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报名家学院&灵聿工坊首届洪厚甜魏碑书法学术高研班丨师生作品特辑

 lxyztcj 2017-09-27

2017年8月21日,为期7天的美术报名家学院&灵聿工坊首届洪厚甜魏碑学术书法高研班在杭州完美收官。学员们经过半个月的用心创作,坚持贯彻洪厚甜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魏碑的临摹到创作,最后呈现出一批喜人的结业作品。

同时刊发一篇本届学员周中罡的学习心得,他通过文字记录了本次学习过程中洪厚甜老师对于魏碑学习的教导思路和方法,学员的所学所得。

以此作为本期学习的小结与大家分享。





记首届洪厚甜魏碑学术高研班的专业化教学

                                                                           

文 / 周中罡


唯有吃透北魏,精研唐楷,

才是新时代楷书突破的不二法门


作为中国书法的中坚力量,洪厚甜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崭露头角。30年以来,洪厚甜先生的楷书风貌独树一帜,尤其是对魏碑的深度娴熟,与唐楷的精研相结合走出的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开班仪式


在开班仪式上,洪厚甜老师对学员们强调:纵观世界艺术史,唯有书法这门独具特色与个性化的艺术形式,才是真正独有中国魅力的原生艺术。杭州是近现代书画艺术的中心,大量伟大的思想者与艺术家都在这里产生,是一个标志性的高峰区域,是这里的山水、人文气息和历史积淀,环境与人的交融,形成一种特有的状态。本次高研班在杭州开课,也希望借这种延续的势态与气场,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通过全新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在楷书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有幸参与其中,成为亲历者、见证者,何其幸也。

书法学习有内在的规律,就是依赖范本的学习与研究,通过专题班,对书法史宝库中魏碑与唐楷的艺术风格学术领域的认识,推而广之,是建立一种对书法学习判断与鉴别的能力。

楷书,只是在魏碑与唐楷两种之间便可涵盖完毕,艺术风格的定性,从魏碑到唐楷,一阴一阳,后来者无非是在这二者之间的偏移。广义的魏碑和唐楷,都是指那种典型特征与风貌的书体,是一种风格与审美典型;而狭义的是指哪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书风与作品。

社会历史变迁,必然带来文化的变异,中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北方的强悍与南方的柔美,都在这里汇聚。要掌握楷书,唐楷的骨子里是靠魏碑支撑起来的,只有深入研究魏碑,才能把握唐楷,不溯源头,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北魏 石门铭


与王羲之同时代的魏晋时期,北方文化人的智慧,完全可以与东晋士大夫书法相媲美,更具大气象、大格局,除了摩崖、造像,在碑版与墓志的刻工上,也不乏精致的细节审美。这些都是吃透了汉字结构的大家手笔。所以我绝不赞成把北魏书风归为民间书风,而是官方、名家与民间工匠共同形成的文化遗产,这些书写与刻工精良的成熟作品,是高层次的书法艺术成就,魏碑在中国书法史被形成几百年的忽略与冷遇,是东晋士大夫形成主流,所压抑的结果。反之,今天来看,这也是一个后来反弹的机会。


楷书的发展与方向,唯有吃透北魏、精研唐楷,才是新时代楷书新突破的不二法门。魏碑由碑版、墓志、造像与摩崖四大板块构成,时间之水不可逆流,因而北魏不知有唐;历史覆盖,唐也无法一览完整的北魏全貌。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北魏出土的墓志碑版一览无遗,我们站在高处着眼,便可以超越唐人仅仅在碑版上取法北魏,通透研习,必然更胜一筹。


单纯于魏碑或者唐楷下功夫,皆有局限。珍惜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机遇,这次的魏碑学术高研班,便是从学术角度进行对比练习,精准把握两种书风的细节姿态,魏碑的大篆、唐楷的小篆线质的本质区别,从而领悟到楷书的博大精妙,以及自己的未来突破着力点。



魏碑与唐楷的交互体验,

 感受书法演进的时空穿越之旅


字体演进是随社会主流文化所决定与推动的,更是历朝历代的政治与文化运动的结果,洪厚甜老师以纵横捭阖的历史人文背景作铺垫,进而落实到实践出真知,从技法上深度追问与解析,魏碑的一个帖、一个字、一个笔画的具体书写技巧。第一单元以魏碑《石婉墓志》和唐楷《雁塔圣教序》对比,找形态近似字样进行细节对比。整体气势的把握与判断,魏碑字体有明显的中心下坠,平实、厚朴,运笔先重后轻;而唐楷形态向上,灵动、飘逸,运笔先轻后重、饱满。


