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元启运”文化内涵解诂(二)

 新建m2hn6uorw8 2017-10-13

2017.05.04


“乾元启运”文化内涵解诂

(二)

文/张广德




“乾元启运”三阳泰

《易纬·乾凿度》云:

“乾者,天也。

”其意是讲,乾为纯阳,

其性至健,故乾为天。


   从古人造“乾”字来看:乾之左半部为上“十”、下“十”,中间加“日”;右半部,从“人”,从“乙”。其意如何?《说文》云:“十”之“━”为东西,“│”为南北,如此则“四方中央备矣,”故曰:“十,数之具也。”


何谓“十,数之具也”?

   常秉义先生著《周易与汉字》一书中解释说:“表面上好像是说一至十数,数至十而全;其实‘十’字完全是易学历法思潮的表现。

   十字象征中国古代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即下北上南,左东右西,下北为冬,其数为一、六;上南为夏,其数为二、七;左东为春,其数为三、八;右西为秋,其数为四、九;中央为长夏,其数为五、十。此即古代著名的《河图》概念也”。

   所以《说文》谓之“‘━’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图3)。


图3

那么,“日”呢?

   《说文》云:“日,实也。大易之精不亏,从“О”,从“一”,象形”。《释名》亦云:“日,实也,光明盛实也。”表明“日”字之“О”象太阳之轮廓,中间之“一”象征永不枯竭的原动力。


右半部,从“人”、从“乙”,

又做何解释呢?

   我们知道,人为万物之灵,具有天地之大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创造者。故古人将“从人”、“从乙”命名为“太乙”

   而据《辞海》云:“太乙,亦作太一”, “太一”是老子“道”之别名,属中国哲学术语范畴。

   “太”者,至高至极也;“一”乃唯一之意也。正如《吕氏春秋·大乐》云:“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另据《周易·汉字》云:“太乙为北辰(北极星)之象。北辰运斗(北斗星),四时相易,故有‘斗柄授时’之法则。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图4)。


图4

   说完了《河图》,再说说《洛书》。所谓“洛书”,是指运用1 — 9个数字,以白点表示奇数,以黑点表示偶数所组成的图式(图5)。


图5

   从图(5)来看:坎(1)在北方,表示阳气开始发生;震(3)在东方,表示阳气逐渐增长;离(9)在南方,表示阳气达到极盛;兑(7)在西方,表示阳气逐渐消失;坤(2)在西南,表示阴气开始发生;巽(4)在东南,表示阴气逐渐增长;艮(8)在东北,表示阴气达到盛极;乾(6)在西北,表示阴气逐渐消失;中宫(5)在中央,是参天两地之和(3+2=5)的象征(《八卦探秘》)。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

古人将其各方位之数编成了口诀:


“一数坎兮二属坤,三震四巽数中分,

五居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

(图6)


图6


   从图6的方位来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均是“十”。

   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皆是两掌相合,称之为“合十”,以表示尊敬。



“十二法·乾元启运势”,将上述传统文化均蕴寓其中,其意是借《河图》、《洛书》 “十” 之内涵,以体现广大练功者通过长期习练,取得“十全十美、吉祥如意” 之功效。


 “乾元启运”为何安排在“十二法”之首呢?

   《内经》告诉我们:“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老子》告诉我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尚书·泰誓》也告诉我们:“惟天地之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者仁也,人与天地相参也,创造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孔子著《彖辞》也告诉我们:“乾,泰也,小往大来,吉、亨也”。

   《周易与汉字》之作者常秉义先生还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泰字,从三、从人、从水,水木清奇,三阳开泰,时值孟春,万物蓬勃而生”。


   而立身于天地之间习练“十二法”的人们,如能顺从人体这个小宇宙的气血运行与天地大宇宙的运行同步相应之理,上采天阳,下取地阴,必将取得阴阳和合、天地相交、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功效,收讫“乾元启运、三阳开泰、欢度人生、颐养天年”之果。

   这种理想的修炼方式,正是以《周易》为代表的古老东方哲学的基本原则——“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健身气功”中的具体体现。


   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们正是在“乾”之哲理的启迪下,创造着中华文明,哺育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其中所孕育包含的养生文化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健身气功习练者的推崇和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