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画里的大乾坤——观张珺水墨小品展有感

 明远小筑 2017-10-12
青凤凰传媒 2017-10-11

混迹于艺术圈近十年,陕西大大小小的书画家有不少都打过交道,但是张珺,何许人也,还真不知道。所以,张珺水墨小品展也是应一位媒体朋友热情相邀前去参观。

9月27日,在一个阴雨连天的午后,来到位于西郊的西安国际美术城美术馆。下车后数十米的伞下步行,已让我半身皆湿,这雨下得真是肆无忌惮。心想:展馆一定没有多少人。掐着时间上了二楼,正好赶上开幕式,人还真不少,现有的空间已经满满当当,坐椅也摆得让人无法通行,可谓座无虚席,站无立脚,人气挺旺。

作为艺术媒体的从业人员,几百场这种类似的展览,我已司通见惯。领导讲话、嘉宾致辞等开幕式惯常模式,看来张珺也未能脱俗。很快人们鱼贯进入展厅,花鸟、山水、人物作品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全出自张珺一人之手,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展厅内人头攒动,张珺的百余幅风格各异的小品画正在接受观众的检阅,人们细细观赏,轻言品评着。虽然尽是小品,但寥寥数笔,气象万千。往往是几笔下来,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笔下的山水苍劲简远,笔墨洒脱自由;花鸟作品水色清透,英丽多姿;人物画更是布局有序,彰显文人逸气。尤其是对古代文人雅士们的摹写,真是入目三分。表现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画面,让人一下就想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首辛弃疾《破阵子》的词来。

而对李白的表达,更是一目了然。醉卧石头边的一清瘦男子,面颊微红,长袍官帽古代文官装扮,让人一眼就得出诗仙醉酒,想起杜甫诗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君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情景。

还有对陶渊明的描绘,一幅“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跃然纸上。韩愈、曹雪芹、王维等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古代文人的形象,不时地出现在眼前。

画家张珺这一系列的作品的全面展示,让人看到他摹古追今,博采众家之长,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出齐白石、方济众、张之光、王金岭等名家的影子,亦能看到自己的风格再现。聪颖与刻苦并存,自如与缜密同在。落笔成形,落墨成趣,笔墨中的书法用笔亦是不可小觑。虽没与张珺深聊过,但从其作品中,便窥一斑而知全豹。

他深厚的文化学养,过硬的笔墨功夫,善于思考的习惯和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凝结成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琳琅满目的百余幅作品,它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做到,而是在长期研习中国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在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指导思想下,至情至性、全身心地投入中国画的研究中而得来的。

以一滴水的平静,面对波澜不惊的人生。这是张珺水墨小品的展览给我的印象,亦给我的心情一些小小的触动。信手写下这些文字,算是观后感吧。手里没有他的画册,亦没见过他的大画,很是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