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商【有奖征文】——蔡中回想

 一揽天下好文章 2017-10-15

[作者简介] 陈苏 女 1965年生 岐山枣林人 现为麦禾营中学高级教师 宝鸡市文联成员

听友人说蔡中要规划新校址。心里不由悸动感触。搬迁以后肯定是现代化的新校园了,将难以再见母校沧桑慈祥的容颜模样。心里还真有几分不舍与眷恋。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爱回想,我也不能免俗。上世纪80年代,我和同伴们在蔡中上高中。蔡中做为母校,曾留给记忆诸多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时候市场经济远不发达,没有几家个体户,蔡中也没有一栋高楼。几千名就读于这所高级中学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考大学几乎是所有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面临的唯一出路。我们背着干粮,每一周走差不多40里路。全力以赴秉烛夜战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生活就是拼命学习,拚命学习就是全部生活。一门心思考大学是对莘莘学子意志心灵的考验,也是对父母对自己一个交待。

至今记忆犹新的高考预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被这一关淘汰。升学率低加上残酷的预选 ,热血沸腾成了永远的心灰意冷。我曾经亲眼看到在预选中马失前蹄的同学失声痛哭,三番五次地找学校也无济于事只能无奈地卷铺盖走人。有资格高考的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考不上又得补习,艰苦的学习条件是对自己的挑战,众人的议论也是负担之一。

当时的蔡中只有一个学生食堂和一个开水灶,三个破旧的教室改成学生宿舍。大通铺上下两层,我和要好的女同学只分到容一人坐下的床位。我们睡觉时两人一颠一倒两头睡。所有住宿学生,都会两个人合作,两人的被褥每天叠放在一起。一到吃饭时间,宿舍里水泄不通,摩肩接踵。晩自习下后仍有学生四处借光学习,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室点油灯恶拚。回到宿舍11点多了,还有人想再看几行书。。。。。。深夜,大大小小的鼠辈们不甘寂寞,瞄紧挂在床头的馍口袋不厌其烦穷追不舍地西啃东咬。将慈母为我们烙的蒸的馍馍咬成了恣意妄为的各种形状。我们吃时必须用小刀刻去牙印。想象力丰富的同学起了好多动听的名字:'玉潭龙洞”、“水帘地宫”、“山顶观音”等等。老鼠馍硬得啃不动时,泡在上清下淀的拌汤或是面糊糊中,等到松软了才吃。这样的伙食几乎每天都有。家常便饭习以为常。谁也不觉得有多么苦,还不时地开开玩笑。偶尔失眠,就邀请有特长的同学唱几段秦腔。

深冬的夜里,极个别大胆有为的老鼠钻进被窝与人同眠,捎带将我们脚后跟上的老茧乱啃。想起那些先辈的坚韧勇敢,让人可叹可敬。这是寂寥的青春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启蒙教育,证明那时的动物绿色环保。至少我们都安好无恙。

不知道那几年为什么有那么多秋雨。据说是“厄尔尼诺现象”。绵绵的阴雨一下几十天。阴暗潮湿的宿舍经受不起雨水的洗礼更是雪上加霜。众脚携裹着雨水,狭窄的走廊和成了满地稀泥,让人几十天脱不掉雨鞋。同学们个个衣着土旧,生活朴素,苦是苦了点,挤是挤了点,但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彼此宽容体谅互助,相处得和谐默契。发愤学习、积极钻研、顽强拼搏、立志成才的热情没有丝毫减退。

源于一次意外,我支持理解学校为什么常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一天子夜里大约2点多吧,睡得正香,“哗啦'一声轰响,仿佛天蹋了下来。“地震了!!”惊呼的同时,哭声喊声冲撞声交汇,大家疯了一样向门口冲去。我惊醒坐起来腿抬出被窝还没下床着地,一床被子大网一样撒下来将我覆盖,随即被冲撞而来的人拽倒后趴在地上。。。。。。众脚一阵乱踩。慌乱中爬起来最后一个跑出了宿舍,才明白不是地震而是宿舍的顶棚崩塌。

这一晚,光脚光膀的女生在星空下伫立到天明。宿舍没法住了,第二天,全校女生搬进男生腾出来的大集体宿舍。这次床位更挤,两个人分头睡着难以翻身。同学们幽默地自嘲说,起床了我们要一起喊一二。我们的宿舍也老旧到了不能老旧的程度,土坯墙指头一戳,就有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灶上还是老三样,拌汤、包谷糊糊,面片。后来条件好了一些,唯一的菜是洋芋块。大家揶揄说我们学校太好了,老是三菜一汤:洋芋丝,土豆块,马铃薯片加拌汤。这段生活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工作起,我绝少吃拌汤这种饭。女儿说,妈妈,人家都吃那种饭呢,说面不是面,说面糊不是面糊,可好吃了你怎么不会做?我请教后才知道,就是吃伤人的拌汤。我笑了:你要吃我给你做。

昔日的蔡中,只有一个大灶。灶上主粮由学生缴纳。长龙似的交粮队伍好不容易排到了跟前,结果又听到“够了,不收了!”的坏消息。不交粮换不到饭票,所以饥一顿饱一顿是家常便饭。一个开水灶更是供不应求。喝水限量排队打水。几乎每一天是排了又乱,乱了又排。长长的队伍由老师执勤。他们拿着扫帚条威吓加塞儿参队的学生。我的个子高,脸上脖子上偶有无辜的血印。但奇怪的是从不恨老师,相反心存温热的感动,老师也不能按时吃饭呀,我们那么陶气,充满冲、挤、扛的热情......

相信这件事让所有的同学深深感动。每到放假,班主任王健老师宿办合一的房子就会变成“仓库”。我们的被褥书本等像山一样塞满多半个空间。老师伟岸的身躯,便在那一条窄窄的缝隙中穿梭。山倒了他只好“翻山越岭”。讲课滔滔不绝的他,此时没有半丝不快。没有一句怨言。他海一样的心胸接纳了穷学生,他无言的关爱熏陶了年经的心灵。还有温良的王会林老师,还有严谨的刘钊老师,充满朝气的马宗昌老师,还有博学的王革新老师,梁志辉夫妇。。。。。还有已经忘记姓名的会拉手风琴的政治老师,理想的弦律犹如他的琴声婉转悠扬,深沉优美。温暖着青年的心扉,鼓荡着稚嫩的翅膀。正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恩师,什么是大男人。什么是好人品。

不论是艳阳高照,不论是风霜雪雨,校园四处可见专心攻读的身影。美丽的蔡中,用希望装点了学子的梦境。我们走了,却无法终至对母校的眷恋向往。母校是心中的结。同学情师生情难觅又难忘。

我爱蔡中,成长的轨迹不曾改变最初朴素简单的生活底色。拥挤中学会了忍让互助宽容,艰苦中学会了执着坚强上进。一批批学子从这里起航,带着母校的希冀与憧憬奔向祖国和世界各地,找到了驰骋的人生舞台,续写着各自不同的生命华章。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有之。文化教育医疗商界精英有之。军政界要员有之。他们为目标坚定,创造创新、立志成才的蔡中精神,做了最好的注解。他们就是蔡中的力量和脊梁!

可以想象,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母校校园建成后美丽的模样。但是,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镌刻在记忆长河中的故事依旧感人,依旧会不断地出现、续写。激励一代一代蔡中人奋进前行在理想的路上。无数美好的故事,会像电影一样回放梳理生活。我们记住了昔日的艰难,所以看重奋斗努力,我们铭记着最初的关爱和友善,所以崇尚真诚互助善良。我们从不失望,因为知道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只要坚持下来,你才能看到乌云后的一轮朝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