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不用“全国卷”,朱元璋也很无奈|疏敏钩沉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9-16


用不用“全国卷”,朱元璋也很无奈|疏敏钩沉

作为一个领袖,很多行为有其政治寓意。在普通的企业员工的角度上看,有时会觉得领导这个措施怎么是不靠谱的。但考察问题时绝不是以一个点去思考的,而是构建在一个系统的角度上全盘的考虑。看人挑担很轻松,自己挑担重千斤。

【疏敏钩沉】

在明洪武年间(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得到天下老百姓的人心,于是组织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希望天下英雄能为他所用,人才能够进入朝廷。朱元璋任命了一个主考官,叫刘三吾。刘三吾这个人很有意思,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学问颇深,是一代大儒。明史上曾经评价这个人“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他可谓是世林领袖。

用不用“全国卷”,朱元璋也很无奈|疏敏钩沉

朱元璋对刘三吾这个人是比较认可的,让他来担任这次科举考试主考官,但结果是什么呢?科举考试结束后共录取了五十一个人,结果是五十一个人全部是南方人,北方人全部落榜。

这放在我们现代就相当于全国统考,北方同学一个都没考上,考上的全是南方人。这时就引起北方考生的高度不满,这心里就犯嘀咕一定是有人作弊或者有人在里面徇私舞弊。他们后来又发现刘三吾自己就是南方人,肯定是南方人帮着南方人共同欺负我们北方人嘛。

于是北方的考生就不答应了,就去敲登闻鼓告御状。朱元璋也觉得这事是挺奇葩的,便又任命了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司直郎张谦等一系列的政府官员组成一个教育部派出的调查小组,要好好查一查刘三吾有没有作弊,但调查结果是刘三吾没作弊,确实是南方人成绩更好,所以录取的全是南方人北方一个都没有中。为什么回有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好理解。

明朝刚刚建国不久,北方人几百年先后经过辽、金、元朝的统治,文化本来就不昌盛。而南方人文荟萃人文昌盛,所以科举考试就容易出成绩,所以应该讲刘三吾等一批人没有作弊,只是实事求是按材取人罢了。

但是北方的考生不答应了,北方人以为教育部派出调查小组一定能还他们一个清白,结果却是教育部的这个调查小组跟刘三吾的结论一样,没有科考作弊。北方人更加气愤了,原来以为只有刘三吾是个坏蛋,哪里知道教育部调查小组也不是好人,上下其手、徇私舞弊。在大明朝朱董事长的领导下,光天化日、朗朗乾坤,那怎么能答应呢?于是他们就告御状。

朱元璋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他做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决定,他为了安抚北方考生,把自己亲自派出的教育部调查小组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也被发配到边疆,当时的刘三吾已经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了。

然后把南方中科举的五十一个人全部罢黜,在夏天又搞了一次科举考试,他自己亲自作主考官亲自录取学生,可录取的结果却是南方考生一个都没中,录取的都是北方考生。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想象,朱元璋后来全部录取北方考生,真的就是为了安抚北方考生。

用不用“全国卷”,朱元璋也很无奈|疏敏钩沉

这个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这个事件中很有意思,我们可以想象朱元璋后来全部录取北方考生可能真的是为了安抚北方考生。但是这个事件中刘三吾包括那个教育部的调查小组也没有错,他们只是秉持着公平正义的原则,那就是科举考试全国统考一张卷子,谁有本事谁上。

至于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我们可不管。这些人是正直的人,但是像刘三吾这些人可能始终没有理解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录取谁谁能中举对他其实没那么重要。从朱元璋作为皇帝的角度上讲,你觉得他处理这个案子很极端,但是你如果站在他的位置上你就能明白了。

一个方面,朱元璋录取人才,当然是为了让这些人才进入朝廷为国家效力;第二方面,是通过录取人才,让这些人所在的省份地方对我大明朝有归属感。尤其在明朝之前经历了经历了辽金元少数民族(辽是契丹人,金是女真族人,元是蒙古族人)的入侵,他们统治北方几百年,北方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汉族人,而用历史上的说法“北方竟然腥膻之气”。经过了几百年的奴役之后,很多北方人对于南方对于汉族人是没有归属感的。

现在大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想通过科举考试的形式能够录取全国各地人才,共同形成一个大明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个向心力和凝聚力。现在刘三吾这帮人录取的全是南方人,就像我们公司刚刚吞并了一家同业竞争的其他公司,这时候选高管你好歹要把被吞并兼并公司的领导层拉一些进来,让他成为我们自己的人。

这样才能把两家公司共同搞好,才能使被兼并的公司对我们公司有凝聚力有向心力。但刘三吾一帮人现在的做法全用的南方人,那北方人更加对明朝有排斥,觉得这个新建立的王朝是不靠谱的,还不如元朝人对他们好,那就不利于统治。

用不用“全国卷”,朱元璋也很无奈|疏敏钩沉

所以刘三吾这些人的做法,实际上只是从科举的公平性角度上去认识问题,而朱元璋他的行为实际上更多的是从整个国家一个系统的多方面的角度去考察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已经又派了中央调查小组的情况下,中央调查小组的人也没有领会皇帝精神。

那么在这时候朱元璋为了安抚整个北方地区,他就必须要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极端的手段,采用矫枉过正的方法来给北方人一个交代。在这个时候,他的处罚是何其严厉,把刘三吾发配充军,把教育部调查小组人全部处死,南方考生全部罢免,北方考生一次中举。朱元璋用皇帝用董事长的立场告诉他们,我朱元璋是认可你们北方人的,你们是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我朱元璋永远跟你们站在一起。这就能维护住明朝百年的统治和安定。

所以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个领袖,他的很多行为是不能明说的,很多行为有其政治寓意。这个时候,你如果站在一个普通下层官员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的角度上看,你会觉得你的领导看起来挺傻的,做事挺极端的,或者觉得领导这个措施怎么是不靠谱的。

但是如果你设身处地站在领导的位置上,他考察问题的时候绝对不是以一个点去思考的,而是构建在一个系统的角度上全盘的考虑。看人挑担很轻松,自己挑担重千斤。而自从这次南北榜案之后,明朝的科举考试就立了一个规矩,从此南北双方分开考试,分开取士。

《疏敏钩沉》

第一财经广播推出的创新栏目,本栏目根据历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学经典人物片段等来剖析现今经济生活和现代企业管理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史鉴今。(更多第一财经广播的音频产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听。)

17:50~18:00(重播)

主讲人:赵疏敏,沪上著名讲师,精通历史、金融、经济法学,同时受聘于全国各地企业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财等课程。

往期《疏敏钩沉》精选作品:

唯才是举VS区域公平——南北榜案 | 疏敏钩沉

作者:赵疏敏 财经讲师

编辑:秦川

监制:叶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