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哲学以及对哲学的误解

 糊涂老爷123 2017-09-21


哲学家们要干的可是细活:从每一个未经充分考虑的信条中提炼出心照不宣的预设和沉埋已久的意蕴,但又不可沦为尖酸刻薄、吹毛求疵。

—— 丹尼尔·丹内特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语:philein,意思是“爱”;sophia,意思是“知识”或“智慧”。因为知识几乎无处不在,所以创立哲学的希腊人认为无论何种领域,无论何人,只要是追求知识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哲学家。如此说来,哲学一度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中的一切事物。

这样的哲学观延续了两千多年。伊萨克·牛顿爵士(Sir. Issac Newton)《原理》(Principles ) 一书的完整标题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那是在 1729 年,牛顿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举世闻名的力学、数学和天文学的理论。当时物理学仍然被视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我们同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当前大学概况手册上列出的各种学科划入哲学的范畴。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生物学、政治学和其他大多数学科的最高学位都是 Ph.D,也就是哲学博士的原因。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发展壮大、自立门户的学科,哲学早已丧失了所有权。那么今天的哲学究竟是什么呢? 2012 年,得克萨斯共和党把反抗技术教学作为纲领,“意图挑战学生们固有的信念并从根本上削弱家长权威”。当然得克萨斯共和党并没有针对哲学本身,哲学也和削弱家长权威没什么关系,但哲学确实跟挑战固有信念息息相关。实际上,哲学正是对固有信念的挑战,它的方法是逻辑和审慎的思考。就拿当代哲学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定义。

哲学问题

要了解一个学科,我们得知道这门学科试图回答些什么问题。传播自由好不好?我们如何知道?以及,何谓自由?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如你所见,这些问题和经济学、物理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学科所能回答的问题颇为不同。

以下是几个哲学问题的例子。

· 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对素不相识的人负有道德责任?进而,在何种程度上我们对非人的生物负有道德责任?环境呢?我们对它负有道德责任吗?

· 从伦理上讲,政府的合法功能及界限何在?何种形式的政府是最好的?宗教与国家之间的适当关系为何?以上这些问题区分开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保守派和自由派、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以及神权政治和民主政治。

· 人类是否拥有自然权利?倘若有,那你是如何知道的?它们源自何处?是什么使一个人的权利系列高于另一个人的?

 ·上帝存在吗?同样重要的问题或许是,上帝存不存在,这真的有关紧要吗?

 ·结果能否证明手段正当?

 · 自我究竟是什么,倘若它毕竟是某种东西的话?人是否不仅仅是个肉体?人是否真的拥有自有意志?


·何为真理?何为美?何为艺术?


·是否可能绝对确定地知道一些东西?

·宇宙有目的吗?生命呢?宇宙整体是否有独立于人类心灵的秩序?


·时间是什么?


·大爆炸之前是否有事物发生?

是的,我们可能度过一生却从未花一分钟想过类似的问题;不过我们中大部分人至少对其中某个问题有过片断的思考。实际上,回避哲学思考有时也很难实现。只要我们的思考、讨论花了足够长的时间,只要我们的思考、谈论稍有条理,那我们很可能就和哲学沾了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困境提供了最好的例子。你会遇到这样的处境,需要在自己的需求和你在意的他人的需求之间做出个平衡,例如,你需要照料上了年纪的父母。当然,我们会试图确定责任的边界。但我们还可能走得更远,追问这何以是责任;甚至追问更普遍的问题,责任何以成其为责任: 它们如其所是地就被我们当成责任了吗?抑或责任意味着具体处境的某些具体特征,需要我们做出特定的应对?倘若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大学课程会有所裨益。其他学科告诉我们事物是怎样的、它们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发生,但并不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应该这么做。遗憾的是,大部分人思考到这个程度之后,就不知道如何更进一步了。

当然,能把人引向哲学思考的问题不仅有伦理困境。近日就有这么个争议:在关于进化的四个理论中,智能设计(Intelligent Design)能否算是科学的理论。诚然,有许多科学家打算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也有这个资格,但实际上它不是个科学问题,在科学杂志中你多半找不到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它是科学哲学的问题。

在日常语境中,哲学问题时时会不经意地出现。拿科幻作品当例子吧。这类作品常描述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人。我们是否可能在某一天造出真正能够思考的机器人?这问题也需要哲学来回答。你或许会说,等着瞧就是了。但光这样就行了吗?你没法仅凭观察知道机器是不是真的在思考。即便有一天,科学家造出了《铁甲钢拳》(Real Steal)中的地铁(Metro)那样的机器人,能走能说能行动,你也照样有理由否认它会思考。你或许会说:“它可不是有血有肉的。” 但是,来自外星系的存在者可能不是由血肉构成的但依然能够思考,那凭什么电脑要能思考就非得由血肉构成?难道是因为电脑没有“灵魂”或没有生命?那么究竟什么是灵魂呢?我们何以认为电脑没有生命?有生命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哲学家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分析并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哲学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我们没法通过实验方法来直接为之找到答案。最近,有实验科学家在一名瘫痪女子的大脑里植入了一枚芯片,能够从女子的脑神经向电脑输送电子信号。电脑对信号进行解码后再把信号传送给机械臂。这位名叫凯茜(Cathy)的女子没法运动自己的胳膊,却能用思想控制机械臂的动作。1于是问题来了:电脑芯片是物理事物,凯茜大脑中的电子运动也是物理事物;那么凯茜的思想是不是某种不同于或独立于电子运动的事物?这正是由来已久的哲学问题,即思想和大脑之间是何关系,而仅凭实验没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时候,哲学家还会追问那样一些事情,它们看上去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会对之大惊小怪,例如,变化的本质。事物一直在变,这很显然;或许我们从未觉得这里边有什么令人困惑的。事物变化了,意味着它与之前不同。这又如何? 拿一件事物来说,假如我们拥有了不同的事物,那么看起来我们就是在和两件事物打交道:

