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世武功:内家拳太极“阴阳”新解

 雨沉海底 2017-09-14

微信图片_20170714165641.jpg
那一年,村外来了一个卖大力丸的壮汉,长了一身的腱子肉,一张黢黑敦实的大脸,一张口大嗓门嗡嗡的,这是一个体大力不亏的人,他把刀枪架在街口那个磨盘边,看看四处没有可以坐的地方,就把磨盘抱下来礅在地上,一屁股坐在上面。
赶巧刘婶端着一盆泡地瓜干到这里来推磨,山东的煎饼都是把干地瓜干先用水泡开了,再加一点泡好的湿玉米或者是一点麦粒拌匀,用石磨磨成煎饼糊子,再用地鏊子摊成煎饼,这个过程很费劲,刘婶见磨盘没有了,她气呼呼的叫:你把磨盘给卸了,我拿什么推磨啊?
大汉嫌刘婶说话口气不好,把眼一瞪:磨盘又不是恁家的,你能用的,我也能用的。
两个人就吵吵起来了。
刘婶斗嘴吵架是出了名的,大汉拗不过刘婶,就抬屁股挪到了边上,磨盘放在地上不管了。刘婶磨不了煎饼糊子还在那里不依不饶的,大汉没听见一样,拿一把大刀咚一下戳到地上,咣啷啷的铁环乱响。
刘婶的小儿子小灯看他娘被人家欺负了,一路小跑回家搬救兵,刘叔来了,看看磨盘,再看看壮汉,就不说话了,老实庄稼人都这样,磨盘搬不动,人也拾掇不了,不如先不要惹事是最好的,人越聚越多,大汉在那里把大刀耍的呜呜的,大家都七嘴八舌的看。
我当时回家拉着三叔来,三叔看了看,就抱拳笑笑说:来来来,合子上的朋友,摸杆边汉也要打尖啊,大汉听了这话停下来,对着三叔看,三叔就过去拉了大汉的手,大汉怼了几下没挣脱,觉着进退都两难,也只好随着三叔走到磨盘那里,看热闹的人都自动闪开路,三叔笑着说:你看啊,你把磨盘搬上去,刘嫂等着烙新煎饼招待你来吃啊。大汉一下哈哈大笑了。紧了紧裤腰带,嘿一下抱起磨盘,轻轻放到磨墩上,转身恭敬地对着三叔抱拳说:出丑了,出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有人在门外喊:三爷在家么?
鼻涕跑出去,卖大力丸的人跟进来,嘿嘿列着大嘴对着三叔作揖:三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我是过来请罪的,还有一件事也要弄个明白,不然总是膈应在肚子里,不甘心。三叔拿个马扎招呼大汉坐,说:你出门在外,做事不莽撞好处是有的,来,过来坐下吃完了饭再聊。大汉就不客气,呼啦呼啦三碗地瓜糊豆饭扒拉到肚里,对着三叔讲:三爷您老的根子深,也德高望重,我这莽汉配不上您这个本事,可您得告诉我我这一身的力气怎么就没用处了呢?三叔就大笑:哈,走江湖要的就是这个敞亮,我就喜欢做人这个嘎嘣脆,那我就打个比方给你听,中用不中用就看你的悟性了,练拳要的是有个觉悟,不能靠力气,你见过木匠砸鳔么?砸到火候的时候,抽丝可以拉一尺多长,我们练拳使劲就像是这抽丝,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是这样,举手投足向哪都这样,不轻不重,从这里慢慢寻摸,基本就能找着道了。
大汉听完,似懂非懂,好一会,起身做了个揖,满脸的疑问带着,头也不抬,一边比划一边自语,出门往西去了。
又大概过了十分钟的光景,刘婶家的小灯气喘吁吁的跑进来,手上拿着一块大洋围着三叔叫:三爷爷,给,耍把戏的那个人也给了我娘好几个铜板呢……
三叔看看银元,叹了一口气。
这是我第一次听三叔对外人这样讲劲的事情。




绝世武功:内家拳太极“阴阳”新解
学武练拳,我们最难讲的就是这个劲道,我从小练拳,深知道这个难处,把“我”身上的劲道如实讲到别人的身上去,这个实在有困难,我们过去师父讲拳,都是手把手的口耳相传过来的,一般师父开始讲拳了,就用本地的土话连描带比划,徒弟在一边看着学,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基本都能听懂师父讲的话,现在的拳难练,难在口耳真传的师父少了,大部分都是看书本上写的东西来练拳,这样练拳,缘分运气就很重要,一般来讲福报好的人大体看什么就会有什么,福报差的人因缘就不会好,看什么都会阴差阳错看不到正确的那一面,这是个很恼人的问题哦,同样是对的与错的在一起,有些人偏偏就喜欢那个错的来练,这拳练起来可就难了,当然悟性好的,看拳论练拳是最靠谱的,可是大多数又看不懂拳家写了什么,拳也就难练下去。
譬方拳论里这样写: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
这样的文字我们就不容易解通,双重是个什么样?阴阳怎么解?读书人的斯文就这样,风雅大了人就冒酸气,教人干着急没法治。
阴阳到底怎么解呢?我翻了许多书,网络上也找,讲的最直接的,还是数先人王芗斋老先生当最好,他说阴阳就是矛盾力,这个痛快呀,讲的真好。可是话说的这么明白,我们的拳学还是没能普及开来,这是遗憾事。这也难怪,武学的事情扯拉的东西那么多,一个核心问题也不可能就把武学全都解开了,那不现实,再说话又说回来了,武学的道理讲的再好,实际演出来的那个东西与师父说的东西不是一个东西,再好的话就没有用处了,这也是我们现在看书练拳最大的缺点。
