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曹雪芹的诗词观,我个人觉得主要表现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对香菱说如何写诗;第七十五回妙玉为黛玉和湘云改诗时的言论,以及一些“诗人”的实践(比如黛玉的《咏菊》)和评论(比如创办诗社时姐妹们评诗)。 但是归根到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如何写诗?关于如何写诗,又涉及到三个关键性的问题。 (1)内容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一点曹雪芹曾借林黛玉的口说过:“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2)内容上要真实,有真情实感,切题的同时要合乎作者自己的身份。就真情实感这个方面,就要指在外界事物的激发下产生了真实的情感(诗情),将之抒写成诗才能感人。而切题和合乎身份,妙玉曾对黛玉、湘云这样说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3)形式的确定必定要从题目要求入手。宝玉在作《姽婳词》时和众清客的对话,很明显表现了曹雪芹的这个观点。 宝玉笑道:“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了,都立身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 因此,立意第一,然后需要真情实感的渲染,同时切题符合自己的身份,才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如何打好作诗的功底?说到作诗,《红楼梦》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香菱作诗。香菱和黛玉就作诗时的一番妙论是值得研究推敲的。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黛玉却告诉香菱,断不可以学这样的诗。因为一旦喜欢入了这样的格局中,再学别的就学不出来了。黛玉的建议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其实更像是诗翁速成攻略。 1、《王摩诘(王维)全集》,五言律诗读个一百首,反复揣摩;2、再读杜甫的七言律;3、李青莲(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两百首;4、陶渊明等魏晋六朝的诗作。其中王维、李白、杜甫三个人的诗要细心揣摩透了,然后熟读魏晋六朝这些诗人的诗。这里引申一个问题,为什么林黛玉(曹雪芹)那么重视魏晋六朝的诗作?因为无论是语词、形式和已经,魏晋六朝的古体诗都是唐代近体诗的源头。换言之,唐代诗人从语词到意境无一不是脱胎于魏晋南北朝。 3、化用古人诗词薄如第六十回中宝钗评价黛玉《五美吟》之三《明妃》时说道:“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