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2017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及考纲解读

 老刘tdrhg 2017-10-15
2017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理解B级。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谢”有多种意义: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所以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二、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翻译的原则:(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楚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文言文以直译为主,字字句句讲究落实;当直译无法达意时,可用意译。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直译佶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的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代汉语“简明、连惯、得体”的基本要求,进行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不能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也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考生必须重视的两个要点:一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来翻译文言文语句。二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议、通假现象,直至对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准确把握,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
翻译的方法:(1)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①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员的升降、地理知识等)。②掌握高考大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③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积累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你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翻译。(2)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
(3)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翻译文言文实践性很强。只有很好地理解古汉语关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音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社会等背景,真正地读懂、读通古代的文章,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并不断地进行训练,就能提高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反复琢磨,积累经验,掌握翻译的技能,才能使所要求翻译的语句真正达到“信、达、雅”的完美要求。
翻译的口诀:文言翻译,遵其顺序。诵读全文,浏览大体。句不离段,词不脱句。难解句子,斟酌损益。详审语境,探究语气。省略词语,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语序。官名人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随文解意。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特征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委婉修辞,酌情意译。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
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理解B级。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谢”有多种意义: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所以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二、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翻译的原则:(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楚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文言文以直译为主,字字句句讲究落实;当直译无法达意时,可用意译。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直译佶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的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代汉语“简明、连惯、得体”的基本要求,进行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不能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也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考生必须重视的两个要点:一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来翻译文言文语句。二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议、通假现象,直至对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准确把握,特别要注意译出重点实、虚词和有活用的词语,灵活地翻译指定的句子。
翻译的方法:(1)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①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员的升降、地理知识等)。②掌握高考大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③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积累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你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翻译。(2)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
(3)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翻译文言文实践性很强。只有很好地理解古汉语关于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音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地理、社会等背景,真正地读懂、读通古代的文章,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并不断地进行训练,就能提高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反复琢磨,积累经验,掌握翻译的技能,才能使所要求翻译的语句真正达到“信、达、雅”的完美要求。
翻译的口诀:文言翻译,遵其顺序。诵读全文,浏览大体。句不离段,词不脱句。难解句子,斟酌损益。详审语境,探究语气。省略词语,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语序。官名人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随文解意。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特征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委婉修辞,酌情意译。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学.科.网
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
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三、(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
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