既然双重是阴阳不明带来的毛病,那么阴阳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在过去有代表性的拳论里,王宗岳这样说: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王宗岳讲,太极是从无极来的,无极是无,是什么也没有,太极就不一样了,就有了具象,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的有,是阴阳的始母,静的时候,它们合起来就是太极,动的时候,他们就阴阳立判,始卒相环,相生相克。
这样的道理我们还是比较好懂的,不过,这样的道理在我们学拳练武的人身上联系在哪里?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这是我们练拳人的坎。
拳论里说练拳走架双重是种毛病,懂了阴阳就解了此病,当我们身上阴阳知道了,阴阳相济之后劲道就清楚明白了,这话道理也讲得通,我们练拳不懂劲就容易双重之病凸显,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懂劲呢?
王宗岳接着说: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这是告诉我们大道太极,合二为一,阴不能离开阳,阳不能离开阴,不能只有阳,也不能只有阴,阴阳是一体的,孤阴不生,独阳也不长,阴阳互补了,对立平衡了,就是懂劲了。
嗯,这话是说黑夜与白天,寒冬与酷夏,这都是我们看的到的大道理,有人见到过365天太阳高挂只有大白天么?没有过,这些世事我们都能对上号,可是,在我们练武的人身上,这个阴与阳对应在哪里呢?
陈鑫在他的太极拳总论里,算是对这个做了一点补充,他说:
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
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
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
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
在这段表述里面,陈鑫把练拳界定了好几个层次,最好的层次是阴阳不偏才是最好的,他说拳学是最和谐的拳,既是这,又是那,既非那,也不是这,他们此消彼长、同生互灭,是阴阳相济的,又是对立统一的。遗憾的是,陈鑫还是没把阴阳对应到练拳的实际处,阴阳还是一个未知的迷。这段论述,是陈式太极的继承人做的记录,当时的陈鑫是清朝没落年代的武人,那时候太平天国正当中日,战乱不断,正是所谓乱世出英雄的年代,可喜的是,同时期有一位清代的武学大家,武禹襄在他记录的拳谱上这样写道:往復要折叠,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收既是放,放即是收,連而不斷。
他说我们打拳走架练功夫,来来回回的动作需要各个关节的往来折叠才能产生,折叠的时候要分出来阴阳,阴阳用力也要大小均衡不偏,无论往来进退,这个阴阳用力都要小心地转接,不能突兀,要转合不断才行,他还进一步说明收既是放,放即是收,说我们这些关节折叠的产生都是肌肉的收缩用力造成的,肌肉收缩做功用力的时候,我们的机体关节就能产生折叠变化,他们不是过来就是过去,不是往前就是向后,不是上去就是下来,这都是一边收缩的肌肉做功慢慢收过来,相应的另一边要慢慢同步放开这个收缩,就这样过来过去,上去下来运动就产生了。
一点没有疑问,这是一段清楚具体的拳学练法,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拳论的时候,还是被惊着了,这么清晰明了的阴阳武学锻炼实录,像演小时候的纪录片,家师,三叔,杆子,木匠……众多的身影如在昨天浮影若现,武禹襄他真是位了不起的一个人,终于使祖宗的武学之谜大白于天下。
接下来,他的外甥李亦畲又讲,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这句话讲的也是这里的起承转合,他界定了阴阳相济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周身都是这样才是一个太极。
他还说: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動勢,先問自己,週身合上,數項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
