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母亲的文︱ 铁晓芳:我的母亲

 源源不断 2017-10-05

故乡の原风景 来自当代汉诗平台 04:41


我的母亲出生在甘肃的一个小镇上,家中累世务农,到外祖父母这代,正赶上国家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家里多子嗣,母亲又是他们最大的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她就帮着外祖母承担起了繁重的家务,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做饭、洗衣服,去野外挖野菜,没有读过一天书。 十六岁的时候,母亲遵从外祖父母的决定,嫁给了我的父亲,然而生活等待她的,是更为严酷的自然环境,更为严重的赤贫和饥肠辘辘,除此之外,还有奶奶明里暗里的各种挑剔和压制,奶奶常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打出来的媳妇儿揉出来的面”,母亲生来脾气耿直倔强,偶尔忍不住的时候也顶撞奶奶几句,眼看母亲做不到千依百顺,奶奶就经常在父亲耳朵旁嘀咕,诉说母亲的种种不好和忤逆,父亲总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操起棍子就打母亲,父亲又是那种典型的农村大男人,吃了饭抹了嘴,连碗筷都不会挪动一下,即便母亲生了病,他也从来都不知道伺候和关心一下,母亲病的再厉害,还是要挣扎着起来操持一家人的饭菜,做家务,却没有人关心她一下,问问她疼不疼,难受不难受。

生活并没有因为母亲的隐忍和苦难而对她展示出温情的一面,更大的打击和悲苦又接踵而至。因为家贫,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没有送去医院,在家里生产的过程中,被接生的姑姑不小心用剪刀划破了后脑勺,只活了十二天就去世了。那刀口大约很长很深,母亲说生下来时,她回头看见了孩子白森森的头骨,从期待、喜悦的峰顶骤然跌落痛苦的深渊,这件事给母亲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刺激和悲痛,她为此大病了一场,就跟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向每个前来探望她的亲戚叨叨的诉说着,她是如何看着女儿粉嫩嫩的皮肤一天天的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紫青色,听着女儿的哭泣声一天天的微弱下去,直至没有了气息。半年之后,母亲的身体才恢复,逐渐从痛苦的阴影里走了出来。长大后,我才理解,对于一个初为人母又突然间失去了孩子的年轻女人来讲,那是怎样的一种悲戚惨痛啊......


后来,我们大家庭分了家,为着生计,父亲开始长年外出去讨生活,他先是沿着关陇古道去关中做麦客,后来又西去新疆小煤窑做挖煤工,剩下我们母子三人吃着野菜、粗粮,守着几亩薄田在家惨淡度日,为着自己孩子的温饱,母亲把她那倔强的性格,吃苦耐劳的品性发掘到了极致,她狠下心要向着土地讨要生活了。由于我们家坐落在偏僻的半山腰上,出门做事全靠人力肩挑背驮,母亲每天天不亮就下山挑水,没完没了的把别人家牛棚里的牛粪挑到田间地头,就为着多打一点粮食;农忙播种时节,母亲独自背着沉重的铁犁头,化肥和种子去种地,而这些活在农村,一般都是由男人来干的。晚上的时候,母亲就在昏暗的灯光下,给我们洗衣服,缝补衣服和袜子。冬天的时候,地里的农活歇了,母亲又坐在炕头上为我们一家人做鞋,做棉衣;还隔一两周就和村子里的男人们一道,去几十里外的山林里砍柴,当作做饭用的柴火,寒冬腊月,母亲常常一走就是一整天,等回来的时候,整个脸都成乌紫色了,手都冻的僵硬了。在母亲的辛勤劳作下,我们家不仅解决了温暖问题,还积攒下了一些余粮,加之父亲每年挣的一点点钱,家里盖起了新房子,也养了鸡,养了牛,然而母亲也就更忙碌了,她又多了一项活,就是每天背着背篓去各个山头给牛找青草吃。为此,她的肩膀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生活如此艰辛,我却从未见母亲在生活面前退缩,从未掉一滴眼泪,她的腰板总是挺的很直,上山下山走的飞快。那时我相信,就算前方的路是荆棘遍布,母亲也会用自己的双手双脚为我们母子刨出和踩出一条血路来。穷人原是没有资格生病的,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一旦有人病倒,那就是巨大的灾祸。母亲病倒了,支撑着我们家庭的天空就会訇然坍塌。也许因为吃着粗粮终年劳作的缘故,母亲的身体因苦得福,很少生病,即使偶尔感冒了,也是在劳作中硬撑着扛了过去,因为没有钱吃药,没有人替换她干活。有时候我想,这几十年来,如果母亲不幸身子孱弱,或者不幸遭了大病,我们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形,我跟弟弟的命运又该会怎样被改写,人生的路又该会有多少坎坷遇到几多风雨?

