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一策成名万古流——谈谈《战国策》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01

本文主要关注点为,《战国策》的编纂和思想特点,其后两篇为《战国策》的艺术成就,及对一篇原文的分析。

01《战国策》的编纂和思想特点

01.01有关《战国策》的常识

关于书名。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短长》等名称,最初主要以单篇的方式在各国中散存。

关于体例。

其中的作品产生于战国时代,成书于西汉后期,刘向整理而成,他对“错乱相糅莒”的上述资料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定其名为《战国策》。

编者及内容。

作者大多都是纵横家。被当作了学习的对象,所以这些作品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此书原书的作者亦非一人,大约是战国秦汉之际纵横家一流人物他们的文章共同形成。

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这些谋臣策士中,大部分是纵横家,他们游说于诸侯权贵之间,为之出谋划策,进行合纵连横的活动,有人因此而显赫一时。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些与之类似的作品,被人们称作《战国纵横家书》,其中有的篇章不见于今本的《战国策》,可知当时还有不少同类作品广为流传。鉴于此书的性质,也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01.02《战国策》的思想政治倾向

《战国策》一书,生动反映了历史的巨变,表现了那些“游说权谋之徒”的思想特点。

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凭借武力互相争夺,侵扰,刘向根据资料概括当时的情况说,国异政教,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

01.02.01对“士”的重视

《战国策》以大量事实展示了士的重要作用,说明贵士、用士的巨大效果。

如《燕策一》记燕昭王为何向齐国报仇,师事郭隗,招诱天下之士,于是“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走燕”,燕国终于强大起来,联合五国以伐齐。

《秦策一》有录: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齐策四》也有记载: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

这说明这个时候,各国开始重视士这一阶层,当然,这里面往往夸大了士的作用。

01.02.02现实主义崇实尚利的观念开始盛行

楚攻韩,韩派尚靳求救于秦,秦宣太后开口便先谈利,说“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利焉?”(《韩策二)

吕不韦见到在赵为质的秦公子异人,回家便问其父:“耕田之利几倍?珠玉之赢几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然后资助异人以投机。

孟尝君被齐王放逐,门客离他而去,谭石子对他说:“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愿君勿怨!”(《齐策四》)

谭拾子说:“事情必定产生的就是死亡;道理本来如此的就是富贵了有人靠近他,贫贱了就有人远离他。这就是所说的事情必定产生,道理本来如此的。请让我以市场为比喻,市场早晨人满满的,晚上就空荡无人,这不是人们爱早市而恨晚市,而是想要买东西,所以早晨去,要买的东西晚上没有,所以离开。希望您不要怨恨别人。”

还有的公然宣称,为了利,可以不顾道德。苏秦就公开这样说,不能讲信用,为了进取可以不管传统道德,不讲信用。

01.02.03重“权借”,尚“时势”的思想

在这种政治思想的指导下,谋略、外交和游说的作用被抬到无以复加的地位。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樽俎之间,折冲席上”(《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成为纵横家们倾心追求的目标。

如齐助楚攻秦,秦欲伐齐,先派张仪赴楚,拆散齐、楚联盟,许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王绝齐,秦又暗中与齐联合,而不予楚商於之地;楚王大怒,举兵伐秦,秦、齐、韩三国共供之,大败楚军。

01.02.04《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还赤祼祼的宣扬为个人名势而不折手段,有些文章提倡不顾道德信义的短期行为,只讲权,不讲信,带有严重的局限性。除了这些纵横家的思想主张,书中也反映了一些有时代特色的进步观点。

如《赵策三》鲁仲连向辛垣衍表示: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

当赵国解脱危难,平原君酬谢鲁仲连时,他又表示: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还有些地方表明鲜明的人本思想。

《齐策四》记赵威后问齐使,先问岁与民,而后问王,反映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赵策二》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其勇于革新的精神大加肯定。

《赵策四》记触龙说赵太后,批评统治者的子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这些思想在当时都有积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