在这里面,李亦畲用了倒叙的方式,层层深入,一口气把阴阳相济里面的具体做法与规矩都说得干干净净,他说走架是知己功夫,走架一起势就是我们的关节折叠合上与打开,这些关节一有动作都要合上,合不上不行,赶紧要改过来,一点点不合都不行,一定要改过来叫他们合上再动作,什么是合上呀?李亦畲这里用了一个劲字,他说,重要的是里面做转换,做不到五阴五阳的相济没关系,那个意思一定要有,用阳练阴或者是用阴练阳,使他们慢慢相互补益,充实起来,这是锻炼阴阳相济的要义,练拳动作的时候,我们里面的肌肉慢慢收过来,这叫合,同时,相对的一边筋肉慢慢收着放,这就是开。静动的要义是什么呢?他说要使各个关节都能阴阳相济,静动要有规,静的时候,两边都要合起来,合起来不能合死了,合死了就是双重,要有开的那个意思,就像是桌子上一只杯子,杯子不拿起来,可是要有拿起来的那个意思,这是合中寓开之势,我们拳里的坠肘就是这个合中寓开的表达,这是一静俱静的,动是开怎么讲呢?它是合的对应面,打开的时候是开中寓合之势,在这里要知道动中开合的关系,比方我们喝完了水把杯子放到桌子上,往前伸胳膊小臂折叠要打开,这时候外面的筋肉收缩做功牵拉小臂往外去,里面的筋肉是收缩着慢慢放开形成互动做牵制,这就是那个开中寓合,回手不叫回手叫收肘,这是开中寓合的那个反面,上面的这些动作阴阳变化中,我们的筋肉不能纯阳无阴,不能一阴九阳,也不能二阴八阳,还不能三阴七阳,更不能四阴六阳,必须是五阴五阳才算阴阳相济,要想达到这个浑圆的阴阳互为,需要阴阳之间相互补充,锻炼的时候所以要慢,不能快,收过来就是合上来,放开去就是打开了,这还不行,收过来的时候那边要有打开的意思,这是合中寓开,打开的时候这边要有合上来的意思,这是开中寓合,它们是一动都有,一静俱静的,不是我在他不在,他在我不在,不是单方的关系,是说了一个就说了两个的事情,是说了一个太极图里面黑白对应的运动关系。


绝世武功:内家拳太极“阴阳”新解
阴阳所述记录到这里,两代人的慈悲成就了通往武学的大道,一个舅舅一个外甥把老祖宗的拳学秘密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览无遗摆在我们痴迷的练武人眼前,它无私的告诉我们,我们人体是个太极体,从头到尾闾,从手到脚,凡是能够活动的部位,有近百个大小不同,构造不同,形状不同,活动程度也不同的关节,在我们太极拳走架的时候,这些关节均有各自的阴阳转合要表达出来。过去学拳,我们没有这些道理可以讲,都是师父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直到懂了就算数,所以出功夫特别慢,现在好了,科学发展如今精益深刻,我们武人只要用些心思学习,知识与道理理解起来也不难,大家都知道解剖功能科学里讲一个动作的形成大体都是两两相对造成的,这是矛盾力的出处,机体假如缺失了一方的配合,就不会形成屈伸往来的折叠动作,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省力模式当中,我们都是自动屏蔽了合中寓开的动作模式,使用一些一阴九阳的动作模式,甚至是使用纯阳无阴的动作模式,这个我们都能看得到,我们也都能很好的了解,我们的武学锻炼就是要把这些不好的习惯改掉,一动作就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我们躯干是个大太极,往复要阴阳相济,开合鼓荡,各个部位是小太极,折叠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起势,太极一转,各小太极随之而转,不存在一处死角,周身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圆弧连环,无有凹凸,连环无端。这样练习下去,日久精深,骨撑肉坠的支撑反作用力自然就透上来了,这才是自然的顶天立地人。锻炼到了这时候,我们再通过省力杠杆模式,就能把力从脚到手,从手到脚,按照支点的锁定,节节贯穿的自由往来了。什么是支点?比方我们从下蹲位置站起来,我们的膝盖锁住,力往上顶起来,力就通过膝盖这个支点传上去,身体各处统一如此展开就叫节节贯穿了,如此展开不前不后,如机器绞锁链条传输,就能一动无有不动了,这道理说是好说的,做起来其实不简单。
上面讲的是我们人体杠杆生物力学学问,这些学问在人体功能科学里面我们都能解通这个知识,在过去我们所有这些概念都是模糊的,练拳都是靠自我感觉来对应,理解起来学起来目的性就差很多,比方过去写支撑发作用力就叫棚劲,棚子这个词相比具象好一点,实际做起来我们身体理解就可能会有障碍,用支撑反作用,用支点杠杆,我们身体认知就好明白的多了,另外我们人体武学的运动,除了身体的杠杆生物力学原理,还需要人体的神经机制来配合,这是我们拳学锻炼与搏杀技击需要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解剖里说神经探索研究知道,神经系统是人这个具象感觉有情的来源,佛学讲我们世间的事物,均是人的觉悟产生的,阴阳理论也是这样产生的总结,打个比方来讲,假如我们伸手够物这是开,拿到东西回来这是合,我们就可以做个这样的实验来体会觉的感受,例如小时候我们到河里去摸鱼去,蹑手蹑脚的,不能叫水起了波澜惊了鱼,还要慢慢靠近鱼的身边去捉它,我们就要起了这个意象来打拳,这是假借之意如空中摸鱼之象,然当下此刻,静下心来,放松我们的身心,你再返到我们自身来体验感觉,这个胳膊在慢慢来回摸鱼的觉受,就是开头三叔说的抽丝的劲道了,这种慢慢探出去的手,是两边筋肉各自做功形成的折叠动作,只要我们动作慢,只要静下心来,放松身心,这时候就会有无数的觉受蹦出来:比方皮筋的觉受,磁石的吸引与排斥,比方弹性的伸缩,拔丝地瓜的抽丝,比方在泥地里走路,在空气中游泳,这都是因为肌肉的阴阳矛盾产生的觉受体验。