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39期)

 为什么73 2017-09-30
2017-09-30 大象中医 大象医友会

某女,37岁。体型

患者酸痛,白带淋漓,臭味。气乏力胖大,质嫩。脉沉缓无力,尺脉弱甚。

处方:██。

三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吴茱萸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某女,32岁。主诉胃脘疼痛,多吐涎水而心烦。舌质淡嫩,苔水滑,脉弦无力。

初以为胃中有寒而少阳不足,投以桂枝甘草汤加木香,砂仁,无效。

再询其证,有烦躁夜甚,涌吐清涎绵绵不绝,且头额作痛。

辨为肝胃虚寒挟饮。

吴茱萸9克,生姜15克,党参12克,大枣12枚。

服三剂后诸症皆消。(刘渡舟医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各家论述

刘渡舟:吴茱萸汤证病机特点的共性是:呕恶吐酸水或多涎,舌淡嫩,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或缓或迟而无力。

临床上治疗呕吐、胃痛、头痛、呃逆,胁院胀满等病症,凡具备上述辨证共性者,用吴茱萸汤为主治,每获良效。

在临证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是,本证往往在夜半子时发作为甚,且伴有寒战。

这是因为夜半阴气盛极,寒邪得阴气之助而肆虐;同时,阳气生于夜半,阳气生则与阴寒交争,所以证候加剧而有寒战。

对此仲景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实际上已有所指。《伤寒论》说: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说明了厥阴气旺之时,必然能与邪气抗争。

吴茱萸为三类有毒药物,一般用量在3~6克 但用在本方中剂量宜大,可用至9~15克 。

一方面剂里不大不足以温降厥阴寒邪,另一方面生姜,大枣又能监制并缓解其毒性。

吴茱萸汤有多种加味方法。加当归是最常用的一种。当归性温而润,为肝经血分之约,加入本方中寓有气血兼治,温寒而不耗血之妙。

其它如胃脘痛甚者加良姜,香附;胁脘胀甚者加厚朴,半夏;气窜气逆合苓桂枣甘汤;头目眩晕,心下逆满者合苓桂术甘汤等。

所加诸法,亦均与本方证的病机特点相符而又互相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