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拖延症 焦虑症 抑郁情绪,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

 漫步之心情 2017-09-27

我一直以来都是重度拖延症患者,频发性焦虑患者,现已完全治愈。

久病成医,我的切身经验也许可以帮助你走出这个困境。


我有定向型拖延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立马去做,比如有段时间爱上了骑自行车,早上五点醒来立马就下楼去骑;工作的时候遇到我负责办一场自己喜欢的活动,可以当天精神抖擞地写策划到半夜。

但对于那些不得不做的无趣工作,我能拖就拖,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学生时代每一个寒暑假作业,不管放假前我立下多少豪言壮志说自己一定要前两个星期写完,但最后一定会拖到开学前一周才动笔。

但其实假期的每一天都过得不踏实,临近开学时还会天天做噩梦梦见自己作业没写完,但白天还是照常拖延。

这种拖延状态延续到了工作中,就变成了领导安排的任务说一个月内完成,我一定会拖到最后一周才开始做,引来很多不满。


拖延症的根本原因

1.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得出的帕金森定律被誉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帕金森定律最初的含义来自一句谚语:

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意思是工作会膨胀,以至于填满消耗所有的可用时间。

不论工作、任务多大,它都会吃掉所有的规定时间。

工作效率根本不取决于任务本身的大小,一旦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某项工作,就会自觉地放慢节奏,迟迟不开始。

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因为迟缓开动带来的拖沓感而产生消极情绪,越来越不想开始启动任务。

只有在马上要交账的压力下才会动手。“自由安排度高”反而成为了拖延的重要原因。

在现实中往往会发现,一项任务给予的时间越充足,完成计划的时间往往会安排越放任、浪费的时间会越多,人因为拖延产生的焦虑感和内疚感会越强。


2.工作本身的强迫性质

瑞士心理学家克拉帕瑞德指出:“强迫的工作,是一种违反心理学的反常活动,而一切有成果的活动都以一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关键是,当代的大部分工作乃至教育十分具有强迫性

这在人类生理上就决定了你的抗拒

所以总结来说,拖延症是完全符合心理学规律的现象,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面对的可能性。我们完全没必要因为自己的拖延症而自责、自我厌恶、内疚。


帮助解决拖延症的黄金法则

1.先马上把小任务解决掉

那些任务中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任务,在接到任务后就必须尽可能快地解决掉,先马上做简单的、快速的工作,很容易形成正向激励,先易后难一定是最容易坚持下去的。而且先解决掉若干小任务后,你的to do list上面就只剩下一两项了,无形之中减少了未来的提醒成本、搜索成本和回忆成本等3个成本。


2.用自我激励代替自我谴责

拖延症往往带来极度的焦虑感,上进正义的自己会下意识地责备自己拖延和堕落,焦虑、内疚、自责就这么产生。

可谁不是一边内疚自责,一边拖延着呢?

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内疚和自责会降低我们的自尊,让我们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内疚和自责也会带来更多的压力,而压力会让我们更容易屈从诱惑。

研究发现,当人们屈服于诱惑时,不让他们感觉到内疚,相反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居然能够增加人们抵御下次诱惑的能力。相比于内疚,自我谅解反而更能增强责任感。这是因为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反而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无能。一旦摆脱了内疚和失败,我们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内心的挫败感了,这样,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增强我们的自控,在和诱惑的战争中重整旗鼓。


3.发挥梦想的力量

目标思维非常重要,它会让我们从拖延的迷雾中看清前进的方向

而拖延的时候正是自己忘记了目标的时候

时刻提醒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高效率完成这份工作能对我的目标有什么帮助?(例如我好好做,可以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有助于我升职)

能够有效在心理上激励自己赶快前进。


4.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始做一部分

人对于未完成的东西,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执念。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契可尼效应。

简单来说,如果给你布置一系列的任务, 并且在一个任务还没有结束时,就让你放下它,着手做下一个,用不了几次,你就会感到非常难受——那些开始了却「未完成」的任务,就像一根刺,梗在你的心里,一定要把它拔掉才会感觉舒畅。

我们会期待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因为这才是我们的大脑所认为事物的「合理的样子」

当我们进入状态,着手去做时,就相当于开启了一个任务,将「要不要做」变成「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完」。

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利用最先时间开始,后面继续做下去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