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时王弼注《易》,提出「得意亡象,得象亡言」的观点,将浩繁的“象数”一扫清光,真是大快人心的壮举,佛家所谓“忘我”之境界。然而,要做到「得象亡言,得意亡象」,又谈何容易!正是「亡言」而“言”在其中,「亡象」而“象”在心中,“言”通、“象”确则 “意”会矣!
为什么会有「三年学寻龙,十年学点穴」之“邪说”呢?皆因「时师」只会“妄言”,不知“亡象”,使得峦头之「象」,比之汉《易》之“象数”更加浩繁,如此愈演愈烈,令后人无所适从,加之“秘本”满天飞,藏书满楼阁,而人生之年岁几何?确是皓首难穷啊!唐朝至今,又何止数代精研呢?!于此可知通就是通,不通就是不通。既不可限之以年岁,也不可许之以久暂。
回顾茫茫二十多年风水「寻真」之路,历尽苍桑,涓然泪下,为“书”所愚,为“人”所弄,欲进无力,欲罢不甘。眼看父母衰竭,家徒四壁,子弟秃废,内心之愤嫉,自救之急躁心情,只有唏吁之叹息!
其实,大道至简,一朝启悟,即可豁然贯通,数日功成。始知昨日非,而今日是。峦头为体,理气为用,此是家喻户晓的口头禅。那么,峦头法则有没有捷径可行?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有」!魏·王弼提出的「得意亡象」,就是峦头法则的「捷法」。大家将龙、穴、砂、水四科相关的种种「形象」会得其意,即可「得意亡象」。然后施以杨公风水的「雌雄」法则,若能体用相得,诚然是“百里江山一响间”,“相逢大地能几人,个个是知心”,正是指此而言。我写这本《寻龙点穴捷径》一书,采集了大量的图象,就是要大家「得象亡言」,然后通过图象会得真龙真穴之意,就可「得意亡象」。如此只需月余功夫,功到自然成。有缘者再能探得杨公风水的「雌雄、挨星」秘旨,体用兼施,则风水再无余蕴矣。
峦头者本也,理气者末也。这也是地师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于是,又有一些地师重峦头而轻理气,甚至割裂二者之统一运用,专在峦头上喝形取象,导致指鹿为马,画虎类犬等现象屡见不鲜。
古代风水只有一法,但分三时期而演进:
一、最早期的风水法则,当是天星二十八宿形局法则。《疑龙经》:“更有二十八舍间,星穴裁之最为上。”这是指二十八宿峦头风水法则,即古人仰观俯察之理。目前已频于失传,极为罕见矣。峦头风水法则,亦由天星二十八宿法则,进一步演变成杨公九星法则,继往开来,又有廖公九星法则、张子微五星法则等。杨公九星峦头风水法则,由行龙到结穴,由穴场到堂局,概括了峦头风水的全过程,而二十八宿形局风水法则,失之于行龙而重形局,二者相较,显然以杨公九星峦头风水法则为最完整的风水法则。
二、次期的风水法则,当是干支理气风水法则。《青囊经》:“推五运,定六气”。其详细的内容介绍,保存在《黄帝内经》一书里面。由此干支理气法则,再进一步演变成易理卦爻风水法则。这里的干支理气风水法则,绝对不是现代的“三合纳甲”风水理气法则。
三、晚期的风水法则,即是易理卦爻风水法则。《青囊序》:“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这时已由“先天罗经十二支”的干支方位风水法则,转入卦爻阴阳对待、互根法则。在理气上,已经是质的飞跃,是理气风水的颠峰境界,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这里的易理卦爻风水法则,绝对不是现代的“玄空六十四卦”风水理气法则。早期的理气法则,大都是形局的理气法则,只有杨公传下来的「五经」风水法则,才有完整“排龙与定局”的理气法则,雌雄是杨公先天龙、水交媾的龙神阴阳法则,挨星是杨公后天形局砂水的旺衰法则,先天后天,排龙与定局,杨公风水都全部具备,是目前至高无上的理法。
对于峦头、理气的学习方法,世人也争论不休,但大都是认定先学峦头,后学理气。看来没有真诀的「名师」,真是既累死自己,也累死学生!因为他的理气“学无止境,皓首难穷”。而杨公的理气“雌雄阴阳”,则只需数日功成,数日后登山,峦头与理气同时并进,正是《宝照经》:“都天大卦总阴阳,玩水观山有主张。能知山情与水意,配合方可论阴阳。都天宝照无人得,逢山踏路寻龙脉。前头走到五里山,遇着宾主相交接。欲求富贵顷时来,记取筠松真妙诀。”玩水观山——能先有了“主张”,则山水归我掌控,学起峦头来就更加有滋有味,通过数月“逢山踏路寻龙脉”,则势必形、理并通,何须数代精研呢!!!这是我寻求“真风水术”的经验汇萃,肺俯之言,希望有益于后之学者,特此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