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排湿不生病,三管齐下效果更好!

 星雨ic1o7b7uoa 2017-09-25


01



大家都知道,万病之源乃寒湿。身体里寒湿重,不排出去,久而久之,各种寒湿痹症就出来了。正如一根木头,长期处于阴凉湿润的环境,它就长出了蘑菇。如果你不把木头移到太阳下曝晒,没有改变它的生长环境,蘑菇摘了还是会继续长出来。


可悲的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十人九湿,寒湿缠身,百病丛生。正如王正龙在《灸法直论》所言,现在将近三分之二的人,鼻子旁边、眼睛下边都有突出的黑痣、肉疙瘩、或较密集的斑点,那是常年饮食不节或常吃冷饮的结果,这些人平时爱喝冰镇的东西,爱吹空调。


夏季进入身体里的寒湿之气,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会跑出来的!带入秋冬必成大患!


为了祛除病痛,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不长“蘑菇”,用艾灸排湿,是祖宗留下的救命之法。



02


很多人认为,秋季顺应天时做到养肺润燥即可,实则要注意自我身体的不同。现代人多湿气重。常出现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湿气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的,遇到寒就是寒湿,遇到热就是湿热,遇到风就是风湿。湿气在皮下,就会形成肥胖。所以在天气渐渐转凉阶段,一定要排除体内湿气,以免使身体出现腿脚,颈椎,腰背不便,关节疼痛,体抗力差等情况。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03


用艾灸去湿,有6大奇穴绝配: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


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5,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6,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灸疗时间


  每天一次,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艾灸一周后休息一天。



04


当然,要想排湿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可以用食疗的方法,去中医院要医师给你开个食疗处方,善莫大焉。喝喝艾草茶,其实也是一种排湿的好方法。


艾草是纯阳之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有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的功效。用艾草来排湿,可以多种方式来配合使用。


最理想的艾叶祛湿,是在早晨做艾灸,艾灸前先用艾叶泡脚,然后再艾灸。前面介绍了,脚底的涌泉穴是湿气的入口之一。其实,涌泉穴也是排湿的出口。艾叶泡脚排湿,一身舒畅,再做艾灸,效果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