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大国工匠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文化界的朋友计划系列报道,让我推荐一些能够代表中国智慧、高超技巧的一些古代创造。我首推就是中国古代陶瓷,登峰造极、鬼斧神工、奇工巧技,中国陶瓷满足了一切可以想象的条件。 中国文化和文明究竟有何世界意义,国内谈论不多,这还不完全是出于自谦!实实在在是研究不够,没有多少人会花一生的精力,去为中国古代的科技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重文轻理”的历史传承过程中,我们记录下来了皇帝的宫闱情事,却没有记录中国的科技,科技都搞成了一个神秘,至今还在神秘之中。尤其是瓷器的神秘至今让我们一些人搞的神秘兮兮,把宋代五大名窑搞的迷迷糊糊,把后周的柴窑、元代的瓷器搞的不清不楚,所有的鉴定活动犹如是在“跳大神”。对于民间收藏更是不理不睬,真是糊涂到家了。 这就是我们善于急功近利、忽视稳定扎实的科学研究,遇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这就是基础不扎实的原因之一。 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竟然让英国人完成了。长达2000万言, 计划出7卷34部,现已出版了15部。 最先关注中国古代科技的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他用了整整半个世纪,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科技遗产,当他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走了很长一段路程之后,兴奋地告诉世人:“一个多么光彩夺目的宝库逐渐打开了!” 他写了他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的英文版序言中写道:“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和发现,考古证据或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与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 无论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移的方法,或是第一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或韧性铸铁犁铧,或地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或皮肤与内脏的关系,或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居世界第一。” 他又说:“当然,带有沙文主义思想的西方人总是试图将欧洲所受的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影响缩小,但确凿的证据往往令人非相信不可。” 李约瑟博士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他以公正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充分肯定了中国古老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引起我们许多的思考。 这本书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来证明中国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是很发达的,许多产品巧夺天工,但是只有瓷器在海外享有极高的盛誉。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像是镶嵌在皇冠上的一粒珠宝,晶莹透亮,闪闪发光,放射出科技与艺术的光芒。 瓷器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发明权属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中就有了红陶,以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又出现了“黑如漆,薄如纸”的黑陶,秦代兵马俑陶器简直是世界奇观。 汉代开始发明铅釉技术,东汉末年完成了由原始瓷器向青瓷的过渡,南北朝时期有了成熟的青瓷器,而在隋唐五代进入高峰期,宋代继续发展,越窑所产的“秘色瓷”名冠一时,有“九秋雨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誉,柴窑的“雨过天青色”、耀州窑的“姜黄”、钧窑的“钧红”和“钧紫”、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都很出色。 与此大致同时还出现了黑瓷,到宋代大盛,以定窑的“黑定”、福建的“乌泥建”、“黑建”、“紫建”最为著名。从南北朝起始有白瓷,它为影青、青花瓷、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唐代邢窑的白瓷“如银似雪,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宋代定窑的“象牙白”也颇名贵,景德镇窑系的“影青”十分精致,自元以降青花瓷异军突起,彩釉中有“釉里红”、“祭红”、“孔雀绿”、“娇黄”、“素三彩”、“郎窑红”、“美人醉”等精品,清代雍正乾隆瓷器达于高峰。 中国瓷器的外传,最先可能是朝鲜、日本,自唐以来传至西亚,东南亚和南亚,以后再传入欧洲,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明世界。 在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之时,欧洲人心目中的瓷器与中国是紧紧相连的,英国人称之为 China,它既是对中国的称呼,又是瓷器的名称,换言之,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法国著名小说《牧羊女亚司泰来》的男主人翁雪拉同常戴一顶青斗笠,在人们的思想上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当中国的青瓷在法国风行以后,人们便把它叫做“雪拉同”。 大概在十六世纪以前,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很有限,大都通过阿拉伯人转手,因此在欧洲格外珍贵。据说,撒克逊选帝候粤古斯特二世曾用600名御林军从普鲁士国王威廉手里换取127件中国瓷器,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一大奇闻。 1604年,荷兰海军袭击葡萄牙船“卡特丽娜”号,从船上掠取了中国瓷器60余吨,运到阿姆斯特丹拍卖,轰动了整个欧洲。 “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她“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她“温润纯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她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情景交融。龙泉青瓷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多少文人墨客,用尽华丽的辞藻来赞美龙泉青瓷。 携手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次次作为指定“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世界各地的嘉宾、贵客,龙泉青瓷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以完美之态亮相于世界大舞台,续写“雪拉同”美好的现代传奇。 明天继续寻找国宝瓷器之旅,找到精华,也就找到了民间收藏的伟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