北魏 石婉墓志


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观察点画形态与线质,原章法整体的气象,练习字的结构与章法布局,在整拓页面寻找大小、倚侧、错动、疏密。


最核心的技术原理,是两种楷书的线质区别,魏碑采用大篆的绞裹笔法,线条有强烈的摩擦力;而唐楷采用小篆笔法,运用提按平动,线条流畅而具弹性,可谓一语中的,窥破玄机。


洪厚甜老师特别强调,作为学术性的研究,与普通书法爱好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海量信息的汇聚,才有专业素质的习惯养成。除专业理论学习外,必须从日常的坐姿、握笔的基本姿态,到笔墨纸张的选择与运用等等,均有严苛要求。

学会判断作品的优劣,提升甄别鉴赏能力,必须先有审美意识上的开阔眼界,才有手上功夫的提升。从线质与字形的把控,对作品的判断,与学术客观相吻合,则证明自己方向的正确性。

鉴赏与创作相反,创作是从局部到整体,而鉴赏是从整体氛围着手,总体把控为第一,书法作品的第一价值是笔墨的价值,作者调动所有的素养进行美的表达,最关键处是先有整体意境,才有生命力与个性语言。


洪老师教学员如何评稿


人人过把评委瘾


面对大师经典作品的真迹,猛然产生一种被人向上一拽的感觉,瞬间受到艺术的冲击与震撼,那种美妙体验,是无上的艺术享受。看赵之谦的印、八大山人的画,都是鲜活的,会呼吸的作品,是不可逾越的高峰,高山仰止,美不胜收,令人陶醉。所以,每日要求学员们自己进行作品评选,无论是被挑选进来还是淘汰出去,都必须遵守从一人提议,三人以上复议的原则,公平、合理、不感情用事,从而习惯规则的运用。

在第一阶段,以《石婉墓志》和《雁塔圣教序》对比,魏碑20公分以上大字,让毛笔充分铺毫,感受粗犷的视觉冲击力的练习之后;第二单元,进入精细化训练,选用《张猛龙碑》与《九成宫醴泉铭》对比练习。


碑版是唐楷取法的主要对象,除了笔法运用的差异,唐楷主要在提按上下功夫,其字的结构,多以纵向取势,偶尔夹杂横势,提升整体势态的丰富性。


从粗犷雄泽走向精致文气,在材质材料的选择上也需要讲究。纸笔墨精良,字迹结构精准,字的空间距离愈加舒朗雅致。



  名师导航,不畏书道有迷途;

囊括真经,喜看学子跃龙门


本次高研班,完全按照专业选手的高难度动作短期集训,完整地传递一个魏碑学习的思想体系以及技术方法,树立正确的学术思想、观念、高度。通过示范来深度研究,犹如人人获得一张藏宝图,真正的寻宝,以及获得宝藏,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体现。本次所罗列的范本,每一个深入半年,坚持不懈,遵循步骤与规律,稳扎稳打,爆发式的学习与平素自己的其他书体练习,交替进行,有了清晰的方法和认知,必然寻宝不难,学有所成。

美的终极目标不是表面漂亮,美是第一眼能打动人,但貌不惊人的背后,是丰富的内涵,越看越耐看,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在于使人产生无穷的联想,引领人往深层次的审美空间去遨游。


魏碑与唐楷两者间的典型区别,魏碑是大自然中的一片原生态林子,有天然的野趣;而进到唐楷时,就像一片规整的园林,有了更多的标准与人为的整饬。


《九成宫醴泉铭》与《张猛龙碑》字形对比

就书法而言,没有粗犷的气质,就没有碑。生拙、雄强、粗犷、奇崛、秀润是前提。而唐楷在修饰中尚具有原始风貌,古气、灵巧,修饰过多则肤浅。大师对字体结构进行改变,做出属于自己审美的独特语言,比如欧阳询对汉字的改造,影响了宋代开始的活字印刷,沿用到今天的标准化的宋体就是脱胎于欧体。