母亲不仅能干,还待人做事和善热心,邻居们来串门闲聊,母亲总是端上饭菜招呼,别人有事上门来求助,母亲总是答应着前去帮衬,谁家夫妻吵架了,谁家的儿媳妇又闹离婚跑回娘家了等等,母亲都跑在最前面,总是能劝解的夫妻和好如初,劝解的小媳妇儿回心转意,她因此在村子里享有很高的威望,男人们都很敬重她,女人们也都喜欢来找她串门。后来还选她做了那十里八村唯一的村长,母亲当上村长之后,带领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修路,修梯田,挖水坝蓄水,一次次跑到县里找电力局领导解决村子里高压电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子里的面貌大为改变,原来陡峭狭窄,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大多通了架子车,昔日沟壑纵横,广种薄收的土地层层平整如带,村子也里彻底结束了没有高压电的历史,有了第一台磨面机,村民们再也不用下山去几里外的别村磨面了,正是因为母亲的能干和担当,她后来又接连被当选为村里的妇联主任和县里的人大代表,声名远播,受到周围人一致的赞扬。

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生活的繁重,一辈子栓在黄土地上,被迫着生存的无奈,不仅磨炼了母亲钢铁般的意志,也促使她清醒的意识到,土地里刨不出金疙瘩,她要让自己的孩子以后走一条和自己迥异的道路,而读书在她看来,几乎是当时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虽然她只是个一字不识的村妇。因此,母亲对我们的学业异常的重视。从不因为农活的繁重而耽误我们写作业的时间,更不允许我们随意向学校请假。我初中毕业后,上高中的学费陡然昂贵了许多,亲友们说我是个女孩儿,一致劝母亲让我外出打工,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的心头也茫然起来,第一次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好在母亲那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有丝毫的动摇,她又一次坚定的目送我去了学校。从此,母亲十多年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她穿的全部是自己的姊妹穿过的褪了色的旧衣服,那袜子也是缝缝补补,直到破的没办法补了才扔掉,我能说什么呢?我回报母亲的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后来我和弟弟果真都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陆续都考上了大学。


我们上了大学后,家中的日子更为清苦,父亲不消说仍是在外面打工,家里只剩母亲一个人孤寂的生活,孤寂的在田间地头劳作。有一年寒假,学校放假早了几天,我冒着严寒,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车赶回了家,数九寒天的日子,母亲没有生火,房子里冷的像冰窖,母亲一个人清冷的坐在炕头上做鞋,咋然见我进了门,她高兴的放下手中的活,下炕忙活着给我做饭。那个冬天很冷,我常常瑟缩在被窝里不肯出来,母亲却快活的忙前忙后,及至假期结束,我该返校了,母亲怅怅的送我去了车站,在目送着车子启动的一刹那,我看见母亲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她是该有多孤独,有多想念她的孩子啊!

如今,我跟弟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家庭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母亲活到老,劳碌到老,为着照顾她的孙儿,为着一家人的衣食,母亲还是在一天到晚的张罗着,她的头发已经开始花白,脸上深深的皱纹更是一道道密布,她却很少喊累,她常常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地位,都要努力的活下去。活着,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努力的活着,在那困苦的岁月里,母亲的担当,那面对厄境和生活的磨难而努力活着的勇气,将永远陪伴着我,给我精神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