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古城」街巷逸事——琅瑚街忆旧

 唯我英才 2017-09-27

琅瑚街位于原城隍庙街往东至北大街二道口,与前平嘉胡同西口斜对,中段南通紫河套,北通后福盈,路长340余米,它的得名和街西口与城隍庙毗邻的土地祠大有关系。若问土地祠建于何年,由谁所建,这与当年的张柔有关。张柔原为金朝将领,以后被迫降蒙古,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攻陷保州,屠城三日,文物古迹、房屋建筑尽毁,保州移治满城。后来张柔成为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他于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将保州治所回迁。在残留的废墟旧地上重建保州城时,共建寺、庙、祠、观、庵等数十座,其中就包括土地祠。他之所以建土地祠是因为对土地的崇拜源远流长,从敬奉“后土”到“社神”进而到“土地神”,无不表明人们对土地的敬重。沿袭到明代时,由于朱元璋对城隍的大力推崇和加封,城隍步步高升,“土地神”就降为城隍的下属。

「漫话古城」街巷逸事——琅瑚街忆旧

琅瑚街

拜祭土地神,在民间已成为深入城乡的民风民俗。而土地庙(祠)则是城乡必有的祭祀场所,连衙署内也建有土地祠。明代以后,也许是土地神的形象和“级别”随着朝代更替越来越小,土地庙的规模也相应地越来越简陋,大多是一座孤间小庙,内供奉泥塑的土地神像,还有的村仅有一座像现在电话亭那么大的小庙,没有神像,只有一狭小长条木牌上书“当方土地之神位”。

惟独保定土地祠与众不同,一是建于元代而且规模大,二是为官方祭祀之处。它坐落在琅瑚街西口,坐北朝南与城隍庙相邻,原有三套院落,三楹大殿和属配厢房。大门两边左有石狼,右有石虎,狼虎街之名源于此,1918年雅化地名时,以谐音改称琅瑚街。清同治十年(1871)直隶总督李鸿章在这座土地祠里,办起了直隶官刻印书局,除印刷《畿辅通志》、《保定府志》和县志外,还承印莲池书院课艺、私人撰著及承印各省分担的《四库全书》等,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存和流传做出了贡献。可惜光绪二十六年(1900)闰八月十九日,英、法、德、意侵略联军攻陷保定府,驻北城的德军占此,竟用这些珍贵的书版当柴烧,统统付之一炬。这页耻辱的历史,保定人民不应忘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