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帝国而逝 ——时代的挽歌(24)

 Greg4118 2017-09-24

随帝国而逝

                   ——时代的挽歌


九.和欧洲的间隔是一条英吉利海峡(下)


戴高乐是一个彻底的法国人,平生最大爱好就是力所能及地做让英国人不舒服的事情。比如英国人不是看退位的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不舒服吗?戴高乐就把他接去巴黎好吃好喝好住地伺候着,这样就可以多恶心英国人几年。

 

戴高乐给温莎公爵安排的住宅


当初舒曼计划的构思是向所有的欧洲国家开放的,当然也交给了英国。但当时执政的艾德礼工党内阁的立场正好就是丘吉尔在1930年的立场。要保持对欧洲的距离。而且天然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工党社会主义者们对于这种“拥有高度权限的组织”,也就是对于能够绕过各国政府权力,支配将来的共同市场的官僚组织这种构思就表示怀疑。本身当时无论是煤炭还是钢铁,英国都是欧洲最大的生产国,以工会作为后盾的工党无论如何看不出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产业交给欧洲来管理,“杜勒姆(Durham)的矿工们会同意吗?”,不少工党的议员们直接就质问:“这种强加给欧洲的寡头组织有什么权力对我们发指示?”,结果的结论是拒绝加入舒曼计划。


到这时英国人才发现当初艾德礼内阁拒绝“舒曼计划”是犯了多么大的错误了。最重要的是错过了参与制定规则的时机。以后再要加入的那个欧洲在国民主权问题上就不对英国人的胃口了,而英国又不是一个能够委屈自己来迁就口味的小国。加入最早的罗马条约实际上就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力,以后再加入则只有根据规则而承担责任的义务,更大的问题是连加入都成了问题。


在戴高乐看来,世界上就只有美国、苏联和法国能称为“大国”。当然这三个大国中法国小了一点,但法国可以通过联合欧洲的方式来和美苏抗衡,尤其是已经战败,全国涂炭的西德是最好的利用对象。而英国已经完全位于美国的影响之下,统一的欧洲如果接受英国的话就等于接受美国的影响,所以头可断血可流,英国人是万万要不得的。


英国人当然也知道戴高乐的态度,所以在1960年4月戴高乐总统访英的时候,祭出了女王这个大杀器。


实际上女王以及英国王室对“欧洲经济经济共同体”毫无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英联邦。因为虽然是残骸,但英联邦总能让人想起大英帝国,虽然英联邦内有印度这样的共和国,但是更多的成员国还是奉女王为君主,特别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铁杆保皇的盎格鲁萨克逊三兄弟都在英联邦内。几百年的传统还是能让女王在英联邦内还是能受到很由衷的尊敬,但在欧洲是没有女王的位置的,不管统不统一。

 

女王在维多利亚车站迎接戴高乐,麦克米伦站的多远啊


但内阁和首相的要求是不能置之不理的。于是,女王亲自去机场迎接戴高乐总统,在白金汉宫举行欢迎宴会,以女王为首,包括老伊丽莎白王后在内的全体王室成员出席陪同戴高乐观看在国家歌剧院举行的演出。而国家歌剧院的那晚的装饰则交给英国最出名的摄影师塞西尔·比顿进行。

 

王室成员和戴高乐以及25000朵康乃馨

可能会有人不知道塞西尔·比顿是谁。但没有人会不知道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巴巴拉·史翠珊,可可·香奈尔,邱吉尔、毕加索和伊丽莎白二世这些名人。要知道这些人最有名的照片都是由塞西尔·比顿拍的。梦露最喜欢一张她手持一朵康乃馨,躺在画有浮世绘的床单上,名为《永恒的康乃馨》的照片,就是出自塞西尔之手。

 

《永恒的康乃馨》

 

塞西尔拍的赫本

 塞西尔的工作场景

塞西尔用来装饰国家歌剧院的还是康乃馨,用了25000朵。

 

塞西尔拍的女王加冕标准照


其实戴高乐并不讨厌英国王室,在装饰着洛林十字的白金汉宫宴会上,戴高乐很动情地回忆了乔治六世在战时给他的“最宝贵的鼓励”,在日记中戴高乐对女王的印象是:“有学识,通晓世界局势”,但是王室和女王并不等于英国,对于戴高乐来说,只有法国的国家利益,几枚糖衣炮弹打不倒戴高乐将军。


1961年8月,麦克米伦内阁在戴高乐访英之后正式提出了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实际上英国的申请受到了法国之外的欧共体其他国家的欢迎,要知道欧共体内的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并没有任何排斥英国的理由。但是1963年1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欧共体在接受新成员问题上是需要一致共识的,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接纳就无法加入。意大利驻法国大使曾一语道破了戴高乐的心思:“戴高乐清楚地看到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将全面改变他想要的那种欧洲,欧洲将受英国和德国,而不是受德国支持的法国所支配。”


英国人没有放弃,英国人也不能放弃。加入欧洲已经成为英国的目标,无论是谁执政都要完成这个目标。1964年,威尔逊领导的工党内阁执政,提出的目标还是加入欧共体。1967年5月,威尔逊代表英国政府第二次申请加入共同体。


然而在1967年5月16日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戴高乐再次表示对英国加入欧共体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英国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没有准备好加入。他特别强调了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明确表示因为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加入欧共体之后的英国,、将会成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


英国加入欧共体的一个主要考虑是因为经济原因,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英国和欧共体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贸易额。而戴高乐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也就是着眼于这个原因,戴高乐不像给英国任何重建经济的机会。戴高乐的意见是一个经济虚弱的英国经济加入进来后将有可能对现有的欧共体市场造成破坏。


戴高乐甚至还想借英国企图加入欧共体的机会更加进一步削弱英国经济。不管二次大战对英国的经济造成了什么伤害,也不管英镑区已经被美国所强拆了,但是伦敦城仍然是世界的金融保险业的一个中心,英镑也依然是一种世界储备货币。法国在这个方面无法和英国相比,法国甚至不如战败国西德,西德还有一个法兰克福。所以戴高乐提出要英国结束英镑的储备货币作用,打起了英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英镑的主意。说如果英国人让步的话就可以考虑给予英国“联系国”地位。


1967年6月,威尔逊亲自出马游说戴高乐,7月4日,英国外交大臣布朗在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上提出,英国可以在必要情况下“作出一切努力,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来满足法国的要求。不过,戴高乐认为这远远不够,在欧洲防务上英国仍坚持借重美国,并且坚决反对建立欧洲核力量,这是他绝对不能答应的。11月27日,戴高乐再度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开宣布法国将再次否决英国的申请。


戴高乐否决英国申请后,威尔逊表示拒绝接受任何“联系国”地位,宣称英国要的是成为享受一切权益的正式成员国。威尔逊政府还试图依靠西德对法国施压,期望12月召开的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再次考虑英国的申请。然而法国根本就不同意将英国的申请列入会议议程,理事会因此决定不再进一步考虑这一问题。


只要戴高乐在任,英国就很难成为欧共体的一员。威尔逊也感叹,“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之间的关系将极难恢复”。戴高乐自己对他是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唯一障碍这一点毫不讳言:“英国有朝一日将加入共同市场,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好在这一天并不太久。1969年4月,戴高乐因国内问题被迫辞职,蓬皮杜接任法国总统。1970年6月,欧共体开始同英国进行谈判。6月下旬,英国终于同欧共体就加入条件达成原则协议。和英国同时申请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和挪威, 1972年1月22日,英、爱、丹、挪四国在欧共体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正式签署加入条约。1973年1月,英国、爱尔兰和丹麦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