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普及】游泳运动的四个解剖特点

 零壹贰012 2017-09-30

游泳运动有以下四个解剖特点:


1、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肌肉是由特殊分化的肌纤维构成,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适宜的肌肉初长度会使收缩力量加大。根据肌肉初长度与肌肉力量之间的关系,游泳应作充分考虑收缩前肌肉的初长度。如果划水前肌肉已被适当地拉长,划水时除了能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因此在伸臂动作时肩拉开与臂伸展有助于原动肌群预先拉长处于最佳的初长度状态。


2、符合肌肉舒张收缩机能


骨骼肌分布于人体的全身,每一肌束均有它的起止点和收缩机能。游泳动作是围绕人体的多关节进行的。关节的任何一个运动轴均有与拉力方向相辅相成的多组肌群各自起着不同的收缩机能作用。在同一动作中不同肌群有各自先后不同的收缩机能顺序。凡是与原动肌机能相符合的动作,肌肉所获得的收缩力相应就大,动作效果好。


以参与手臂划水动作的有关肌肉收缩机能为例:向内划动作中,由于动作方向向内向后,与胸大肌、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等收缩机能相一致,其肌群收缩产生的力量就很大。如果划水动作从开始就在肩轴以外向后进行,对可以起到内收、外旋和屈臂机能作用的肌群收缩力降低,有的肌束甚至不参与收缩,起不到应有的机能作用。

3、肌肉工作的协调配合


即使是最简单的人体运动,也是由众多肌群单位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一个动作依靠原动肌群主动收缩完成运动,协同肌群起着调谐放松、协调、固定作用。这种肌群间的分工协作,对有效完成人体动作是必须的。


为了说明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爬泳臂划水为例;划水的前半程,主要以屈肌肌群起到完成手臂做向内向后屈臂划水动作的作用,而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肌群起到舒张作用,冈上肌等肌群起到协同作用,三角肌起着固定肩关节的作用,为原动肌收缩提供稳定的支撑配合。肌群之间的协同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划水动作的变化而转换,协同肌变为原动肌,而原动肌变为协同肌。

4、充分利用关节的灵活性


由于人体各个关节结构的不同,关节的活动性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例如肩关节活动性最大,是典型的球窝关节、有三个运动轴,可做屈、伸、收、展、旋外和环转动作。腕关节和踝关节是双轴关节,可做屈、伸、收、展和环转动作。游泳动作应合理地利用关节的活动范围,以达到符合自身条件特点的技术动作要求,获取动作所产生的最大效果。


肩关节不灵活的人,手臂动作的方向,幅度以及速度均会受到解剖特点的限制影响。踝关节灵活性好的人,脚背作用于水的面积、踝关节活动的幅度和速度以及所产生的推进力明显优于踝关节灵活性差的人。


由于关节的灵活性对技术动作的合理应用以及产生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关节的灵活性作为选材内容标准之一。

(文章来源:游泳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