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病起于过用

 ntex 2017-10-13

——《黄帝内经》提倡自然适度便是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素问·经脉别论》篇以人的居处动静勇怯,来说明脉气(脏腑气机)的变化,提出:如果人们过度惊恐、恼怒,或过劳过逸,脉气都会为之改变,肺主气司呼吸,如果夜间远行过度,则会伤肾而气喘,导致肺的病;如果坠堕或过度恐惧,则伤肝而气喘,导致脾的病;如果过度惊恐,则伤肺而气喘,导致心的病;如果度水过劳,或跌仆损伤,则伤肾而气喘。这些都是过用致五脏气机失调而影响呼吸的表现,这时如果人们的体质强壮,则或许还不至于生病,如果体质若,那么就很容易生病了。

心主血脉,在液为汗,如果饮食过饱,则伤胃而出汗;如果受惊,或房劳夺精,则伤心而出汗;如果持重远行而过劳,则会伤肾出汗;如果疾走恐惧,则伤肝而出汗;如果摇体劳苦太过,则伤脾而出汗。于是该篇提出“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的发病学理论。

   春秋冬夏指的是四时(一年四季),包括四时气候的变化,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阴阳指房劳伤,而过用就包括以上所说的饮食、劳逸、情志等。因此,“生病起于过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四时气候过用

    四季正常气候变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若气候反常,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或不及时,均可造成人体对时气的“过用”,进而导致疾病。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一年四季始于春,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是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但是,每一年的寒暑变化、雨水多少及风雷、霜雾的多少都不同,所以有的年份季节(24节气)还没有到,但气候已经变化了,谓之太过;相反,如果季节(24节气)已经到了,但气候还没有变化,这叫不及。此时,人们容易因气候异常而生病。

    为了掌握和运用气候变化规律来探讨疾病的防治,《内经》还发明了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用来规范和判断气候的异常,并依此防治相应的疾病。比如某年过了立夏,但气候还不如往年温暖,甚至有些冷,那么人们就容易患伤寒或寒性的病证;而某年刚进初秋,但气候比往年明显寒冷,人们就容易患伤寒或寒性的病证;这时都需要吃辛温的药物治疗,或饮食中要多吃一点辛温的食物,如生姜、桂皮等。相反,如果某年尚未立春,但天气已经温暖,明显较往年不同,那么人们就容易患温病或温热性病证;某年已经入秋,或已经入冬了,但气候依然寒热,气温明显较往年高,那么人们也容易患温病或温热性疾病;这时需要用辛凉或寒凉的药物来治疗,或饮食中多吃一点凉性食物,如苦瓜、薄荷、菊花等。同样,风、暑、燥、湿也会因为天气多风、酷热、雨水偏少或偏多而致病,这些都是四时气候过用致病的表现,治疗或调养的方法也不一样。

2 精神情志过用

    精神情志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表现之一,适度的情志活动有益于健康,若精神反常,情志太过,则为“过用”,过则为病。《素问·举痛论》说:过怒会使人的气机上逆,过喜会使人的气机缓散,过惊会使人的气机散乱,过劳会使人的气机消耗,过思会使人的气机郁结不舒。《内经》认为,精神情志用之过度,就容易伤人体的脏腑气机和气血,也容易遭致疾病。如古代有医案记载,某新嫁娘因夫君从军在外,日日思念,便闷闷不乐,茶饭不思,这就是因思而致气结的病证,医生给用疏肝理气的药吃,就好多了。又如,音乐可以愉悦身心,但太过也有害,曾有一位歌厅的DJ来找笔者诊断,他患了失眠,而且经常心悸、胸闷,夜晚安静后恐惧易惊,原因是在歌厅长期听刺耳的音乐,导致精神散乱,情志失控,最终影响脏腑气机,而出现心气涣散、肝气过旺、肾气被伐的病证,治疗时需调节心、肝、脾、肾。

3 饮食五味过用

    民以食为天,饮食五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本,饮食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若暴饮暴食,饥饱失常,或五味偏嗜,饮食不节,则均会构成“过用”,是为发病之因。《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则说:过食饮酸味,会导致肝气过旺,而影响脾气的运化;过食饮味咸,会导致肾、心二脏的损伤,而出现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病证;过食饮苦味,会导致心、肾二脏损伤,而出现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病证;过食饮甘味,会导致脾气不运化,胃气滞塞,消化不利等病证;过食饮辛味,则会导致肝、肺二脏损伤,而出现筋脉弛缓,精神不振等病证。

    有一位家庭主妇照顾家人十分尽心,每餐都煮丰盛的菜肴,但大家经常吃不完,多余的食物留待下餐吃又觉得不新鲜,弃之则浪费,只好自己多吃点,长此以往,主妇不但胖了,还经常出现胸闷、背痛、嗳气,有时反酸水,这是过饱饮食损伤脾胃,导致了胃病。治疗方法是健脾和胃,并须注意饮食规律,不能再过食。

4 劳逸过用

    劳指劳力、劳心及房劳;逸指安逸。适当的运动、劳作,劳逸结合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生活和生存的需要。劳逸太过,即为“过用”。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看东西久了,容易伤血;卧床不动久了,容易伤气;坐得太多,容易伤肉;站得太累,容易伤骨;走得太多,容易伤筯。《内经》认为无论过劳或过逸,都不利于健康,甚至会生病,而且同样伤及五脏六腑。

    笔者接诊过一位先生,他长期坐办公室,下班后也很少运动,时间长了,体重不断增加,看似身体很壮,但越来越没力气,困倦,也没胃口,大便两三日一次,这不仅是“久坐伤肉”(导致肌肉没力)了,而且过逸也导致气滞不行,脾不运化,故胃口差、发胖、困倦乏力,对症治疗及运动后得以康复。

5 治疗方法过用

    药物及各种治疗方法其使用的目的在于治病,若没有明显的病证而服药或接受治疗,同样会损伤身体,导致疾病。《内经》认为,药物各具偏性,“过用”也能致病,会伤正致邪。

    古代有医案记载,有位先生少运动,觉得乏力体虚,于是就服用参术膏(人参、白术),刚开始吃觉得有效,但时间长了,出现头晕、心慌、烦躁难眠的症状,这是过补气,导致肝气亢逆、心火内生的病证,加之少运动,脾不运化,痰浊内阻,痰火内扰而失眠。所以,治疗需要清心火、平肝,还要化痰运脾。又如身边的一些朋友,因为怕上火而经常喝凉茶,结果导致胃气受伤,脾不运化,容易腹痛腹泻,或四肢冰凉等,都是过用药物而致。此外,过用针灸、拔罐、按摩,对身体也会有影响或伤害。

    因此,凡超越人体正常范围,致使脏腑发生损伤,生理功能、心理活动遭受破坏的各种因素,均属“过用”。从发病学角度而言,无论外感或内伤致病,都符合“生病起于过用”的规律。此外,以医患而言,则除患病者可致“过用”外,医生的治疗不当,也可造成“过用”之害。《内经》病因学的重要思想,说明自然、适度是重要的养生道理,无论工作或生活,精神还是物质,从心灵和环境方面,都需要树立自然、适度的养生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