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如何教孩子学习呢?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虽然极具细心和耐心,从容镇定地指挥着孩子做一些标准化流程,让孩子把一件事做完,就完成了学习的过程。 比如教孩子捏橡皮泥,就告诉他要捏成什么模样的,是动物还是植物;要怎么捏,力度是大还是小。 教孩子画画,就告诉他怎么画太阳、月亮、小树,如何将万物安置在该有的位置上,配上更贴近现实的颜色。 确实,这样的教学能让孩子明白事实的情况,理解社会的真实规则,这种告知能使孩子获得经验,不必走弯路就能做的更好。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学习方式的危害有什么呢? 首先,孩子只能得到一个冰凉的结果,完全没有自己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是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做事的成就感的。 其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难以拥有尝试新事物的动力。 最后,家长的方式是具有局限的,就会限制住孩子的思维,导致处事模式的狭隘。 所以,家长应该试着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学习的方式了,以下是让孩子不爱学或学不好的几个误区,家长可以对照并加以改正。 直接教给孩子经验当你看到孩子笨手笨脚的,是不是就想要给他指导? 比如孩子在给绘本涂色,你告诉他,要涂什么颜色才好看;不要涂得出了界限;先涂中间地带,再涂边缘;先涂上面再涂下面,按顺序来…… 就这样,遵循你几十年的涂色经验的孩子,在被迫中接受了涂色的任务,而其实并没有开心的体验。 涂色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在失败的尝试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经验吧。 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当孩子来问你一道练习题时,你可能时间紧、可能不耐烦、可能觉得很简单,就直接告诉了他答案。 有的父母还会将答案的理由和过程稍微加以解释,但是有的父母就只是一个干脆的答案。 其实,相比于学习的方法,答案是最不值得关注的事情。 不妨启发一下孩子:“你对于这道题是怎么想的?通过自己的寻找与尝试有没有解决方法?”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逐步引导他走向答案。即使错了也不要紧,这也是孩子经历过的学习过程,他会一步步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比结果更重要。 否认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是最珍贵的礼物,而我们有些家长却常常在无形中扼杀孩子的这种可贵精神。 孩子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时,无论多么天马行空,多么漫无边际,都不要急于否认他,对于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表扬,而一些离经叛道的语言适当加以引导。并且可以通过一些亲子互动来充分发散孩子的思维。 比如问孩子,这支笔除了可以用来写字,还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如果没有翅膀的话,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让你飞翔?在这种有趣的问答中,孩子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因此,和孩子一起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仅仅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从来都不是指挥者,生硬地强迫孩子去做事情。家长请记住-- 你会教,孩子才爱学! (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仅做示意图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