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管专栏︱听说这是一个“不理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10-15

作者:李逸婧 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


就在三天前,2017年诺贝尔奖的六大奖项均已新鲜出炉。作为压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在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公布,授予了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评审委员会赞美塞勒“让经济学与心理学结合”: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进行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展现出这些人类特点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策以及市场结果……

总之,塞勒的贡献在于为个人决策的经济和心理分析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他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观点,帮助行为经济学创造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对许多经济研究和政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它与主流经济学有何区别,塞勒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又做出了怎样的突出贡献呢?


  • 贡献一:挑战“理性人”假设

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桥梁,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修正了经济学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这一假设具体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并不满足“理性人”假设的现象。设想以下两个情景,考虑一下哪个场景会让你更不愉快:

情景A——你发现放在兜里的8块钱不翼而飞。

情景B——你在某著名银行一层咖啡厅买了一杯暖咖啡,价值8块钱,却在过闸机的时候失手打翻。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情景B让人更加不愉快(后文为您详细解释)。但仅从理性人假设来看,同为8块钱的两种损失,应该对应着等量的效用降低才对。可见,人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理性人”假设就概括完全了。

行为经济学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以揭示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

颁奖词中提及了“心理账户”这个词。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1985年,塞勒在Marketing Science上发表了《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为选择》(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一文。简单来解释就是,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并不把所有的收益和损失放在一块儿计算,而是将其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并单独计算。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颁奖词中还提及了另一个重要概念——禀赋效应。与之相关的是塞勒在1990年发表在JPE的重要论文《对禀赋效应和科斯定理的实验检验》,其合作者是卡尼曼(Kahneman)、尼奇(Knestscb)。值得一提的是,合作者之一的卡尼曼早在2002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其获奖的主要原因正是对禀赋效应的重要研究贡献。

禀赋效应是指当一个人一旦拥有了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一效应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情景B让人更加不愉快。当你特意从某著名银行高层办公区折腾到一层咖啡厅,满心期待地接过一杯暖暖的咖啡时,你希望喝过咖啡后的自己精神百倍,工作效率直线飙升。那么此时,这杯咖啡在你心中的价值已经远不止8块钱,失手打翻它所损失的也就不止情景A的8块钱那么简单了。


  • 贡献二:是否公平,人心自有判断

我们仍然围绕咖啡给出以下两个假设情景,请问哪个涨价场景会让你更容易接受呢?

情景C——某长相酷似姚明的高大男子在一层咖啡厅购买咖啡后,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日内审核放款50笔!其同事们见状纷纷奔赴一层购买咖啡,一时间竟人满为患。咖啡厅见供不应求、有利可图,遂提价20%。

情景D——由于咖啡豆、饮用水涨价,咖啡厅提价20%。

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更容易接受情景D中的涨价现象。而对于情景C中咖啡厅坐地起价的行为,最终结果往往是消费者对咖啡厅的这一行为十分不齿,甚至会因此抵制这一咖啡厅。消费者的这种反馈可以阻止商家的坐地起价。

以上例子就是社会偏好理论的一种体现,塞勒既从理论角度,也从实证角度具体阐释了这一理论。当面对涨价,消费者会在心里分析涨价原因,若原因是成本上升,则消费者往往认为涨价是公平的,但若原因是需求旺盛,则消费者往往难以接受涨价。由此可见,人们在进行经济行为的决策时,心中是有一个道德标准的,一般认为这一标准来自社会集体的智慧或历史传承。


  • 贡献三:助推理论帮我实现自控

以上颁奖词中提及的“计划者-执行者模型”(planner-doer model)来自塞勒于1981年在Econometrica上发表的论文《自我控制的一个经济理论》,合作者是谢弗林(Shefrin)。该论文很有新意地将人的思想与身体赋予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思想制定计划,但最终实施还要靠身体,因此思想是委托人,身体是代理人。可是身体往往好吃懒做,常常不能顺利完成思想的计划,于是委托人和代理人间出现了矛盾,带来了自控问题。

除了分析自控问题的形成,这篇论文还讨论了“圣诞俱乐部”账户,塞勒视其为优化选择的一个例子。“圣诞俱乐部”账户是指每月从账户中扣除预设金额进行储蓄,用于年终购物。美国著名的养老保险制度“美国401(k)计划”就采用了这种模式,塞勒的助推理论帮助了美国这一养老金计划的实施。

更进一步地,塞勒在2004年发表了论文《为明天储蓄更多:用行为经济学来提高雇员储蓄》。文中设计了“为明天储蓄更多”(Save More Tomorrow,SMT)的方案,使得参与“美国401(k)计划”的人在每次加薪之后,自动地为养老而储蓄更多。本没有储蓄习惯的美国人在这一制度下也实现了为养老而存钱,更好地实现了自我控制,并且效果颇为显著。

最后,也给大家打个鸡血。相信所有像塞勒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潜心做事的人也一定都能这般名利双收。毕竟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金高达900万瑞典克朗(约折合735万元人民币)!而当被问及要如何花掉奖金时,塞勒表示:“我会尽可能以最不理性的方式花掉奖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