别软糯,喜欢吃老小吃的朋友不要错过! 最后是刚刚从热油锅中捞起的春卷,咬一口,“咯”的一声,热气将嘴角的寒意驱散,酥脆爽口,齿颊留香,令人忍不住再大咬一口。 5 老店新开-梦花街 离这不远就是梦花街馄炖的新店了,来都来了,还是特意跑过去吃了一碗。这次团长还是没吃上大馄饨,只能恨恨的点了两份招牌鲜肉小馄饨来安慰自己。 换了新址后,价格倒没有水涨船高,招牌鲜肉小馄饨7元14个。7块钱一碗,绝对价廉物美。馄饨还可以买生的,打包回家。 小馄饨个头不小,还是熟悉的猪油打底,还是金黄的蛋丝、碧绿的香葱、大馅薄皮、量大份足……就是上海小囡从小吃到大的“妈妈的味道”。 小馄饨里是纯鲜肉,拌了猪油以后吃起来很香,一口一个是没什么问题的。团长连汤都给喝光了! 上海发展得那么快 把老城厢的旧日子都丢在了背后 只有老底子上海人 才会走在老弄堂里 品味小辰光的咪道~ 如果可以,宁愿永远待在老城厢里当个小朋友 内容系上海吃货团原创,转载请联系 文中图文版权均系上海吃货团所有,转载请联系 ▼点击查看“亲,你有一张五星酒店的月饼券待领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