这些东西我们看书的时候也都看到了不少,可是没有总的说明,就不好明白,这些写法都是假借意识的意会之词,是内家拳中用意练拳的其中之一,它们都是练习从无到有的方法,可这不叫真意,这是从这里能够走到真意那里的一个桥梁。在这里用意练拳还有一种,我们走架还有一种假借之意,那个是无人当有人练习的搏杀技的用意练习,这种练习,现在人练拳都没有了这方面的假借意识,平常我们看到大部分练拳的人打拳两手都是空的,是真的在那里傻摸鱼,这种锻炼是不究竟的练法,不过做健身养生还是很好的,这也不能算是错误,特殊的年代就会有顺应时代特殊的变化,拳学也是这样,以后我们的拳学大概也会分化,一种会服务在特种兵里面保家卫国,一种应用在格斗比赛中,还有一种要应用在健身养生里面去,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在“缓慢均匀”的动作中去体会“抽丝”的感觉。再扩展到每个身体关节各部做这种缓慢均匀动作的练习,细细体会动作中劲力绵绵,连环无断的“抽丝”感觉,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储这“感觉”信息,然后再反馈指挥身体各部做出具有这种感觉的缓慢均匀的动作。不轻不重,要点是“不加重,也不消失”,这是那个似有似无的诀窍,这是那个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中”的要义。如此没有凹凸,循环无端,转换处要细心体会,才是机要处,因为我们知道合是一面,开又是一面,合中寓开,开中寓合才是那个阴阳相济的刚刚好。学过现代人体功能的学子这个也好懂,从这里,我们应该也明白一个事情,抻拉疗伤要想达到一定的理想效果,开中寓合要好好研究清楚才行,不然的话,理论与实践是两条不可调和的路,讲的是那样讲的,做起来可能是南辕北辙的另外一条路,会有反作用,因为我们的肢体是这样的,你拉它,肌肉会回拉来对抗,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就加重了。
好了,拳学不是一时能够讲完的,先拉到这里吧,上面我们也只是说了阴阳的练法,这也不是一路到底的练法,因为这样的练法对于身体羸弱的人来讲,搞不好也有弊端,人体锻炼是个大学问,羸弱的人一般都是上实下虚的,你叫他去学摸鱼,他反而憋的喘不动气了,天长日久,人就出问题。正如孙禄堂先人讲的,形意,八卦,太极,这才是天地人完整的武学锻炼体系,此话一点不假。不讲技击的话,这个意思是,把下面建好,把上面建好,上与下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太极,这是最好的了。
另外说一个题外的话,就是在整理搜寻拳论的时候,无意看到有许多的读书人在讨论拳论出自谁手姓字名谁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其实拳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谁写的,名字就是个代号罢了,有道是头上三尺有神明,我们练拳人只要对着拳谱恭敬有加,凡与拳谱有关的先人们自然心知肚明。我们学拳人要的是认证实践学问,实践出了真知,才是不负先人的慈悲与厚望,不过那些研究探讨追踪寻根的事情也不是错误,总有人做以为重要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这里只是强调武人需要在拳学修证上面做文章,下工夫,当静心止虑,不强词夺理,于混沌弥蒙中觉悟大千,在阴阳相济的世界里探寻祖宗的智慧,这是紧要的事情,还有啊我们认证武学,需要耐心与痴心,更要做一个有心的人,不然,大道武学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熟视无睹,甚至有时还会因为认识不够有分歧,就踢他几脚,骂一骂,这是最要不得的事情,这都是题外话,但是也重要。
最后,对先贤“王氏,武氏,李氏,杨氏,陈氏,孙氏,,,,,,”等等所有武学大家一一致敬。
邮箱:jueshiwugong5@126.com
武学QQ群:88177248
新武道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