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那么大,你有几个黄金周?

 hercules028 2017-09-29

每年的十一黄金周,中国最好的风景在哪里?不是黄山九寨沟,不是桂林张家界,而是朋友圈:诉苦的、赌咒的、发誓的、谩骂的,所有人都把放假前的美好憧憬忘了个一干二净。也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号召我们“说走就走”,好!仰天大笑出门去,然后,说踩就踩,一个个脚后跟。世界辣么大,你想去看看?好,给你看一个个后脑勺。去远方放飞心情?哦,远方是肯定看不到的,性情倒是可以陶冶一下--毕竟,你一定能学会耐心。

为何黄金周总是这么堵?辩方称,中国人太多!公共政策部门和景区能解决好这么多人的出行,已然是壮举了!

真的是中国人太多了? 

根据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报告,尽管面临恐怖攻击的威胁,2016年的法国仍蝉联全球最热门旅游胜地,美国和西班牙排名二、三。

中国,则以全球第四的游客,创造了全球第一的拥堵:

丽江。40万游客涌入,旅社一床难求。睡在地板上吃灰尘,说好的文艺小清新呢?


张家界。118万游客涌入,据说玻璃栈道很惊险,可你低头能看到脚下吗?


鼓浪屿。日均9.3万人次,想去看海?去年排队几小时一公里,日落前到不了海边。

故宫。日均接待17万人次,想看文物?开什么玩笑,到处都是人物!

..............................................................................................................................................................................................................................................................................................................................

<这不是分割线!这是人好吗?>

然而,人多,似乎也并不一定代表拥挤:美国黄石公园每年接待游客高达400万人次,不仅旅游体验很好,还实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

中国呢?景观类似的是九寨沟,每年500万人次,已经养活了众多段子手。

著名的圣城耶路撒冷,全年接待290万游客,对一个不大的城市来说,算得上海量游客了,然而,你在耶路撒冷,看不到那么密不透风的脚后跟和后脑勺,你可以用全部身心去感受三大教中心的独特信仰之美,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两相比较,答案应该已经很明显:中国人好扎堆儿出游!那么现在再来看看所谓的“人多”论,不仅没有揭示真相,反而很有遮蔽真相的嫌疑。在揭开真相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扎堆儿玩?

 

羊群效应

经济学里,用“羊群效应”来描述个体的从众跟风。群羊平时各行其是,一旦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会不假思索一哄而上。前面有狼?旁边有草?统统视而不见。从众心理极容易导致“盲从”,最终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中国人的旅游,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一场羊群大戏。国内著名景区一到长假,客流严重超载,旅游业者如临大敌,加班加点备战。假期来到,战争立即打响,人流如洪水般淹没景区,拥堵不堪,物价飞涨,游客花了钱,体验却十分糟糕,不仅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产生了怀疑,对当地也产生了恶劣的印象。

疯狂的人流涌过后,繁华落尽,曲终人散,只余品牌丰富的处处垃圾和“到此一游”的书法艺术。黄金周供应严重不足的基础设施,此时严重闲置,众多冷门景点更是入不敷出,公共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供需曲线的结构性交错,带来了严重的经济代价。

其实,在黄金周这种旅游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时段,跟随人群爆发式出游并非理性选择,即使出游,也应选择一些冷门景点。这世界并非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可为何大家就是爱扎堆儿那几个热门景点呢?

中国人的文化中,有个非常独特的“核心”概念,没去过长城和故宫,就不敢说去过北京;没去过外滩和东方明珠,就不敢说去过上海。于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老佛爷百货,全是中国游客,连黑人和吉普赛小贩叫卖都直接用汉语---根据巴黎旅游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巴黎游客抵达数为760万,其中380万是法国人,其次是60万美国人,中国游客只有6.4万---巴黎只有埃菲尔铁塔和老佛爷?塞纳河两岸历史悠久的咖啡馆,绿草如茵的杜乐丽花园和银杏大道,都是巴黎人特别喜欢的去处,难道不“代表”巴黎吗?为什么不先做做简单的调查,自己去发现美、寻找美呢?


北京的四合院和小胡同,乃至首钢、焦化厂和玉泉路的废墟,现代与传统的交织与迷茫,吸引不少探寻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老外,国人却少有问津。为什么?因为北京的地标是故宫、长城、颐和园。

还有一点,我们习惯于活在别人的判断中、众人的推举中。什么景点红了,就成了新的地标,朋友圈立刻召开晒图大会,而你若拿不出参赛品,岂不忒没面子?

核心意识加上从众心理,长此以往,在浮躁而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出行,追求的已多非崇尚自然和人文的陶冶,也未必真的有鉴赏风景和人文的心思,而是陷入到别人的期望中,追求一种攀比文化和面子文化。缺乏特立独行的意识和勇气,别人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这正是一种文化上的羊群效应。

从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标准”,由于个人知识或信息的缺乏,对事件和现象的判断往往来自他人,“别人都在做的事情”遂有强大的说服力;从众也是一种压力,在一个群体内,“众”的一致性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权威式的意见,给个体造成一种特殊的压力;从众更是一种归宿,在群体中,当个体的行为、态度、意见与大家同步时,就会产生安全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群体生活中去。

显而易见,在蜂拥出行的人群背后,欠缺的是个人意识的觉醒!

世界那么大,你有几个黄金周?

羊群效应本身并不可怕,尽管人群习惯于被动接受那些强势的观念和行为,但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群体中的个人选择,会针对市场的反馈信号作出反应,逐渐收敛至合理行为。

在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法国,70年前已经实现年薪假制度(1950年法国人均GDP为288美元),工龄满10天就有长达30个工作日的带薪假期,且雇主必须提前2个月告知雇员休假时间。如果雇主没有履行,会被处以巨额罚金,而雇员控告无需举证,雇主则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遵守了安排员工休假的义务。

如果每个人都有休假的时间和自由,就可以更加平均的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获得良好的出行体验和公共设施的充分利用。这体现了一个经济学原理: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比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平滑。 

国际劳工组织1970年《关于带薪年休假的第132号公约》,要求各国承诺为劳动者提供至少18天的带薪年休假。很多穷国都履行了这一公约,卢旺达18个工作日,乍得24个工作日,捷克18个工作日,乌拉圭20个工作日...这些国家并不富裕,却为劳动者提供了休假的福利和人格的尊严。

当带薪休假低于国际标准,且长期未受法律保障,节假日又因为各种政治和象征因素安排不合理,我们蓬勃的出游愿望,除了黄金周那几天,还能如何实现?先提(qiang)(po)集中式休假,诱发出爆炸式的旅游需求,而景区提供的服务又是固定限量的,最终,外部性的人为因素干扰着需求曲线,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必然产生,看似红火的所谓黄金周,只不过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一地鸡毛而已。

假如您十一期间要出游,请不要再埋怨中国的公路太窄、景点太小,尤其是中国人太多了!当您埋怨别人为什么要凑热闹出门时,想一想你自己为什么要出门。当您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凑热闹出门时,再想一想你自己为什么要出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