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伟老师讲解太极拳训练具体的要求

 zula999 2019-10-06

《中华武术》记者与康伟老师对话太极

记者:搞清楚了太极之理,那么,我们如何具体地练习呢?

康伟:这就要具体地讲练习的方法和要求了。

其实,明白了太极之理,从这些理论出发,我们就能解释一些拳论的要求和练习的技术要求。比如,做弓步动作“搂膝拗步”时,一般的要求是“左蹬右弓,前蹬后弓”,还有“掩手肱拳”要后腿蹬地发力。这是一般的要求。

但是我认为不能蹬地,蹬地的要求是违反拳论的。为什么不能蹬地,借地面的反作用力呢?因为拳论说:“迈步如履薄冰,要脚踏浮萍。”这么轻灵的脚步,你能蹬腿吗?在推手中,如果你的脚不用力蹬地,就不会出现反作用力,所以,对方施加到身上的力你就不会出现脚使劲蹬地而产生的顶抗,因此,加在你身上的外力没有遇到顶抗,也就不会产生作用。

脚不仅不蹬地,还要脚下放松,撤掉地面的支撑力,这样就能很好地化解对方的劲力。所以,老辈拳家总是要求“脚下放松”。学会了脚下放松,你才能练出太极拳的空灵劲,否则,你只是手上的功夫,而脚下没有功夫。

另外,太极拳还要练成磨盘腰。

什么是磨盘腰?就是腰上下能分开,就像两个磨盘一样上下能错开转动,两块磨盘之间的缝隙叫腰隙。

杨式太极拳是上边的腰动,下边的不动;

陈式太极拳则是上下都动,这就是缠丝劲。上下腰能够转动,就能够调节身体的平衡,也才能够化解劲力。

这也是《易经》讲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拳术中的体现,也就是“一分为二,二归于一;二还能分成四”。这就是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在身体上的体现。

康伟老师:

讲到“一分为二,二归于一”,我想到了拳论中的那句话:“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叠。”如何理解“往复须有折叠”?

“进退须有转换”讲的是腿脚步法,而“往复须有折叠”说的是太极拳的上肢动作一来一往,肢体动作要曲蓄有余,不能完全展开如一个平面。

这就好比一张纸,打开平铺是一,折叠起来是二。上肢就像这个折叠起来的纸,折叠上了才成圆,才有“中”,不管肢体如何伸展收缩,都不能展开如一张平铺的纸,而是要有折叠,这样就叫“一中有二”。所以,从这个折叠,我们就知道了太极拳的动作为什么要做到“裹裆、护肫、扣膝”。肫是指胃。这是在折叠状态下,人体肢体自然形成的一个含蓄待发的姿态。

所以,折叠这种肢体状态时刻都要有,不能把肢体伸展成一条直线,没有了曲蓄和折叠。太极拳的动作永远都是折叠着运行的,永远不会展开成一条直线,在胸背部要求是含胸拔背,在腹部要求是护肫,在腰胯部要求是裹裆,在下肢则是要求扣膝。这些要求是一个整体的,是“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叠”的状态下的身体姿势的整体要求。

另外,还有“有左即有右,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这个要求,也是折叠的一种体现,是折叠状态呈现的二,不是一。

记者:听了您的讲述,我明白了,只有在太极之理搞清楚了以后,才能具体地讲训练的方法,也才能够正确理解古典拳论,正确地练习太极拳。

康伟:确实如此。探索太极之理,也就是研究天地、自然、社会的变化规律。太极拳是小道,但是,它蕴含着宇宙、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人体运动上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我们要练好太极拳,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