对于资料的学习运用,洪厚甜老师强调:要精,最好是看到帖的真迹、原碑与原拓;只有看过真迹之后,脑海里留下这个原貌,储存了这个信息,在未来的任何时刻,只要见到一个模糊影子,也就会立刻闪现出那个特征来,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重要的是全息概念在大脑里早有储存,这是一种信息引导而还原,是艺术再现。其次是多版本的对照,不同阶段可能对于不同版本的帖就有不同的收获,因而同样的帖,也可以多多益善。


对于临帖示范,尤其碑版、摩崖类的临写,重在还原其精神风貌,而非描摹外形。要还原书写性,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术表达技巧,碑是修整过的,只描画形态,那不是研究书法艺术,会把人带入死胡同。外形有差异,如一个人的着装,换了衣服,外形换了,但骨子里还是那个人,所以内在的气质特征最为重要。因为其外形有七八分相似,利用书写性来表达这个帖的味道则足矣。


洪老师课徒 临《石婉墓志》


魏碑的四种形态,从精致粗犷,分别是墓志、碑版、造像、摩崖。笔墨与大自然相融,格局与韵致,尽在造像与摩崖之中。奇崛是北魏魏碑的运动态势,从野到文,文质相济,品格不失。对于临写后的改造,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弱点反而或成为特点。


学员临《孙秋生造像》练习


不同的人临帖肯定就有不同的风格,合理对待老师的示范,所有示范都是加入了别人自己的理解,既要参照老师临帖的模样,更要分析原帖,而千万不要一味只对照示范来学习。比如去旅游,你的目的是看风景,但整一个旅程下来,眼睛都在导游身上,那将是愚蠢的行为。

创作来自于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历代书法理论,庞杂万千,莫衷一是,需要超高鉴别能力才能去伪存真。而所有理论,都是别人感悟的角度,在理解这些理论时,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鉴别,融入自己的见解。但创作也有基本规律与公认的法则,其中关于整体篇幅中,字的态势运用,须掌握好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字是静态,三分之一属于动态,再有三分之一在动态之间。这种比例是一种宽范围的概念性感觉,太静则死,太动则乱。这种原理颇似大自然的天气,在阴、晴、雨之间交替循环,才是自然之道。


洪老师题跋


作品幅式,有基本的传统格式,也可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整张、单条、斗方、对联均可。认真琢磨需要书写的具体内容,字数的多少,选择的字体风格等等。书法是即兴发挥的艺术,尽管有前提构思,但不同于绘画或摄影,无法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兴之所至,把握笔墨在纸上的瞬间生发效果,甚至偶然出现神来之笔,包括使用涨墨、飞白等特殊性增加趣味,偶然所成,无可复制,这便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洪老师现场为学员们示范创作


书法是笔墨纸砚的综合艺术,除了花功夫在书写的练习,其中所涉及的任何环节,比如纸张的裁切方法,写楷书的线条界格,需要审美素养的基础,也需要认真严谨的态度,既是知识积累也是享受,更是构成整体作品表达不可分割的细节构成。

魏碑作品宜质朴、简单、大气。衡量作者的水平,在气息格局与基本功,不在格式花哨。切忌在纸张上用多色纸张拼贴,包括一张纸出现各种字体,都是属于耍花招,也属今年参展流弊,已在国展上进行遏制。

书写内容则必须严谨,务使文字不出错,包括异体字、繁体字的正确使用。书法讲究综合素养,除了书写能力与规范,在文字原创,包括长款、穷款运用的标准,盖印的手法,都是作者素养的体现,尤其盖印,宜少不宜多,宁缺毋滥。





师生作品特辑




洪厚甜(导师)

90x60cm




张岚

177x49cm




陈建良

200x50cm




周中罡

181x24cm x2




郝海波

138x35cm




芮兰芳

138x35cm




贾海梅

138x34cm




冯莉

175x65cm




苏超

138x70cm




段保卫

138x48cm




刘慧忠

138x70cm




徐勇

138x48cm




胡萍

180x96cm




朱金红

180x96cm




冯颖妍

181x51cm




谈海明

180x62cm




李香凝

173x63cm




叶鲲

180x48cm




姜春

180x49cm




郭有志

178x60cm




权友明

181x24cm x2




王子明

181x32cm x2




俞燕芬

179x36cm x2




李东明

150x35cm x2




瑞福英

138x35cm




张树东

175x47cm




沈安岗

138x68cm




韩焕成

180x48cm



首届洪厚甜魏碑学术高研班全体师生合影







灵聿工坊,一个为书画爱好者绘制理想蓝图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