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是20世纪90年代由职业故事创作者达纳·阿奇利提出的概念。数字故事是把讲故事的艺术和多媒体工具如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以及网络发布等方式结合起来,是一种融合了古老的故事艺术的新的交流、学习和自我表达的媒介。 “...digital storytelling combines the best of two worlds: the 'new world' of digitized video, photography and art, and the 'old world' of telling stories. This means the 'old world' of PowerPoint slides filled with bullet point statements will be replaced by a 'new world' of examples via stories, accompanied by evocative images and sounds” ——Dana Atchle 达纳·阿奇利指出数字故事是通过数字化的视频、图片和音乐,结合传统文字,改变叙事方式的一种故事形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推广,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故事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在课堂上发挥作用。 数字故事有七个核心要素:清晰的观点、引人入胜的核心问题、动情的故事内容、讲述者声音的魅力、合适的音乐、精简的模式和适当的节奏。数字故事中七个核心要素的有机结合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模式将技术与活动的高度整合。下面小编就简单介绍三种数字故事应用模式以及实际的案例: 三种模式 01 利用数字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以数学为例) 02 利用数字故事介绍知识 (以数学为例) 03 利用数字故事系统复习 (以数学为例) 案例分享 北京一师附小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数字故事项目活动 本次数字故事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利用平板电脑将其探究的过程记录下来,最终以视频的形式呈现。 教学对象 北京一师附小五年级4个班级学生 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视频拍摄、剪辑等信息技术知识。 3.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 利用故事的叙事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 1~3 年级已经学会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并认识了面积的单位,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求解公式。因此学生有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对多边形进行割补、旋转和移动等操作,转化为已经学过知识,从而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长 10课时 探究主题设计 1.下图是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的玻璃价钱是3元,买这块玻璃要多少钱? 2.右图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果园,如果每棵树占地6平方米,那么这个果园可栽果树多少棵? 3.在一块梯形的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其余的地方是草地。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过程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将整个项目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前期 1. 教师通过数字故事视频案例向学生介绍数字故事相关概念,总结数字故事的制作步骤和探究模式。 2. 教师明确项目探究主题和内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 3. 教师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进行探究,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具体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图2和图3展示了项目前期的师生活动。 图2 图3 中期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明确分工,并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拍摄视频、拍照和上网搜索资源等方式搜集素材。 3. 对素材进行编辑,制作数字故事视频作品。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图5和图6展示了项目中期的师生活动。 图5 图6 后期 1. 每个小组进行数字故事作品的展示和介绍。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建议。具体过程如图7所示。 图7 图8和图9展示了项目后期的师生活动。 图8 图9 在本次数字故事项目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所采集的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多边形面积知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在后期访谈中,学生也表示数字故事能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这不仅说明了数字故事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也充分说明了数字故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图9和图10显示的是学生在项目开展前后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态度的变化以及多边形面积测试成绩的变化。 图9 图10 学生作品 随着21世纪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21 Century Skills,2002),但是仅仅掌握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所以教育者需要结合时代需求和特点,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多元能力的人才。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整合技术与活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具备实践性、叙事性和趣味性,满足了教育者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技术操作、讨论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参与度和信息技术能力,并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致谢 感谢北京一师附小校长、数学组老师和五年级全体同学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环境和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苗勇胜 数字故事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4 李婉如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 宁夏:宁夏大学 陈静娴 刘云华 数字故事——打开可视化学习的新视角 信息技术教育 2006(2):2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