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诗经》——穿越古今诗乐的回响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01

01 什么是《诗经》?

《诗经》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结集与流传经历了哪些过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在先秦,它被称作《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它作为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被确定下来,于是又有《诗经》之称。

《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风》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小雅》、《大雅》,其中《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那么,风、雅、颂这种区分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诗经》是和音乐有关,这种区分体现了诗歌(歌词),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即使是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流行歌曲在采用《诗经》中的内容,如邓丽君、李健等所唱的某些情歌。

02 风、雅、颂,不同的音乐形式

“风”——乐调。

“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

这里的,其诗孔硕就是大的意思,诗很长,诗是指语言;其风肆好,风就是音乐,音乐很有感染力。“风”在这里即是指乐调。

《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楚国的一个大臣钟仪被晋国俘虏,俘虏之后观察他,看到他说话用楚国的南方口音,然后又去观察他,看他演奏什么音乐,当时晋国的大臣范文子就说,钟仪这个人很不错,他是乐操土风,说明他不忘故国。

乐操土风,演奏的音乐带有南方的地方色彩,可见风的含义就是乐调。

“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这些乐歌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雅”——正。

“雅”同时又与“夏”古字相通。“小雅”、“大雅”就是指“小夏”、“大夏”。《墨子·天志下》引《诗经》“大雅”即作“大夏”。作为夏、商二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夏”。

夏,就是夏朝人,周朝人自称自己是夏朝的后代,周的王畿附近,也就是周朝的国都附近,也就是夏朝人原来统治的地方,所以那个地方也叫夏邑,那么那个地方的音乐也可以称作夏,夏也有正统的意思,因为那个地方是王畿。

政治上是正统,音乐也是正统,当然“雅”就是正统,所产生的音乐就是正声。因此,“雅”的含义,就是代表王朝正统的西周京畿地区的乐歌。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这个区分也和时代或距离的远近有关。

“颂”——“容”。

《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苏林注:“颂貌威仪。”颜师古注:“颂读与容同。”颂貌即容貌。又《唐韵》容字转声借之“羕”字,即现在的“样”字。

清人阮元说:“所谓‘商颂’、‘周颂’、‘鲁颂’者。若曰‘商之样子’,‘周之样子’,‘鲁之样子’而已。……如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之‘颂’。”,这里已经说的很明白,“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颂不是我们今天歌颂的意思。颂的古音读rong,和容貌的容是同音,含义也是相同的。

用俗话来说,就是外表的样子。就是古容,舞蹈的样子,因为颂诗都是用于庙堂祭祀的舞曲,他们和风雅的不同,主要是在于,它不仅歌唱,而且还要有舞蹈的表演,他们祭祀祖先天地,在那种场合要有舞蹈的表演。

所以,风雅颂这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诗歌或歌词,音乐,舞蹈,就是这样分类的。

当然,这三部分,他们的不同并不仅仅是音乐,雅产生于周朝直接统治的地区,所以它的内容主要反映,周朝各级贵族的生活,反映周朝重大的历史事件。

而风来自于各国,反映各国的风俗,而颂用于庙堂的祭祀,内容主要是和祭祀赞颂有关,并且它的风格也是舒缓的,这就是风雅颂的区别。

03 历史上的“采诗”是指什么?

通过《汉书》等一些史书的记载,我们大概知道《诗经》是怎么编辑成一本书的。

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地区,出自于不同的作者之手,而且产生的时间跨度有五六百年,《诗经》做为一部书,是经过专门的收集和编订的,那么这种收集和编订工作前人有一些传说有些记载,这就是所谓的采诗和献诗。

“采诗”其实是汉代学者的一种说法。最初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载:“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又在《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当时的王者通过采诗之官来采集诗歌,以观风俗,来了解政治的得失。

到了春末,采诗之人摇着木铃在路旁采诗,把采上来的诗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师,然后再整理它的音乐,让天子知道。

东汉的何休也说:“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说是,在周朝的时候,男的到了六十,女的到了五十,该退休了,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孩子,他们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就有官家供给他们的衣食,可是也不能让他们白吃饭,就让他们到民间去采诗。

从乡里面上报到邑,从邑上报到国,由国再上报到朝廷。这些记载都很具体,当时的详细情况可能和这些记载不完全一致,但是古代有采诗这种制度,这种基本事实应该说还是可信的。要不然的话,来自那么广泛的地域,那么漫长的时间的作品,怎么能够搜集到一起,而且现在《诗经》来看,作品在形式上是比较统一的,运用的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显然经过了采集和整理。

04 古代还有一种献诗的说法

《国语·周语上》记载了西周厉王时召公的话:“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因此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国语·晋语六》记载了晋国范文子的话:“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袄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

我听说古时候的君王,在建立了德政之后,又能听取百姓的意见,于是叫瞎眼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的箴言,在位的百官献诗讽谏,使自己不受蒙蔽,在市场上采听商旅的传言,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朝廷上考察百官职事,在道路上询问毁誉,有邪曲不正的地方就纠正过来,这一切就是警惕戒备的全部方法了。

另外,古代还有献诗的说法。贵族大臣向朝廷献诗。献上来的诗,还要有人在国君的旁边有专门的人给他歌唱朗诵,为什么?

这并不是供他享乐,而是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让他了解民情,知道政治得失,去改良政治。所以献诗,实际上是了解舆论,反映民情的方式,使统治者了解自己政治的好坏。

那么,献上来的诗,可以是大巨自己创作的,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采集来的,所以采诗和献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些采集和献上来的作品,经过周朝乐师的整理编撰,就形成了一部诗歌著作。

05《诗经》的形成

关于《诗经》的成书,在汉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孔子删诗的说法。这种说法呢,在史记里面司马迁讲得很具体,他说古代有诗三千多篇,到了孔子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删节,把他们定为305篇,也就是现存的《诗经》。

那么,对于孔子删书这种说法,后人已经提出了怀疑,为什么不相信?

有很多的证剧,我们知道《诗经》它编订成集,大概是公元前的六世纪中页,但,那个时候孔子还没有出生。那么,经专家考证,《诗经》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大多数专家认为,《诗经》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诗经》中最晚的作品,是讽刺陈灵公(前613——前599)与夏姬淫乱的《陈风·株林》。

我们知道了《诗经》大致的产生时期,那另一个问题是,它的作者是谁呢?

其实《诗经》的作者是不详的,只有少数作品留下了作者的名字。在那些不知名的作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各级贵族以及朝廷乐官。即使有少量民谣,也经过朝廷乐官的润饰改编而失去其本来面目了。

那,《诗经》在当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它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

《诗经》是在周代作为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的就用于祭祀、朝聘、婚礼、宾宴等各种典礼仪式,又是贵族学校中的一项教学内容。

春秋时盛行赋诗言志,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孔子创立私人教育,仍然把《诗》作为主要传习对象。孔子对弟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训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里的,兴观群怨,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诗》的社会作用,是儒家对《诗》的基本要求,也为后世文人创作时所遵循的规律。

06《诗经》的流传

在孔子时代,他劝弟子学诗,认为诗有很重要的社会地位,此后儒家墨家等各种学派,都经常在自己的言论和著作里面,引用诗,这样诗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另外,秦朝建立之后,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民间保存的《诗经》绝大部分被烧毁。西汉传《诗》的共有四家,其中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是用汉代流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诗》”。

汉代独尊儒术,又把这三部书列为官书。

另外一家《毛诗》,相传创始于鲁人毛亨,毛亨作《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授给赵人毛苌,其传本经文是用先秦古文字写成,称作“古文《诗》”。后来鲁、齐、韩三家诗逐渐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