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来源于一本描述经典金融投机事件的书,在这里我就不多加赘述。 显然,今天要说的事以金融投机为主题,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如果和你们说一朵郁金香的价格要高于一幢房子,你们一定不会相信,甚至还会嘲笑我是疯子,然而我今天可以很笃定的告诉你,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在17c的荷兰,引发过一阵郁金香狂热,在高峰期,郁金香甚至比房子还贵,夸张程度丝毫不亚于改革开放前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实际上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投机炒作,当时的郁金香被视作荷兰贵族身份的象征,因此商家为了销量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称郁金香其实是由皇冠、宝剑与金块化身而成,自然,此营销手段大获成功。 整个荷兰都以买到它为骄傲,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当时所有人都会觉得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但沉浸在热潮中的人们万万没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崩溃尽在眼前。1637 年 2 月 3 号这天,整个郁金香市场刹那间崩塌,让不少人血本无归。 追溯到到金融投机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在投机的背后深藏着乌托邦的虚浮。此外,投机不仅仅是一种贪念,而是对抗现代经济制度下理性的物质主义,是一场傻瓜的盛宴。问题是,狂潮尽褪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回到常态的规范世界? 无独有偶,在十几年后的英国也兴起了一场全民炒股狂潮,一个船长在一次成功的冒险中带回大量的财宝,而当时的赞助者也得到了巨额报酬。 面对如此绝佳机会,投机者们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呢?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发行股票集资,计划打捞沉船以取得财宝。然而这些所谓的集资公司花了大量钱却什么也捞不到,最终在1695 年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倾塌。 通常来说,产生炒股热有两个原因,一是出现一个全新投资目标,二是当某个投资标的获利越来越高。紧接着,狂飙的股价吸引来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前来投资,不,确切的说是投机。 因此,进入金融市场前,最好事先研读过历史与大众心理学。 全民炒股之后接下的南海泡沫,1929 年开始的大萧条、1980 年代美国的垃圾债券和日本的泡沫经济、2000 年的网络泡沫、乃至于 2008 年的金融海啸,也几乎都有相似的特征和成因。 其实,金融市场里的投机行为比比皆是,最后导致失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有些散户明明投资失败却还不愿收手,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越赔越多。 '除非人类能找到一个改变天性的方法,否则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