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救治,效果好坏有标准

 xym9999 2017-10-14

  中风往往来得突然,大多数时候对大脑的损害不可逆转,患者和家属都迫切希望了解治疗的效果会怎样。其实,中风后救治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三大要素:急性期院内救治的及时与否;患者平时身体的状况;中风后二级预防措施是否到位。以下10项针对医院中风救治水平的评估标准是业界公认的,患者和家属可以参考。

  1.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到达医院(越早越好);且在发病3~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如r-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等; 

  2.卧床中风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接受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3.在给予患者任何食物、液体或口服药物之前,用简易有效的床边检测方法,筛查、评估、监测中风患者的吞咽功能,避免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4.住院期间,针对中风患者及家属进行中风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包括个体中风危险因素、中风发生的危险信号、急性发作时如何求助120、出院后随访的必要性、必要的药物治疗指导等; 

  5.缺血性中风/小中风(TIA)患者在入院2天内接受抗血栓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6.缺血性中风/小中风(TIA)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抗血栓药物治疗; 

  7.伴有“房颤”的缺血性中风/小中风(TIA)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抗凝治疗(华法林、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等); 

  8.住院期间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缺血性中风/小中风(TIA)患者,或入院前“坏胆固醇(LDL-C)”不达标的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降胆固醇治疗,即“他汀”类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9.住院期间,对有吸烟史的患者和家属进行戒烟教育; 

  10.对中风患者进行及时的康复评估和治疗。越早干预越好,其目的就是要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尽可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尽早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