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作为五味之首,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 但自从有了朋友圈,“谣盐”就没有断过,下面这些你信过几个? ![]() ![]() ❶ 低钠盐是送命盐? 跟普通盐相比,低钠盐中 10%~35% 的钠被钾代替了。低钠饮食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等慢性病是有益的,但低钠盐中钾含量高,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利。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钾进的多、排的就多。 ❷ 加碘盐易诱发甲状腺癌?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呈上升趋势,一是和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改变有关;二是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的上升、医疗鉴定水平的提升,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卫生部回应称:目前并没有相关证据表明过量食用加碘盐与甲状腺疾病有直接关系,补碘的益处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风险。 正常人群食用碘盐无需担忧,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只是有甲状腺疾患的人应该避免或少食用碘盐及其他富碘食物和药物(如海带、紫菜、碘造影剂、胺碘酮)。 ❸ 海藻盐更利于碘吸收? 不是的。海藻盐其实是加了海藻碘,有人说海藻碘是有机碘,吸收率高,所以应该购买海藻盐。 但是,有机碘和无机碘吸收率几乎没有差异,也就是说,海藻盐和普通碘酸钾的加碘盐比,在碘吸收上并没有差别。 ❹ 沿海城市居民不需要补碘? 各地的饮食结构各不相同,一部分人认为沿海地区在食用海产品的过程中已经摄入了足够的碘,食用碘盐会造碘过量。然而事实是,海带、紫菜、海鱼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 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 2.1%)。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我国除高水碘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沿海地区也不例外。 ![]() ![]() ❶ 粗盐和细盐,各有优劣 粗盐和细盐主要是加工工艺不同,细盐的优势在于氯化钠的含量更高,不含杂质。粗盐的咸味会更重,矿物质含量更多。 所以,一般炒菜用细盐,腌制用粗盐。 ❷ 食盐摄入不能过量 食盐中大概钠占 40% 左右,氯占 60% 左右。当过量的钠存在在血液中,会导致大量的水渗透进血管,致使血管体积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上升。所以高血压人士要少盐,另一方面所有人盐吃多了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除此之外,盐摄入过多还会引起头疼、增加胃癌等风险,骨质中的钙也会因为钠过多而流失,从而增加骨质流失和骨折风险。 ❹ 烹饪用盐量要小于每日摄入要求 不要把每天盐的摄入量都用到烹饪上,这样容易超标,因为平时饮食中也有很多隐藏的盐摄入。据调查,77% 的钠来自我们消费的包装食品(比如订的外卖、冰箱里的榨菜等),剩下 12% 来自我们日常烹饪额外加入。 根据《2016 中国膳食指南》对于中国居民盐摄入的要求,成人每天食盐要小于 6g,大概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而美国居民建议的每日摄入量则要更少,每天不超过 2.3g,也就是一个茶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酌情增减家里的食盐用量。 文丨清单 编辑丨婠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