原初的事物和新的、与之前不同的事物。

那么严格地讲,我们是不是不应该说事物变化了,而应该说事物被替换了?假如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你把你买来的普锐斯汽车的每个零件,包括发动机组、门板、螺帽、螺栓、每一片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电池等等任何东西,全都替换过了,那么你是否还拥有一辆同样的普锐斯?倘若你把原先的零件收集起来进行组装,那么你得到的是不是原先的普锐斯呢?

这样的问题看上去似乎只跟命名法或语义有关,没啥实际用处。然而在人的一生中,基本上全身每一个分子都被替换过。那么我们就会想了:有人在年轻时犯了谋杀罪,然后在监狱里一蹲四十年。这个老头和当年那个年轻人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假如老人身上的分子没有一个和年轻人相同,那么可不可以认为年轻人其实是被替换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他的罪凭什么让老人承担呢,既然老人全然是另一个人?在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老人事实上有没有犯谋杀罪,而我们很难认为这仅仅是个语义学问题。

当我们的看法与希望彼此不相协调的时候,也会产生哲学问题。比如,我们认为事情发生都有一个原因。我们也相信原因使得结果发生——如果变质的肉引起你身体不适,那么它就使得你生病了。但是我们同样认为,当我们自由决定去做某事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强迫我们进行选择。这个想法似乎暗示着我们的决定是没有原因的。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对的?每件事情发生都有原因吗?还是一些事情没有原因也会发生?或者我们的决定实际上可能不是“发生的事情”?你能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吗?如果你曾进行过类似的思考,那么祝贺你,你正在做哲学思考。

对哲学的误解

我们应该在开始的时候讨论一下人们对哲学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在哲学中一个人的观点和另一个人的同样正确,任何对于哲学问题的见解和其他见解一样好、合理或者正确。当人们对价值问题发表意见时,这种看法尤为普遍。假设有人认为应该把收入的大部分拿出来赡养上了年纪的父母,而另一个人认为拿出一小笔收入就够了,你或许会说:“行啊,前者的观点对前者来说是正确的,后者的观点对后者来说也是正确的。”或许你认为同性婚姻没什么错,而你的室友不这么认为。你可能说:“嗯,我的观点对我而言没错,我室友的观点对他而言也没错。”

“我的观点对我而言没错,我室友的观点对他而言也没错。”这话的意思还远远没弄清楚呢。它是否意味着你和同性结婚是可以的,而你室友不可以这么做?你或你室友都不会认可这个建议吧。假如你室友认为同性婚姻是错误的,那么他或她的观点是,无论对于你还是对于他或她来说,这件事都是错误的,即,他或她认为同性婚姻错误。倘若有人认为同性婚姻没什么错,那么在他看来,这事无论对于你还是对于你室友而言都没问题。换句话说,假如对于同性婚姻是否有错这件事情,你和你的室友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你们两位不会都对。你和你室友的观点彼此矛盾,全对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观点也没法对:在哲学中一个人的观点和另一个人的同样正确,任何对于哲学问题的见解和其他见解一样好、合理或者正确。对于像巧克力冰激凌是否好吃这个问题,这么办或许行得通,但这样对付哲学是不行的。

还有这么个误解,认为哲学无非就是意见。说实在的我们必须和这一观点保持距离,起码我们不能认同“无非就是”。这是因为哲学要求意见得到好的理由的支撑。假如你表达了你的意见但未能提供理由,你的哲学老师多半会说,“唔,这意见挺有趣的”,但他不会认为你说出了好的哲学。哲学要求意见得到支撑,而这可不是轻松的活儿。

初次接触哲学的人常有一个观念:“真理是相对的。”这句话含义丰富。如果他或她单指人们的看法与他们的视角、文化有关,那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如果说由于人们视角、文化不同,同一句话既可能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那么他或她就错了。一句话不可能既对又错,一个人不管想用“真理是相对的”这句话来表达什么,它都没法表达上面这个意思。当然,两个来自不同文化或拥有不同视角的人对于同一词语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同,不过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另外人们对哲学还有一种误解:阅读哲学轻松愉快。结束了一天所有严肃的工作之后,你可以借哲学阅读在晚上放松一下。实际上理解哲学著作经常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们似乎都是用熟悉的、日常的语言来写作的,但那不过是假相。你最好做好精神准备,保持警觉,拿出对付数学、科学著作的态度来研究哲学著作。通读一本小说的时间只能在哲学著作中前进几页,这也应该在你意料之内。为了理解哲学著作,你必须反复阅读并且勤加思考。如果老师只给你布置了几篇看起来很短的阅读,别高兴太早。理解哲学要花费大量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