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苔厚就是有湿?湿气表示这锅我不背!

 kbg814 2017-09-15

“小编,这几天我舌苔很厚,湿气太重怎么办?”

小编追问到,“你身体哪儿不舒服?”

“不是说舌苔厚,是有湿气吗?”

小编内心:“……”

这种先入为主的“结论”,着实让小编着急……

如今各类养生节目的热播,媒体平台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医正慢慢的融入到了生活中,但是不免担忧的是,很多并非是正确的观念。

就拿“舌苔厚”来说,湿气背这锅已经很久了!

舌苔是啥?


咱们平时说的舌苔,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为“舌胎”,月字旁的“胎”,反应的是舌体本身的一部分,用的很妙。现在一般都用“舌苔”二字。


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苔状物,由胃气、津液上蒸于舌面而生成。舌苔最能反应胃气。《内经》上有“无胃气则死”之语,胃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伤寒论》中就有描述:“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胎滑反应的是没有舌胎,胃气不在,所以难治!


看懂了这个逻辑,也许你可以猜测出,舌苔厚要比没有舌苔要好呢!

厚舌苔没你想的那么弱!


举个小小的栗子,因为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好比是庄稼地里农作物长得井然有序。


(薄白苔)


舌苔厚好比是庄稼地里杂草丛生,庄稼乱长。


而没有舌苔就像是庄稼地里寸草不生,到处都是光溜溜的一片。


由此可见, 厚舌苔要比没有舌胎好百倍!很多小孩子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厚舌苔烦恼,殊不知,很多孩子因为从小用了大量寒凉药,伤了胃气,出现了镜面舌、剥苔,这种没有舌苔的情况才更加应该引起重视。

舌苔厚到底反应了啥?


在身体的恢复中,舌苔厚往往是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就拿很多脾肾功能弱的人来说,往往这类人舌上有裂纹,我们称之为“舌裂”。舌裂是因为长期津液不足,濡养不好舌体造成的,好比是庄稼地长期缺乏水肥的滋养,导致土地干裂。试想,这样的土地还如何能长出庄稼?


但是在恢复身体的过程中,或者服用汤药、或者服用丸药,哪怕是不起眼却能恢复胃气的米汤,都能让这庄稼地慢慢的得到滋养,过程中舌苔就会出现厚的情况。这难道是坏事吗?这样的舌苔是湿气重吗?


(舌苔厚)

舌苔厚腻你知多少?


“不以数推,以象求之”,学中医从万事万物中找答案,便不是纸上谈兵。相比于寸草不生的情况,舌胎厚确实要好很多。但是,如果庄稼地杂草太多了,也会影响到庄稼地的生长。这种舌胎,一般是比较腻滑的~请看下图~


(黄腻苔)


这种厚厚的黏腻的感觉,好比是杂草丛生。放到身体上,就好比是“废水”,这样的才反应了有湿气(湿气好比是身体的废水,脾燥湿,负责清理废水的是脾胃功能,所以湿气的背后还是脾胃功能弱了)。


原来舌苔厚腻反应了湿气重,你以为找到了答案?然而并没有!


这种湿并不是湿真的重!因为咱们知道,脾胃功能越弱,湿气也越重,很显然,没有舌胎,湿气才是最重的。


(无苔)


养好自己的胃气


舌苔主要反应了胃气的情况,如果是从恢复身体根本出发, 就要注重恢复自己的脾胃功能。


提到养脾胃,就不得不提及建中思想


建中思想代表经方是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原方:

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推荐剂量:桂枝45g 白芍90g 生姜45g 大枣12枚 炙甘草30g 生麦芽90g 一剂


本方中最重要的是桂枝和白芍两味药,桂枝和白芍在1:2的比例下,能起到养脾胃的作用。之所以会实现就是因为实现了快速的流通、让中轴运动起来的过程。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轴转。


另外,一个更好的理解方式是,白芍和桂枝在这个比例下,能加快静脉血的回流,这一加快使得新鲜的静脉血不断参与消化吸收,完成建中的目的。这些都是错误的,只是方便大家的理解,这样理解在用药的过程中就好应用,不这样理解就难以用药。


小建中汤的生姜起到了升散的作用,气机运动,浊气得降。炙甘草保水保津液,大枣缓中,胶饴(临床上可用生麦芽代替)起到了补津液,滋养脾胃的作用。


建立中焦的目的是让通路打开,中焦运动起来,但是运动的前提是得有津液。建中思想好比是将一潭死水变成运动起来的活水。在这个过程中,胃气得降,脾气得升,从而恢复你的脾胃功能。





半夏泻心汤


原方:半夏半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推荐剂量:半夏30g 黄芩45g 黄连15g 干姜45g 红参30g 炙甘草45g 大枣12枚


胃气有通降之性,半夏能降胃气,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黄芩、黄连有清局部热的作用,人参将外周的血收敛到腹腔,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干姜温煦了参与消化吸收的血、温通经脉。


(具体经方的应用一定要咨询经方医生!!!!!)


如果不方便喝汤药,可以坚持服用金匮肾气丸和附子理中丸恢复脾肾功能。

一般推荐剂量:金匮肾气丸一天三次一次两粒,附子理中丸一天三次一次一粒。


熬药方法:

将全部药材倒入锅中,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服用方法: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特别说明:汉制剂量一两等于15.625g。


所选方剂,仅供参考,方剂的选用化裁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整体情况,如有需求,须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